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2月11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Stephen Xia & Sean Tseng撰文/信宇编译)中共正在建造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机场,这引起了日本和韩国对其潜在军事用途的担忧。国际范围的中共观察家们正在质疑,这个项目究竟是一个开创性的战略成功,还是一个代价高昂的赌博。
正在建设中的机场名叫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位于中国东北部的一个主要港口城市大连,毗邻韩国和日本。该地区具有长期的战略价值。大连市现有的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的前身,是20世纪初日本占领时期所修建的军用机场。
从经济角度来看,对于一个拥有约75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建造这个新机场似乎并不合理。许多观察家怀疑它是为双重用途而设计的:对于中共政权而言,民用基础设施可以迅速转为军事用途。
中共一向有填海建造战略前哨基地的历史,比如它在南海建造的人工岛,这些岛屿现在已经是军事设施的所在地。中共的这种做法蔑视了国际海事法,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在地缘政治角度上,大连毗邻美国的盟国日本和韩国,这意味着该市的大型机场可能会被迅速改建,用作军事用途,从而增加了地区的安全隐患,并使机场的长期前景显得更加复杂。
随着中共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以及日韩两国与华盛顿军事关系的加强,这个地区的任何大型项目都会引发外界疑问:这是否有利于中共的军事目标?
2011年,大连地方政府开始填海造地,为新机场建造人工岛。到2024年,几乎所有填海工程都已完成,岛屿面积约为7.7平方英里。该机场标价43亿美元,将拥有一个面积达969万平方英尺的航站楼和四条跑道。官方称,它将为8,000万旅客提供服务,每年吞吐100万吨货物,整个工程预计2035年最终完工。
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大连需要一个如此大规模的机场,尤其是作为中国最繁忙的机场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2024年的旅客吞吐量也仅达到6,700万人次。从经济角度看,大连机场不可能达到如此规模的旅客吞吐量。
除了技术上的障碍,机场的财务前景也远远无法确定。大连所在的辽宁省现已负债累累,违约的风险非常高。同时,高铁的普及削弱了中国国内航空旅行的部分竞争力。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研究员滕飞博士告诉中共媒体,大连机场的生存可能取决于能否迫使周边城市甚至京津冀地区依赖大连作为航运枢纽。然而这是否真的会发生,甚至是否可行,仍然是个未知数。
海上机场往往面临独特的工程和生态挑战。大连机场建在填海土地上,面临着潜在的地面结构问题,甚至会引起地面沉降,这对机场的长期安全和运营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海南三亚的一个类似项目因为破坏了该海域的珊瑚礁,损害了濒危物种,结果被有关国际组织罚款1,100万美元,并被要求恢复生态。然而,在大连,这些担忧似乎被政治和军事因素所掩盖。中共政权根本无视人们的担忧,声称填海工程只会对珊瑚礁产生轻微影响,有关方面会对此采取预防措施。
十多年来,中共各级政权在大型交通项目上投入了巨额资金。然而,许多项目不但未能实现其承诺的经济或社会效益,还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例如,京广高铁因其运营成本高、乘客量少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如能源消耗巨大和土地结构改变)而饱受诟病。广深港高速铁路因费用超支和延误而倍受困扰,如果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资源的利用情况,这个项目能否带来经济效益仍然难有定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为了缓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拥堵状况而修建的,由于对土地使用(迁移当地居民)和生态影响的担忧,该机场的经济合理性经常受到质疑。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峡大坝工程虽然有助于内河运输,但却迫使数百万中国民众流离失所,同时还破坏了生态系统,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如此看来,大连的新海上机场究竟会是一个成功的项目,还是一个财政和环境负担,结果取决于多个因素,如经济可行性、生态可持续性和可能的军事目标等。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这个庞大的工程最终会实现其宏伟的目标,还是会成为如今中共治下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众多大型项目的又一个成员。◇
作者简介:
斯蒂芬‧夏(Stephen Xia),前中共军队工程师,专业领域为航空设备与工程技术管理。退役后,他一直关注世界军事装备的发展。
肖恩‧曾(Sean Tseng)是《大纪元时报》驻加拿大专栏作家,主要关注亚太新闻、中国商业和经济以及美中关系等。
原文: China Building World’s Largest Offshore Airport: Strategic Triumph or Costly Gambl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