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时刻】盗用 准确率低 DeepSeek被打脸

人气 1274

【大纪元2025年01月30日讯】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来到《佳音时刻》,我是佳音。

今天的新闻包括,盗用OpenAI模型,准确率太低,中共操控?DeepSeek被不断打脸;如同谍战!《武汉封城》纪录片团队揭拍摄内幕,向敢说真话的中国人致敬。好,新闻现在开始。

OpenAI批露:有证据表明DeepSeek涉嫌盗用自家模型

近期,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推出“低成本,高效能”的AI模型引发华尔街震荡,美国科技公司市值蒸发近1万亿。正当人们感叹科技已如此进步时,DeepSeek却被业内人士不断打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ChatGPT的开发商OpenAI透露,他们有证据表明DeepSeek利用OpenAI的专有模型来训练自己的开源AI模型。

报导说,开发人员通常使用“模型提炼”(distillation)技术,以更大、更强的AI模型的输出来训练较小的模型,从而以更低成本实现类似性能。这在业界并不少见,问题是,DeepSeek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竞争模型,这违反了OpenAI的服务条款。

OpenAI表示,自家在服务条款中明确规定,用户不得复制或使用其模型输出来开发与OpenAI竞争的模型。

OpenAI在声明中说:“我们知道,(中国)公司和其它公司一直在试图借鉴美国领先人工智能公司的模型……我们采取了反制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最重要的是,我们正在与美国政府密切合作,以保护我们最强大的模型,防止对手和竞争对手窃取美国技术。”

在此之前,彭博社在报导中说,去年,OpenAI和它的合作伙伴微软调查疑似DeepSeek的部分账户,这些账户使用OpenAI的应用程序编程介面(API),OpenAI和微软怀疑其行为违反他们的服务条款,禁止了这些账户的访问许可权。

对于该报导,DeepSeek未有回应。

美国科技投资人、川普(特朗普)政府的人工智能顾问戴维.萨克斯(David Sacks)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被盗取的事件并不少见。他说,“有大量证据表明,DeepSeek的做法是从OpenAI的模型中提炼知识,OpenAI对此明确表示不满。”

对于OpenAI的指控我们就聊到这里,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硅谷业内人士对DeepSeek的评价。

受中共操控?DeepSeek被指不简单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多位业内人士认为,DeepSeek并不是一家简单的科技公司,它的实际控制人是北京当局。

在加州人工智能领域工作的林先生说,“DeepSeek似乎跟美国同行逐步升级的风格不同,一次性放出终极版本,也并没有在中国内部和同行通过气,甚至连中国大厂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一点很不寻常,很可能不是一个创业公司的单独行为。”

林先生认为,DeepSeek是北京当局利用国家力量来主导的一场宣传。他说,“DeepSeek的模型虽然是真的,但其公布的‘低成本’是否包括了真正的全部投入,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背后很难说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公布的时机和方式,也更倾向于造成更大的心理冲击。”

在硅谷从事软件开发的吴先生认为,DeepSeek的出现,并不能表明大陆在人工智能领域真的超过了美国。因为在DeepSeek人工智能出现之前,已存在不少并非由大陆推出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源研究成果。他直言:“如果这方面一直都是闭源的,那大陆基本上没有什么办法。”

那么DeepSeek的背景到底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下。

据路透社报导,DeepSeek的老板梁文峰是对冲基金High-Flyer的创始人,他拥有High-Flyer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投票权。High-Flyer曾建立一个1000亿人民币的投资组合,利用人工智能模块进行投资决策。2023年,High-Flyer创立DeepSeek,专注于人工智能。

目前,外界并不知晓High-Flyer对DeepSeek的投资金额,只知道两家公司相当密切,甚至在同一个办公楼。

梁文峰曾公开表示,DeepSeek不需要投资,我们不缺钱,我们缺的是高效能的芯片。

受美国禁令影响,我们或许可以从DeepSeek的芯片储备中,看其背景。

对于DeepSeek的“低成本”,有专业人士怀疑,DeepSeek可能违反美国芯片禁令,绕道囤积大量芯片,如果真的是这样,或者说,如果DeepSeek在训练时使用的不仅仅是2048个芯片,那么它的成本就被大大地低估了。

