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关税政策促使全球汽车业重组供应链

PlayListen to More News

【大纪元2025年01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陈霆综合报导)参加美国消费电子展(CES)的企业高管表示,为了配合美国当选总统川普(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全球汽车供应商正在思考,有多少产能可转移到美国本土,并进一步去除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汽车业已经历了八年的美国保护主义,从川普第一任期的关税开始,到拜登政府的各项措施,包括禁止联网汽车使用中国软硬件的提案等,这些政策大多直接针对北京。

不过,川普计划提出的关税政策将更进一步,对全球进口到美国的商品一律加征10%的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

去年11月底川普还表示,上任后可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

如此高的关税,很难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并使许多在低成本市场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失去价格竞争力。对中国而言,这将使产品几乎无法在美国销售。

博世(Bosch)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该公司的北美区总裁保罗‧托马斯(Paul Thomas)表示:“任何人都可以算一算。如果征收10%、20%或60%(的关税)……有多少种方案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对哪些方案采取行动?”

“甚至在他(川普)上任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着手其中的几个方案了。”他说。

托马斯在美国消费电子展上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举了一个假设性的案例。他说,博世目前可能在马来西亚或类似的市场生产给通用的电子控制组件,但现在“我们正考虑在墨西哥或巴西生产……或其它我们已有厂房的地区”。

托马斯补充说,博世会等到1月20日川普上任后,看看实际情况再做出“重大决定”,其他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也有类似的想法。

在第一任期内,川普曾警告,可能对特定国家甚至个别汽车制造商征收关税,促使它们提高在美国的产量。

2017年初,丰田汽车宣布计划在墨西哥生产面向美国市场的卡罗拉(Corolla)车款时,川普在社交媒体上说:“绝对不行!在美国建厂,否则就得缴交高昂的边境税。”

不到一年,丰田即宣布与马自达(Mazda)在美国阿拉巴马州联合建厂,耗资16亿美元。

在COVID大流行期间,主要供应商纷纷通过本地化生产,来应对美国的保护主义和大规模供应链冲击,以避免零部件短缺或关税风险。

拜登政府通过《降低通货膨胀法》(IRA)后,这一进程持续加速。这项法案促使大批供应商增加在美投资,以寻求电动车补贴。

大陆集团(Continental,即马牌轮胎)的首席执行官尼古拉‧塞泽尔(Nikolai Setzer)表示,经过多年本地化生产之后,他们相信与其它企业相比,川普关税对他们的冲击更小。

不过,这家德国运输零部件制造商依然在研讨,是否有替代的本地零部件,让公司避免关税。

“只要我们能够进一步本地化,而且有意义,我们就会去做。”塞泽尔说。

本田公司(Honda)在墨西哥的年产能约为20万辆,其中80%出口到美国市场。

本田执行副总海原纪也(Noriya Kaihara)在美国消费电子展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根据关税水平,“我们可能不得不考虑改变生产地点……从墨西哥到日本,或者从墨西哥到其它地方”。

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的可能性,促使供应商寻找替代供应链。为特斯拉供应电动车电池的松下能源正将更多的供应链转移到北美。

松下能源北美总裁艾伦‧斯旺(Allan Swan)对路透社表示,在应对即将上台的川普政府新政策方面,他的公司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不要让供应链专注于中国”。

他说:“我们确实有一些中国供应商,但数量不多,而且我们计划在未来减少对这些供应商的依赖,这一进程已经加速。”

松下能源在美国的内华达州有一家工厂,并计划今年在堪萨斯州开设第二家工厂。

责任编辑:李琳#

相关新闻
美国与中国军方官员在上海举行会谈
川普祭全球性关税 对欧洲各行各业有何影响
【更新】各国和商界对川普关税做出反应
【军事情报局】俄军导弹失控自爆 误伤自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