【佳音时刻】外资暴跌近3成 大陆经济难复苏?

人气 1529

【大纪元2025年02月12日讯】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来到《佳音时刻》,我是佳音。今天是2025年2月11号,星期二,有哪些大事发生呢?

今天焦点:商谈加沙议题 美国总统川普会见约旦国王;释放人质 美以对哈下最后通牒;外资加速撤离?2024大陆实际使用外资暴跌近3成;大陆经济复苏无望?汽车等行业陷困境。

商谈加沙议题 美国总统川普会见约旦国王

周二(2月11日),美国总统川普在白宫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King Abdullah)会面,两位领导人就加沙局势进行深入讨论,但没有一同发表公开声明。

在会谈时,川普表示,他相信,美国有权接管加沙。他说,“我们将拥有它,保留它,我们将确保和平,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没有人会质疑这一点,我们会妥善地管理加沙。”

川普还直言,美国不会购买加沙的土地。他说:“我们不必买,没有什么可买的,这是一个备受战争蹂躏的地区。我们要接管它,守住它,珍惜它,最终让它运转起来,为中东人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会面时,阿卜杜拉没有完全拒绝川普的想法,但他表示可以寻求更好的方案。他说,“我们要牢记埃及和阿拉伯国家的计划,寻求对各方都适合的方式,来实现这一计划。”

会后,阿卜杜拉在X平台发文,对川普总统表示感谢,称他是一位“致力于和平的人”,强调约旦与美国的长期伙伴关系。他明确表示,约旦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本国的稳定,并坚决反对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

他在帖文中写道,“当前的重点应是重建加沙,同时避免人口流散,并优先解决加沙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他认为,“基于‘两国方案’实现公正和平,是确保地区稳定的唯一途径。这需要美国的领导。川普总统在推动加沙停火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期待美国与所有相关方共同努力,确保战争停歇。”

川普此前曾表示,如果约旦和埃及不同意接收加沙的巴勒斯坦人,美国可能会停止援助他们。但在与约旦国王会面期间,川普改口称,不会以财政援助作为施压手段。他强调,美约关系一直良好。

本月早些时候,川普曾提出美国接管加沙的想法,并将它重新开发为“中东的里维埃拉”。他想将巴勒斯坦人安置到其它地区,不再返回加沙。这一提议遭到加沙居民和阿拉伯国家的普遍反对,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也不赞成。

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川普的提议表示支持,称巴勒斯坦人可以暂时搬走,等到加沙稳定后再回去。他还强调了重建加沙的重要性。

释放人质 美以对哈下最后通牒

日前,哈马斯宣布,由于以色列涉嫌违反协议,他们暂时不会再释放以色列的人质。这让本就脆弱的停火协议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对此,川普总统于周一(2月10日)表示,如果到周六中午12点,哈马斯仍然没有释放所有人质,加沙停火协议就会终结。他强调,希望哈马斯一次性释放所有人质,而非分批释放。

在周二的美约会谈中,川普再度确认,周六的最后期限仍然有效。

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发布了最后通牒,如果哈马斯在规定时间、周六中午之前不放人,加沙停火将结束,以军将恢复战斗状态,直至哈马斯被击垮。

随后,哈马斯发布声明,重申停火承诺,指责以色列破坏停火协议。并表示,他们对美国、卡塔尔和埃及“调停国”的大门是敞开的,他们可以介入并让停火协议重回正轨。

以色列在发布最后通牒之前,内塔尼亚胡与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国家安全部部长等进行交谈。他称,这些部长全力支持他对哈马斯的最后通牒。

目前尚不清楚以色列总理所说的释放人质,是指释放所有的人质,还是释放依据停火协议协商的三名人质。

内塔尼亚胡还称,他已命令以军在加沙境内和周边集结,以此回应哈马斯“违反协议、不释放人质”的决定。

我们知道,以哈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多的时间了,双方都损失惨重,无数家庭破碎。

好,关于加沙问题,我们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大陆经济:

外资加速撤离?2024大陆实际使用外资暴跌近3成

2024年,大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7.1%,创历史最大跌幅。尽管北京当局强调,这一变化源于市场结构调整,而非外资撤离,但外界普遍认为,经济下行压力、政策环境变化及地缘政治风险,使外资在华经营面临更大挑战。

中共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为59,080家,同比增长9.9%,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仅为8,262.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7.1%。这是自中共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跌幅,凸显外资在华投资环境的重大变化。

对于外资投资规模的断崖式缩减,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在2月10日头版刊文,试图消除外界对“外资撤离”的担忧。文章称,外资流入模式正在调整,外资企业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因此外资减少是市场“发展阶段性变化”,并非撤离。但专家对此的看法不同。

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队自由亚洲说,《人民日报》的文章不过是“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一部分,而数据已揭示外资投资大幅下滑的现实。他称,大陆的投资环境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复杂的合规要求,最重要的是政治制度不透明和法治缺失,让外资企业在华难以运营盈利。他强调,在大陆投资的壁垒非常多,企业越来越难以顺利运营。