美国Scale AI执行长汪滔(Alexandr Wang)表示,DeepSeek应该是用5万颗英伟达的H100芯片来开发现有的模型。

对此,美国亿万富豪马斯克(Elon Musk)在社群平台X回应,“显而易见”,似乎同意这个说法。

路透社报导,在2022年9月美国芯片禁令生效之前,High-Flyer就建设两个人工智能超级计算集群,全部由英伟达强大的A100芯片组成。

根据该公司网站和几篇微信帖子称,第一个超级计算集群由1,100个A100芯片组成,耗资2亿元人民币;第二个集群由约10,000个A100芯片组成,耗资10亿元人民币。

不可思议的是,有多家媒体报导称,在美国发布禁令后,北京当局也有渠道购买最新芯片。

比如,路透社在今年的1月15日报导,大陆军方和国营研究机构依然采购美国先进芯片,用于人工智能研究,及军方设备等,这些芯片包括英伟达的A100和更加强大的H100。而供货商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大陆供货商。这表明,美国不能完全切断北京获取更为先进的芯片。

也就是说,对于某些被中共控制的大陆企业来说,是有渠道囤积大量先进芯片的。

有意思的是,在美国发布芯片禁令后,英伟达为了不失去大陆市场,特意为北京设计数款芯片规避禁令。在当时,这些芯片的总体效能不弱于被美国政府禁止出口的芯片。对此,不少美国人发出批评,认为英伟达虽然没有违反美国的法律,却违背了美国的价值观。

而此次,DeepSeek的出现,让投资人对美国科技公司产生疑虑,27日,英伟达的股份下降17%,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

好,业内人士对DeepSeek的评价我们就聊到这里,下面让来看一下DeepSeek的测评情况。

DeepSeek再被打脸 准确率仅有17% 或被审查

近日,一份最新审计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的聊天机器人在信息传递方面的成功率仅为17%,远低于西方竞争对手。这一发现引发市场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据评级机构NewsGuard于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DeepSeek的聊天机器人在30%的时间里重复虚假声明,在53%的时间里给出模糊或无用的答案,失败率高达83%。

也就是说,DeepSeek的聊天机器人在信息传递方面的准确率仅为17%,远远落后于西方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的类似产品,包括OpenAI的ChatGPT和Google的Gemini。

NewsGuard的审计数据显示,与DeepSeek相比,西方竞争对手的平均失败率为62%,虽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整体表现优于DeepSeek。

在NewsGuard评估的11个AI聊天机器人中,DeepSeek排名第十,远低于其宣称的“与OpenAI等西方领先人工智能公司水平相当”的技术标准。

NewsGuard表示,它对DeepSeek使用了与评估西方同行相同的300条提示,其中包括30条基于网上传播的10条虚假指控提示。

这些指控主题包括上个月联合健康保险高管布莱恩‧汤普森(Brian Thompson)被杀和阿塞拜疆航空8243航班坠毁事件。

NewsGuard的审计还显示,在十条提示中的三条中,在没有被问及任何与中国有关的问题前提下,DeepSeek却重复了中共政府对这些话题的立场。

NewsGuard表示,在回答与阿塞拜疆航空坠机事件相关的问题时,DeepSeek表达了北京方面的立场。

在引发华尔街震荡,让美国科技公司蒸发近10,000亿美元之后,NewsGuard的这份数据不仅对DeepSeek的技术能力提出质疑,更是为DeepSeek进行虚假宣传提供了证据。

对于NewsGuard的审计结果,DeepSeek并未作出官方回应,没有就其聊天机器人的低准确率或其模型训练方法提供任何解释。这一沉默加深了市场对其技术能力的怀疑。

