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昨天(1月27日),纽约南区联邦法庭继续审理湖北精奥生物科技(Amarvel Biotech)涉嫌非法输送芬太尼前体化学品至美国的案件。被告之一、中方公司翻译陈依依出庭自辩,详细说明其在公司中的角色及相关行为。
陈依依介绍,她出生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曾在黄冈师范学院获得广播电视编导和国际贸易两个学士学位,随后赴意大利进修,取得公共与商业传播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后,她在上海一家奢侈品进出口供应链公司任职,负责对接意大利业务。2018年,她加入意大利一家真皮工厂,为意大利和法国的奢侈品品牌工作。
2019年底,应父母要求她回到武汉,当时购买了往返机票,原计划于2020年中国新年后返回意大利。不料武汉爆发COVID-19疫情,武汉封城至2020年下半年才解禁。解封后,她的父亲邀请她先到自己工作的公司帮忙,于是她加入了湖北精奥公司,经过两个月的销售试用期后,转为负责网站设置及技术监管工作。
谷歌广告投放过程
陈依依表示,2022年中,公司建立了湖北精奥的多个网站平台,公司业务经理告诉她,想在谷歌网站上打广告,她就开了广告账户投放广告。然而,由于广告内容涉及谷歌政策禁止的敏感词,例如“芬太尼”,广告被暂停。谷歌技术团队三次发出警告邮件,要求删除违规词汇和修改广告内容。
为恢复广告投放,公司聘请人员处理谷歌投放问题,并向谷歌提交了申诉信,然后又重新投放广告,但不久后账户被谷歌暂停。检方提供的证据显示,这些广告页面多次提到芬太尼相关的前体产品,并列有陈依依的联系方式。
例如,2023年6月5日,湖北精奥的主要网站amarvelbio.com将芬太尼前体1-boc-4-AP2标为“库存有现货”,该前体的CAS注册号为125541-22-2,产品页面底部的联系人是陈依依。
阅读美国之音文章 对芬太尼问题仍不解
陈依依作证提到,2023年3月和6月,她曾参加公司安排的两场会议,分别在泰国曼谷和斐济举行。根据她的描述,她的主要角色是翻译,因为负责业务的销售代表杨尔(此前翻译成杨二)因怀孕待产未能出席。她强调,自己仅暂时替代杨尔三个月,并不负责价格谈判或产品质量相关事宜。
在泰国的会议中,假扮客户的美国缉毒局(DEA)卧底探员Gil明确提出希望建立实验室,研发芬太尼产品,并讨论了相关化学原料的问题。此后双方还谈及利用化学品制造大批量芬太尼成品的计划。在斐济的会议中,双方再次讨论了多吨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订单。
斐济会议期间,陈依依被捕,其手机和电脑内容被用作证据。DEA在她的电脑中发现,她曾阅读过三篇美国之音的中文文章,标题分别为“美国计划制裁芬太尼贩运者”、“中国否认向墨西哥贩运芬太尼,指责美国是问题制造者”以及“两家中国公司和五名个人因涉嫌走私芬太尼受到美国制裁”。
陈依依的律师在庭上问她,在2023年3月曼谷会议和6月斐济会议期间,她上网阅读这三篇文章后对芬太尼在美国的情况有何理解?陈依依回答道:“当从文章中读到两边引用的来源(看到美国和中国的不同说法)后,我感到无法想像。美国的指责和中国的回击,让我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什么。”
检方与辩方的交锋
检方出示多份证据,包括广告页面显示的违禁词汇、网站域名的注册及管理技术和下单人员信息(均显示为陈依依),以及会议期间的对话记录。检方认为,陈依依作为网站管理员和广告联系人,应对产品的非法性知情,并指出她曾多次参与与芬太尼相关的讨论。
辩方则强调,陈依依仅负责网站技术支持及翻译工作,并未参与公司业务决策,也未被授权进行任何商业交易。律师通过提问陈依依,指出她在了解谷歌政策后,已将谷歌要求删除敏感内容的通知转发给业务经理,以便及时整改并恢复广告账户,试图证明她具备遵守法律的意识。
陈依依在作证时表示,她本人对芬太尼的具体用途并不熟悉。针对检方指控中提到的与会对话,包括DEA卧底探员Gil提及的“芬太尼配方导致三名美国人死亡”以及“希望降低浓度以维持客户人数”的说法,她表示自己并未将其当真,“我感觉他在开玩笑”。
庭审将于周二进入结案陈词阶段,双方律师将就案件中的关键证据和证人证词进行总结陈述,随后陪审团将闭门讨论,最终裁定案件结果。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