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表示,对中共政府的开放承诺信心不足,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外资布局的重要因素。

一位要求匿名的IT外企人士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外资撤离大陆的趋势已持续多年,尤其是信息技术行业。他指出,近年来,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要求政府机构和国企优先采购国产软硬件,直接挤压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他说,“这已经不是新闻了,大概五六年前就开始了,最早叫‘自主可控’,后来变成‘信创’。都有名单的,外资产品被排除在外。”

另外,大陆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监管不断加强,也加剧了跨国企业的担忧。比如,在美国针对大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之际,有消息称,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可能在近期面临大陆政府的反垄断调查。在此之前,谷歌已经成为北京监管的目标。这些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外企在华经营的不确定性。

面对外资锐减,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于2月10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会议强调,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稳定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将采取更多措施,确保外资稳定增长。

尽管北京政府近年频繁出台“稳外资”政策,外资流失的状况并未逆转。有数据显示,大陆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在2021年疫情期间增长超过20%,但之后连续下滑,2023年外国直接投资金额仅为1361亿美元,年减28%,2024年降至1000亿美元以下,降幅26.5%。

时事评论人士郑旭光指出,李强政府的“稳外资”政策多停留在口号层面,根本问题仍未解决。他表示:“要真正稳住外资,北京政府必须削减财政收入,让利于民,恢复市场活力。但目前习近平政府并未展现出任何放权让利的迹象。”

外资企业的撤离不仅与大陆政策环境有关,国际贸易形势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近段时间,美国对大陆商品加征关税,导致许多出口型外资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投资布局。

南昌台商协会荣誉会长王恩国表示,大陆的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直接冲击。他指出:“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政策至今没有松动,出口型外资企业必然会考虑转移生产基地,以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主打大陆内需市场的外资企业,也面临激烈的本土竞争。大陆企业在许多行业展开激烈的价格战,使外企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内卷”加剧,使得许多跨国企业难以在大陆市场维持一定的盈利。

好关于外资,我们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一则消息,

大陆经济复苏无望?汽车等行业陷困境

疫情之后,大陆经济持续下滑。进入2025年,很多人希望随着时间推移,经济状况有所缓解。但近期多个行业爆出的数据显示,大陆的经济越来越糟。

据路透社报导,1月份,大陆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2%,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下滑,也是近一年以来最大跌幅。

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保持增长。数据显示,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5%,占总销量的41.2%。不过,这是新能源汽车连续第二个月未能超过汽油车,显示燃油车仍在传统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57%。

由于市场竞争太过激烈,比亚迪于近日宣布将部分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汽车售价下调至9,555美元,远低于特斯拉等竞争对手。

除此之外,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等品牌纷纷推出零利率融资等优惠政策,以争夺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1月份汽车出口38万辆,同比增长3%,增速较去年12月的6%有所放缓,显示大陆汽车产业的出口表现不容乐观。

大陆半导体产业同样面临挑战,最大的芯片代工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其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8.4%。

数据显示,中芯国际第四季度股东应占利润为1.08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测的1.93亿美元。由于利润下降,市场对该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担忧。

目前,中芯国际的业务仍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所需的成熟节点芯片,而华为智能手机所用的先进芯片,在其收入中占比极小。

这是因为美国的出口管制,中芯国际难以获得先进芯片制造技术,因此只能加大对成熟节点芯片的投资。

近几年,中芯国际投入巨资扩大产能。数据显示,公司资本支出从2021年的45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73亿美元,2024年预计将再投入73.3亿美元,巨额投入导致公司毛利率下滑,其毛利率从2021—2022年的30%以上,下降至2023年的20%左右。

除了汽车和芯片产业,大陆房地产市场也持续低迷。近日,碧桂园公布的最新销售数据,显示其2025年1月的销售额仅为22.6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54.9亿暴跌58.83%,较去年12月的34.2亿元减少34%。

碧桂园在2月10日的公告中强调,1月单月共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22.6亿,同比减少58.83%;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

在今年首个月度管理会议上,碧桂园称,常规销售是公司当前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只有通过持续的销售增长,公司才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保交房项目的推进。但其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销售业绩已连续两年大幅萎缩。

2023年,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1,742.8亿元,平均月销售额约145.2亿。2024年,碧桂园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471.7亿,月均39.3亿,跌幅高达73%。

大陆财经自媒体“价值投资为王”在社交媒体平台新浪财经上发文称:“碧桂园是完蛋了,今年1月的销售额只有22.6亿,同比下滑59%!从下滑趋势上看,还没有出现任何拐点。”

好了,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感谢您陪伴我们度过这段《佳音时刻》。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帮我们点赞、留言,并分享给更多朋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佳音时刻》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

相关新闻
【佳音时刻】美中贸易战 北京4项反制难有成效
【佳音时刻】DeepSeek频爆雷 缅甸电诈内幕被揭
【佳音时刻】巴拿马运河争端升级 大陆多城萧条
【佳音时刻】川普将推互惠关税 美中关税战开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