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看时事】川普关税扑朔迷离 美中关系前景

人气 2217

【大纪元2025年01月27日讯】大家好,欢迎收看《唐青看时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川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看看美中关系接下来会怎么走!

今天焦点:川普是“鹰派”还是“鸽派”?对华关税扑朔迷离!卢比奥上任,中共会放松对他的制裁吗?中情局长第一把火,追责中共!美中关系会缓和还是对抗升级?

川普是“鹰派”还是“鸽派”?

最近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哈佛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抛出一个惊人观点——川普回归,美中关系可能会变好!他还说,川普其实不是典型的鹰派,更像是个“交易型现实主义者”。

但这可能吗?毕竟,他在第一任期内发起贸易战,封杀华为,还搞了个TikTok禁令。艾利森的理由是什么呢?

首先,川普与习近平的私人关系不错。艾利森指出,这两位领导人都把自己视为历史性人物,某种程度上互相欣赏。这层“私人交情”,也许能成为改善美中关系的一个契机。

其次,川普更看重“交易”,而不是纯对抗。

艾利森认为,如果中国愿意大幅增加对美采购石油、天然气和食品,美中贸易逆差三年内就能解决。而川普比起长期对抗,更愿意来一笔“对美国有利的大交易”。

这不是没根据的。回顾2020年,川普当时没有选择继续升级贸易战,而是谈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这说明,川普在经济问题上不是一味对抗,而是会谈判的。

确实,川普上任后并没有马上实施新一轮关税,甚至在就职演说中对北京的态度比预期温和。虽然他强调“保护美国工人”,但没直接祭出更严厉的制裁。

但并不是所有专家都认同艾利森的看法。

像欧亚集团的创始人伊恩‧布雷默就完全不信,他认为未来一年美中关系不但不会改善,还可能急转直下。

他的理由是:中方已经认定美国在全面围堵它,这种看法已经深入决策层。

就算川普想做交易,中共愿不愿意配合还是个未知数。

布雷默甚至打赌——12个月后,美中关系一定会更糟,而不是变好。

川普对华关税扑朔迷离

川普是个真正的鹰派,还是更像个商人?众说纷纭。时事评论员古成在《人民报》发了一篇文章,挺有意思。他说,从1月17日川习通话到川普上任三天,仅六天,川普关于对华关税问题的表态扑朔迷离,更让中共摸不着脉,找不着北。

川习通话,川普一方面给习近平戴高帽,一方面围绕芬太尼、TikTok问题给中共戴紧箍咒。川普1月20日就职演说中表示要采取广泛的关税工具,并成立对外关税局,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直指中共,但并未直接点名要对中共加征关税,川普在当选后曾表示上任开始即对中共征收60%关税。

上任当天,川普延迟TikTok禁令75天执行,同时意味深长地表示如果中共拒绝美国应该有权获得TikTok的一半股份的要求,关税可能高达100%。同日,川普还退出了被中共操控的《巴黎气候协定》与世界卫生组织。

1月21日,习近平与普京视频会晤,在川普2.0压力下,中俄互相设防,防止对方变节出卖自己,但表面上习普又大秀友谊。川普冷眼旁观,不经意地在“真相社交”媒体上表示,他的团队正针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10%的惩罚性关税进行讨论,预计将在2月1日实施。

1月23日,事情出现反转,川普说对中国宁愿不必用到关税。中共云里雾里,整个晕菜了。川普一会儿嘴里喊着大棒,手里拿着胡萝卜,一会儿手里拿着大棒,嘴里却喊着胡萝卜。川普将这关税工具运用得炉火纯青,吊足了中共的口味。以至于丁薛祥在达沃斯讨论上代表中共不得不放软话:“不追求贸易顺差,愿意进口更多国外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所以川普把中共玩得团团转。

新任国务卿卢比奥:鹰派中的鹰派

川普虽然可能在对华政策上“谈判大于对抗”,但他的政府里可不乏强硬派,而新任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就是其中的代表。

如果说川普还有一点谈判的弹性,那么卢比奥的强硬态度,从来没有动摇过。

这个人来头不小。他当参议员的时候,就一直关注中国人权问题,还推动了不少对华制裁,甚至被中共列入制裁名单两次。

卢比奥的上任,几乎可以确定,美国的外交政策会进一步向对华强硬倾斜。

中方微妙的“翻译策略”

有趣的是,中共对卢比奥的态度,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卢比奥刚上任,中共官媒突然把他的中文译名从“卢比奥”改成了“鲁比奥”。

乍看之下,这好像没什么大不了。

当有记者在1月22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时,发言人毛宁明显愣了一下,然后略显尴尬地连说两声“哦哦”,接着含糊回应说:“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吧。”

这种“字面上变化”,让不少观察人士认为,中方可能在为未来的外交互动留一条后路,避免把双方关系搞得太僵。

不过,中共真的会因此放松对卢比奥的制裁吗?

当被问到这点时,中方没有明确回应,只是说:“中美高层应当保持适当沟通。”

这看起来,北京虽然还是把卢比奥当成对抗对象,但同时也不排除未来有交集的可能性。

那么,卢比奥本人又怎么回应呢?

