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中共“一带一路”倡议陷死局

人气 1851

【大纪元2025年02月12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信宇编译)中共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简称BRI)最初被设想为中共党魁习近平影响全球的旗舰项目,然而由于项目延期、取消以及未完成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这个倡议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失去动力。

2024年底,巴西成为继印度和意大利之后,最新一个拒绝接受“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经济体,与习近平的这个全球基础设施项目保持距离。虽然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没有切断与北京的关系,但他最终决定,巴西最好只是保持双边接触,而不是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他的决定反映出各国对该倡议所宣称的长期利益越来越持怀疑态度。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大张旗鼓地启动,最终吸引了150个国家加入。然而,由于承诺未能兑现、发生众多金融纠葛、被指是中共的债务陷阱外交,以及中共不断扩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一直以来引发了更广泛的反弹。因此,多个国家正在重新评估本国的参与程度。印度和巴西是中共倡导的国际组织“金砖国家”(BRICS,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国构成)的重要成员。随着这两个国家选择退出,“一带一路”项目的全球公信力正在削弱,这对中共通过基础设施外交重塑全球贸易的野心造成了又一次沉重打击。

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远远算不上是全球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它的特点就是拖延、低效和失败。众所周知,中巴经济走廊(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简称CPEC)原本是“一带一路”倡议王冠上的明珠,然而由于规划不善、腐败丛生和叛乱分子袭击等,巴基斯坦重要港口瓜达尔港(Gwadar Port)一直无法正常运转,这就是存在问题的例证。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境内的卡拉奇-拉合尔(Karachi–Lahore)高速公路和从卡拉奇到白沙瓦(Peshawar)的“主干线1号”(ML-1)铁路现代化改造等关键基础设施项目仍未完工或停滞不前,因为中共政府拒绝在巴基斯坦不承担不可持续债务的情况下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由于欠中国高达690亿美元债务,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日益恶化的贸易不平衡、金融不稳定和安全风险等问题,而不是“一带一路”倡议最初承诺的经济繁荣。

不仅中巴经济走廊,其它“一带一路”项目几乎也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参与国的情况往往比以前更糟。东南亚印尼的高速铁路工程仍未完工,东非肯尼亚的(被讥讽为)“不知通往何处的铁路”(railway to nowhere,注:这条铁轨建设在该国中部小镇中断,既无法与东非其它内陆国家连接起来,货运列车在返回首都蒙巴萨时也基本是空车,潜在收入损失巨大)已成为该国的财政负担。中共在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Hambantota)、巴基斯坦瓜达尔港(Gwadar)和孟加拉国帕伊拉港(Payra)等港口的投资,无一例外地将北京的战略利益置于当地经济增长之上。

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就是最臭名昭著的例子之一。尽管有人警告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有限,然而斯里兰卡还是接受了中共超过10亿美元的贷款用以资助该项目。当港口无法产生收入偿还贷款时,斯里兰卡政府被迫于2017年将港口租给一家中共国有企业,租期为99年,实际上放弃了对这一重要海上资产的控制权。

东南亚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未能兑现承诺,中共承诺的五百多亿美元基础设施项目仍未交付。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虽然中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国,但其项目仅完成了35%,而日本及其牵头的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所融资的项目则分别完成了64%和53%。

老挝也曾经被中共的发展承诺所吸引,向中共借贷巨额债务,为价值60亿美元的磨丁-万象铁路(Boten–Vientiane railway,中寮铁路)建设项目提供资金。然而,老挝却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中共在2020年掠夺了老挝国家电网90%的利润,并实际控制了老挝的国家电网。

对许多陷入“一带一路”倡议陷阱的国家来说,这些基础设施贷款是中共政府长期利用金融杠杆的工具,使它们在经济上依赖于中共,在政治上也容易受到中共政权的不当影响。

除了债务外交,中共政府的经济战略还包括向“一带一路”倡议的伙伴国倾销过剩产品,并令柬埔寨、尼泊尔和缅甸等国的市场充斥着廉价的中国商品。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当地产业,而且扼杀了国内创新,造成了这些国家对中共长期的经济依赖。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许多投资实际上具有双重用途的潜力,使中共政权得以将民用基础设施转化为军事资产,扩大其在印度洋及其它地区的战略足迹。以贸易为幌子修建的港口和铁路可能成为军事后勤枢纽,引发东道国严重的安全担忧。

对于陷入北京黑手之网的国家来说,中共“友谊”的代价远不止金融债务,它还侵蚀国家的主权,限制政府的政策选择,加重本国对中共的经济依赖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老挝的经历是一个严峻的警示:获得中共投资的诱惑往往伴随着沉重的代价。“一带一路”倡议非但没有促进发展,反而使这些国家背上了难以承受的债务,被迫应对未完工或无法使用的项目的烂摊子,而且更容易受到中共政权的不良影响。

虽然中共继续对外宣传“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成功,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2023年,包括土耳其和肯尼亚在内的19个国家完全停止了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而在2022整年没有任何合作的俄罗斯也仅签署了一份协议。到2024年,更多国家取消或停止了“一带一路”项目。而这一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却增长了10%。当然,这个数字包括了所有对外投资,而不仅仅是“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因此并不能说明该倡议正在蓬勃发展。

中共对外投资总额的增长大部分可归因于非“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如高科技行业的收购、“一带一路”框架外的能源交易,以及对海外运营的国有企业的注资。此外,2024年的全球高通胀抬高了投资数字,使中国看起来似乎在扩大海外投资,而实际上,材料、劳动力和能源成本的上升只是推高了支出。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停滞不前或无法产生回报,中共政府可能会注入更多资金以防止违约、进行贷款重组或维持其在关键地区的立足点,而这些额外投入的资金并不属于真正的投资增长。

中共对外投资的增长远非“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的信号,它可能反映出中共在努力维持该倡议的同时,财政负担也在不断加重。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并寻求摆脱中共政权的控制,“一带一路”倡议将不再扩张,而是悄然偃旗息鼓。◇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是经济学教授和中国经济分析师,在亚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本科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曾在美国军事大学(American Military University)研究国防议题。

原文: The Reality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ailing, Faltering, Retreating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地缘政治风险增 欧企不愿参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为马来西亚留下“鬼城”
卢比奥赞扬巴拿马将退出中共“一带一路”
美参议员:美日能源合作 制衡“一带一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