好,关于DeepSeek我们就聊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关注一部纪录片。

如同谍战!《武汉封城》纪录片团队:致敬敢说真话的中国人

近日,纪录片《武汉封城》团队向外界批露电影制作内幕,以此致敬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中国人。

《武汉封城》是为了纪念已故的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师李文亮,他第一个发出疫情警告,被称为疫情的“吹哨人”。

片中讲述的是,2019年年末,因中共隐瞒疫情,新冠病毒在武汉肆虐。2020年1月23日,当局突然宣布封城,直到4月8日才正式解封。在这101天里,一个个武汉人痛失亲人的悲惨故事。

据美国之音报导,《武汉封城》制作团队一名成员描述影片拍摄过程时说,“仿佛置身于一场谍战。”他解释,因为大陆的言论高度受限,为了保护受访群众,身在美国的志愿者只能通过加密软件联系身在武汉的受访者。

他说,“我们先跟受访者联系好,说好时间、地点,不要带手机,再联系在中国的志愿者去采访,告诉他们时间、地点,也不要带手机。并告诉双方,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就赶紧回家,不要再采访了。”

纪录片的翻译、美国波士顿大学宗教学博士唐茂琴说,在早期制作时,团队好多成员还在大陆境内,由于监控很严重,他们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后期剪辑工作更是横跨中美两国,只能采用特殊的加密邮箱进行交流。

她介绍,影片的核心制作人之一,是因创办“非新闻”网站而入狱的大陆媒体人卢昱宇。他在出狱后仍被国安密切监视,为避免在电脑上留下痕迹,他每天只能完成几分钟的剪辑,就立即上传云端,然后清除电脑上的所有数据。这一幕幕宛如惊悚电影中的场景,却是这部纪录片的真实制作过程。

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现了“在武汉封城期间,居民所承受的痛苦与创伤,也详细梳理了北京政府是如何封锁言论、操控舆论的”。

1月27日晚,《武汉封城》在华盛顿季风书园放映会上放映,书园的CEO于淼向观众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他说,“疫情爆发的初期,一位名叫李文亮的医生事先向外界发出了警告,然而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一片沉默之中。中共的宣传机器全速运转,无数的真相被掩盖,无数的声音被封杀。言论的自由在这个城市里成为了最奢侈的幻想。”

纪录片还提到,尽管武汉封城已过去五年,但疫情的真相仍未完全被揭露,无论是疫情起源,还是武汉实际的死亡人数,外界可能永远无法得知其确切数据。

目前,《武汉封城》纪录片中的一些受访者和部分创作人员已流亡海外。比如,在疫情中痛失爱女的杨敏于2023年离开中国,辗转移居荷兰;去年,卢昱宇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逃亡后,最终抵达加拿大。

除此之外,仍有不少受访者及创作人员还在大陆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影片的英文翻译唐茂琴表示,作为一名来自大陆的中国人,她为能参与这部影片制作,感到无比自豪,尽管这可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风险,但她认为这是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她说,“武汉封城是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一场历史性的劫难。当时我们在经历封城以及后续事件时,内心非常悲凉,我们感到渺小无力,但仍希望能做些什么。”

唐茂琴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能向所有勇敢发声、记录、传播真相的中国公民致以敬意。她说,“这部纪录片里的影像、故事、声音,都是中国网民创造、记录和流传的,我们只是把它们整理呈现。希望以此片感谢并致敬每一位说真话的中国公民。”

封城的历史已被写入世界的记忆,但真相仍在寻找出口。这部纪录片的存在,已成为那段日子里无数中国人民挣扎与呐喊的见证。

好,时间过得真快,感谢您陪伴我们度过这段《佳音时刻》。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分享给更多朋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佳音时刻》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

相关新闻
【佳音时刻】TikTok命运难测 北京给卢比奥改名?
【佳音时刻】川普施压俄停战 中共砸钱市场冷对
【佳音时刻】小红书流量揭秘 辽宁爆炸有黑幕?
【佳音时刻】要政治正确 DeepSeek成本大揭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