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报导)1月27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万科)发公告称董事会主席、公司总裁、董事会秘书同时辞职。同时,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辛杰将担任万科董事会主席,有业界人士表示,万科已经被国企接管了,而万科大概率会成为第二个恒大。
据万科1月27日发布的《关于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公告》显示,因工作调整原因,郁亮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主席职务,仍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因身体原因,祝九胜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会投资与决策委员会委员、总裁、首席执行官、授权代表等所有职务;因工作调整原因,朱旭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公司秘书、授权代表等职务,但仍在公司工作。

在辞职的三人中,此前传出祝九胜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祝九胜此次也辞去所有职务,不再担任万科任何职务。
而万科同日发布的《第二十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表示,选举辛杰为公司第二十届董事会主席,并聘任郁亮、李锋、华翠和李刚为公司执行副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辛杰担任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铁)董事长,其余新任的四名执行副总裁中除了郁亮外,均来自外部。
据《国际金融报》1月27日消息,李锋此前担任深圳市天健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2020年3月调任至天健地产的大股东——深圳市特区建工集体有限公司,担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华翠和李刚则来自深铁,前者曾任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法律中心总经理,深圳市建材交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后者曾任深铁集团办公室主任,后调往深铁商管公司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平安系”出身的田钧接任朱旭任万科董事会秘书。田钧此前的职业履历主要集中在平安,2017年7月其出任深铁集团专职外部董事。
自此,万科第二十届董事会共有10员,除了4名独立董事会外,内部董事中来自万科团队的仅剩郁亮和职工代表王蕴,其余4席则为大股东深铁和深圳国资方代表。
对此,时事评论员王剑1月27日在其自媒体节目中表示,万科的高层辞职但没有离开万科,这是要让这些人把问题说清楚,同时,国企深圳地铁进入万科,这是典型的万科被国企接管了。
万科27日发布的另一则公告《2024年度业绩预告》中表示,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出现约450亿元的亏损,同比大幅下降470.0%,而2023年同期则是盈利121.6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预亏是410亿元,同比下降518.6%;基本每股收益亏损约3.79元/股,而去年同期盈利1.03元/股。
在目前已经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的上市房企中,万科成为“亏损王”。

公告在解释万科利润下滑的原因时表示,主要源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和毛利率的显著下降、新增计提的信用减值和存货跌价准备、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的亏损以及部分大宗资产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等多重因素。
万科虽然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龙头之一,但依然受到中国房地产大环境影响:销售下滑,资金承压,债务高企的困扰。
据中国金融信息服务商万得(Wind)数据显示,万科一年内到期的境内债务约为326.45亿元人民币。在公开市场方面,2025年万科境内外共有9只债券到期,总规模达到215.9亿元人民币。其中,2025年一季度是万科的偿债高峰,将有98.9亿元的境内公开债需要兑付。境外债兑付高峰在2025年5月,当月有4.55亿美元需要兑付。
而从2021年之后,万科的净利润开始下降,2023年四季度单季度开始出现亏损。同时,万科的销售额从2021年开始也已经连续4年下降,2024年,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81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57%;实现销售金额2,460.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59%,销售规模基本回到了10年前。
面对资金压力,从2023年开始,万科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2024年,万科相继卖出了上海松江印象城、上海嘉定的南翔印象城MEGA、上海闵行的七宝万科广场、深圳湾超总基地等优质资产。在去年8月底举行的中期业绩会上,万科管理层对外披露,通过推进大宗交易和资源盘活,万科在上半年回款超过百亿,而且万科还有19个项目在谈判出售过程中。
对万科的未来,万科新任董事会主席辛杰称,新的管理团队“有信心实现万科队伍稳定、财务稳定和生产经营稳定。目前公司已对今年一季度债务偿付做好了安排”。
但时事评论人士王剑27日在评论中表示,深圳地铁本身就在亏损,面对万科的债务危机哪来的钱救万科,万科大概率会成为第二个恒大,成为僵尸企业。
旅美经济学家黄大卫1月17日对大纪元表示,万科作为中国房企里硕果仅存的企业,如果万科也步入爆雷行列,将使市场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已危机四伏,进而引发市场波动,对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郑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