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下 中国汽车市场进入血拼淘汰赛

人气 7450

【大纪元2025年01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编译报导)中国汽车市场因产能过剩正进入激烈的洗牌阶段,预计2025年的市场竞争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残酷。

《华尔街日报》周四(1月9日)报导说,小鹏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在2024年12月31日发出的一封内部邮件中说:“2025年至2027年将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2025年的竞争将比过往更激烈。”

高端电动车制造商蔚来汽车的执行长李斌同月也表示,“汽车公司不能出现任何短板。”他补充说,该行业已经进入“竞争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

报导指出,这种行业洗牌是北京产业政策的常见结果。首先,中共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补贴和政策支持来促进受青睐的产业发展,当产业达到临界规模时,市场便开始进入激烈的淘汰阶段。

过去,在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机以及以往的钢铁和电子产品领域也曾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供需失衡和价格战

中国汽车市场已供大于求,电动汽车的未来需求也远低于目前的产能。为了保持竞争力,中国汽车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以及不得不进入海外市场寻找出路。

外国品牌如通用汽车、福特和丰田的市占率已经被中国本土竞争对手不断蚕食。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简称乘联会)周四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销售同比增长5.5%,达到2,290万辆。其中,本土汽车品牌占市场的61%,比前一年上升了8.6个百分点。

但产能过剩同时引发了中国国内品牌之间的激烈价格战,只留下少数企业能够幸存。(延伸阅读:比亚迪特斯拉在中国降价 新一轮价格战再起?

只要有毛利率 价格战就会持续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董事总经理戴加辉(Stephen Dyer)告诉《华日》,2024年有23个电动车品牌退出中国市场或被合并到其它品牌中,同时又有十几个新品牌进入市场。他表示,去年前九个月,推出的电动车售卖量在一台以上的品牌有112家。

然而,他估计,去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产能利用率只有约50%。

AlixPartners在去年7月的数据分析中指出,到2030年,中国现有137个电动汽车品牌中,将只有19个能实现盈利,其余的将会退出行业,或进行整合,又或争夺少量市场份额。

戴加辉告诉彭博社,只要类似比亚迪的中国汽车企业还有毛利率,价格战就有继续打下去的空间。比亚迪是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多的电动车品牌,其产量超过了外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

很多企业都难以幸存下来

从事全球汽车生产和销售的“AutoForecast Solutions”公司副总裁山姆‧费欧易尼(Sam Fiorani)在接受《华日》采访时表示,最后可能只有国企和大型私企可幸存,“小企业将出现大量整合和流失,尤其是那些没有出口业务的公司”。

不过,即便是资金雄厚的企业也不能保证未来。在2025年,由于整体经济疲软,中国汽车销售可能会下降。

此外,寻找海外市场吸收其过剩的产量也越来越难,因为无法找到哪个市场可以吸纳如此大的产量,同时各国纷纷设置贸易壁垒保护其国内相关产业。欧盟2024年10月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最高达45%的关税,拜登政府同年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

据Wards Intelligence称,中国销售的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数量现已接近美国汽车市场的总规模,去年美国汽车销量约为1,590万辆。

责任编辑:林妍#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川普否认将缩减全面关税政策的报导
遭中企挤占市场 韩政府或对中国电动车征税
中国12月CPI创九个月新低 通缩压力加剧
【新唐人快报】马斯克吁“零关税” 欧盟速跟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