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2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一山香港综合报导)玛嘉烈医院疑似爆发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员工群组,涉及3名肿瘤科医生。其中一名30多岁医生在感到身体不适3天后离世,其余两名医生症状较轻。院方在其中一名医生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但死者的样本则呈阴性。院方认为3人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可能有关联,初步推断与进食受污染食物有关。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欧家荣医生(1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3名受影响的医生均来自肿瘤科,分别在2月4日、6日及10日出现发烧、腹痛及腹泻等病征。其中一名30多岁医生2月4日感到不适,并在6日入院接受治疗,最终于7日离世。
另外两名医生的病情较轻,其中一人已经出院。当中仅有一人的粪便样本对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呈阳性,已故医生及另一名患者的检测结果则为阴性。院方认为,3名医生的发病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可能有关联。
院方正与医管局及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合作调查3名医生在潜伏期间的饮食纪录、曾到访的餐厅及接触过的人士,初步推断感染可能与进食受污染食物有关,已于肿瘤科休息室取走约20个食物样本,并安排食环署巡查医院餐厅。
调查亦显示,暂未发现3名医生曾在同一间餐厅进食,但他们曾于医院6楼休息室共餐,因此不排除因环境污染而受感染。院方已在肿瘤科办公室及洗手间采集约40个环境样本,并呼吁肿瘤科医护人员若有不适应及时通报,亦不排除感染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
感染后不应吃抗生素 否则病情会更严重
港大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在记者会上指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潜伏期约2至5天,7天后可能出现并发症,该名医生从腹泻发病至死亡的时间极短,特别是死者原本健康和无长期病史,因此不排除其它致病因素的可能性。
袁续指,或需透过病理解剖以查明死因,因为该名医生在病发后迅速接受抗生素治疗,减少了确定病因的机会。他强调,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不应吃抗生素,否则病情会更严重。

根据卫生防护中心资料,大肠杆菌常见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大部分无害,但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可引致严重食源性疾病。感染后病征包括腹痛、腹泻、发烧及呕吐,严重者或致“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可能导致肾衰竭。所有年龄层皆有感染风险,幼童与长者尤为脆弱。传播途径主要为食用受污染的生肉、蔬果、奶类制品,亦可经粪口途径、人际接触及受污染水源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及食物卫生、选择安全食材、彻底煮熟食物、存放于安全温度;避免食用未经消毒的奶类及生食物。如出现严重肠道病征,应立即就医。@
责任编辑: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