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面面观”座谈 解析中共对台的隐形战线

人气 579

【大纪元2025年01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台湾公共策益、台湾智库等多个单位8日(周三)共同举办座谈会,就“统战面面观:解析中共对台的隐形战线”,邀请学者专家与会分析。

主持人淡江大学战略所助理教授马准威指出,台湾人听到“统战”会害怕,这种戒心和警觉是好事,但中共的手法日益细致,常假借“交流”之名行“统战”之实,需要你我多加留意。

台湾智库民调与舆情中心主任郭玫岑表示,近日YouTuber八炯推出了揭露中共复杂多样的统战手段纪录片,激起社会广泛讨论。这部纪录片示范中共如何结合心理战术与经济诱因,利用看似无害的“机会”,吸引台湾年轻人,并借此深度渗透台湾社会。例如中共以取得更优惠的贷款与买房条件为诱因,吸引台湾人办理中共身份证,影片提及已有约20万台湾人持有中共身份证。

郭玫岑说,除了经济利益引诱,针对台湾青年,中共再结合具有影响力的网红与艺人,行销符合中共利益的世界观与文化认同的塑造,试图改变台湾的舆论风向与民众心理。这些看似无害的行动,实际上可能逐步侵蚀台湾的安全防线与民主体制,带来长期的风险与挑战。

郭玫岑认为,“作为多元的社会,我们对台湾的认同与未来确实存在许多不同声音,这也反映了民主的本质。”然而,正如赖清德总统所说:“民主的纷争,要用更大的民主来解决。”她说,“我们需要以更强的内部凝聚力,深化对本土与公民意识的认同,唤醒台湾人民对民主与自由价值的坚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建立坚实内部共识的基础上,抵御外部渗透与分化,确保台湾的自由与民主永续发展。”

陆委会副主委沈有忠分析,疫情趋缓后中共希望两岸重回“大交流时代”,赖总统也希望从观光和学位生开始重启交流。2024年1月至11月间,有240万台湾人赴中交流、旅游,但中国仅有30万人来台观光和专业交流;过去中国每学年有2万多名学生来台就学,但现在却禁止学位生来台,只剩少数短期研修生,显示来自对岸的“阻力”使交流沦为政治手段工具。

沈有忠解释,中共现在的统战原则,包括“离岛统战”,欲达成有实无名的一国两制、打造新的一国两制样版;“青年统战”则哄骗年轻创业者和投资者赴中,再逐步收拢圈套;以及“宗教统战”,即将从“一个中国”,走向“一个妈祖”甚至“一个关公”政策。

沈有忠强调,陆委会仍然鼓励健康有序的互惠交流,而政府要求交流“三不一低调”,不得从事与核准来台项目不符合的活动、不得政治宣传或矮化台湾、来台官员不得接受媒体采访,以及全程保持低调,都是为了防止对岸借交流名义进行统战渗透。

世新大学传播管理学系副教授刘玉皙表示,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访台的闭门座谈中指出,中共在美国境内的渗透与间谍活动,已破坏国民对于民主的信心,是对民防最大的威胁,而这也正是台湾的当务之急。

刘玉皙说,中共渗透的模式是透过实体组织,以面对面的实际接触为起点,再以网路通讯维持联系热度,慢慢动摇台湾人对民主的信心。这些组织不见得是中共的官方组织,而可能化身成各式各样的个人、企业、机构和社团,包括宫庙、里长、农产业网络、补习班等,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警觉。

文化大学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萧督圜指出,台湾走向民主化之后,中共对台的作为只能寄希望于人民,对台政策从“三中一青”走向“一代一线”,希望以此争取台湾民众的认同。然而,两岸制度的迥异让中共的策略未能成功,所以中共扩大“统战”来达成分化、团结、改造的目的。现在,中共统战特别聚焦拢络网路意见领袖,大打舆论战及心理战,台湾人千万不能轻忽。

曾参与中共统战团的青年郭恬妤表示,她所遇到的统战形式是“创业竞赛”,筛选台湾大学生前往中国比赛和参访,但回想起来才发现只要报名就能成行。她在行前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统战活动,但行程中参访各种台湾青年创业基地,演讲者大力鼓吹“两岸一家亲”,欢迎台湾学生在中国“落地生根”等,让她察觉到这个竞赛可能另有目的。

郭恬妤观察,对岸的大学餐厅竟需要提醒大学生“饭前洗手”、“文明排队”,让她深刻体会到两岸生活方式的不同。

抗议中共交流团协助统战的台大学生余东栩认为,看透中共威权政府对台统战手法的第一步,就是对自己国家的威权有更多的认识。他强调,这次抗议行动被蓝营支持者认为是绿营侧翼煽动的结果,这是对于学生运动主体性的过度简化,学生不应该是大家政治理想投射的传声器,而是一种新政治的可能性。

与谈结束后,主持人和青年们也针对“言论自由”、“中共控制下的单向交流”、“如何真正了解当代中国的实况”等提出问题,与谈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与回答。

责任编辑:叶紫微#

相关新闻
前媒体人赵兰健:纽约时报接受中共统战
中共统战不只对网红 学术界也被“红钱”渗透
中共统战六方式 立委:本届国安法律难推动
中共统战部前副部长崔茂虎腐败细节曝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