事实上,他的上任第一个动作,就已经释放了更强硬的信号……

卢比奥上任第一天:直接会见“四方安全对话”外长

1月21号,卢比奥刚宣誓就任,马上就和印度、日本、澳洲的外长举行了一场高规格会议。

这三个国家是美国在印太地区围堵中国的核心盟友,而这场“四方安全对话”(Quad)会议,无疑是在强化这条战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会谈的时间点和地点,释放出的政治信号非常明确:

. 日本、澳洲、印度的外长,特意飞到华盛顿,先出席川普的就职典礼,然后直接跟卢比奥开会。

. Quad本来就是美国主导的“亚洲小北约”,而这场会议无疑进一步加强了这个联盟。

卢比奥在会谈中强调,美国会持续推动印太地区的“自由与开放”,而他的措辞明显就是对着中共来的。

这代表什么?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围堵战略,恐怕会变得更强硬。

中情局长第一把火

1月23日,中情局长拉特克利夫在获得国会参议院批准后正式上任。同日,他接受采访透露,川普希望他让中央情报局做好准备,以便美国在应对21世纪挑战上做好充足准备。他强调,机构必须认识到,中共治下的中国才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威胁,而不是俄罗斯。

他还说:“我作为国家情报总监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而现在外界也不可避免地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中国)及其中国共产党的各个分支是多么阴险和邪恶。”

拉特克利夫在采访中表示,他打算立即查明中情局掌握的所有与武汉实验室泄漏COVID-19病毒相关的情况。拉特克利夫说,“如果中国(中共)造成或促成了一百万美国人死亡,总统就需要掌握最准确的情报。”

1月25日,中情局就发布声明表示,支持COVID-19病毒大流行源于武汉实验室意外泄漏的理论。这标志着中情局对此事立场的重大转变。这份关键情报将对中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也是中共一直害怕美国追责的一件事。

川普的亚洲团队:鹰派掌舵,美中竞争加剧

除了卢比奥,拉特克利夫,美国的新亚洲政策团队同样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川普政府将由鹰派全面掌控对华政策,而不是依赖传统的职业外交官。

这次的人事布局,让美中竞争的态势更加明显。

. 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由共和党大金主、前泰国大使迈克尔‧德桑布尔(Michael DeSombre)出任,而非资深外交官。这显示川普政府更倾向于让政治盟友,而非专业外交官来主导亚洲政策。

. 东亚事务副助理国务卿:韩裔官员凯文‧金(Kevin Kim)接任,他曾在川普第一任期内负责对朝政策,并参与美朝首脑会谈,未来可能在东北亚事务上发挥重要作用。

. 五角大楼的东亚事务副助理国防部长:约翰‧卢(John Noh)上任。他是斯坦福法学院毕业生,曾在国会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工作,对美中战略竞争相当了解。

这些任命显示,美国对华战略将更偏向地缘政治博弈,而不是外交斡旋。

重塑亚洲政策架构:集中权力,高效决策

这批鹰派官员的上任只是第一步,川普政府同时对亚洲政策团队进行了重大调整,展现出几个关键特点:

. 裁撤官僚体系,让决策更直接

国安会的印太工作组从拜登时期的25人缩减到10人,层级变少,决策更快。

. 取消印太事务协调员职位

拜登政府设有专职的印太事务协调员,而川普政府则直接取消这个角色,改由总统助理兼国安副顾问黄之瀚(Alex Wong)全面负责亚洲政策。这代表未来的亚洲战略将更加集中在核心决策圈内,不会受层层官僚影响。黄之瀚对中共强硬,是鹰派中的鹰派。有媒体说他是余茂春第二。

这些变化说明,川普政府希望加快决策流程,让政策执行更具效率。

美中对抗趋势强化

这些调整透露出,川普政府在亚洲战略上的核心方向:

1. 强化地区军事联盟:

进一步巩固美日韩军事合作,并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遏制中共在印太的扩张。

2. 削弱“软实力”投入:

相较于拜登政府,川普可能会减少对亚洲的经济援助,转而将资源投入安全与军事。

这一战略的直接体现,就是卢比奥上任首日就会晤“四方安全对话”(Quad)外长。

这场会议让美国与印度、日本、澳洲这三个印太盟友加强联系,进一步强化“亚洲版北约”的概念。这代表未来中共在南海、台海及整个印太地区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那么,这样的强硬路线,会让美中关系更加紧张吗?

关税战再起?川普的新对华经济政策

川普回归后,另一个备受瞩目的问题是——新一轮关税政策。

他在1月21号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从2月1号开始,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

川普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1. 芬太尼危机

他指责中国透过墨西哥、加拿大向美国输送芬太尼,导致每天约300名美国人死于药物过量。

他声称已直接向习近平提出这个问题,并要求中共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他甚至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关税,以迫使这两国在毒品和非法移民问题上更加配合。

2. 美中贸易逆差

据半岛电视台报导,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中国对美出口4010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仅1310亿美元。

为了缩小逆差,川普政府推出多项贸易限制措施,甚至考虑降低800美元的免税额度,以防范中国利用小额包裹避开关税。

但问题来了,关税真的能改善贸易逆差吗?

意外的经济后果

根据半岛电视台报导,川普的关税政策反而刺激了中国对美出口。

. 2024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飙升至9920亿美元,同比增长21%。

. 2024年11月,中国对美出口额达473亿美元,年增长8%。

这说明,美国企业为了应对未来的关税政策,可能会提前囤货,导致短期内中国出口数据反而上升。

政府内部的分歧

对于关税政策,川普政府内部也意见不一。

财政部长提名人斯科特‧贝森特认为,应该逐步推进关税,以减少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

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则是强硬派,主张立即加征高额关税,以迫使中共让步。

根据耶鲁大学的政策评估报告,这些关税可能导致美国家庭每年多支出1560美元,并推高1%的通膨。

查塔姆研究所的研究员指出,川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促使中国加快贸易伙伴多元化进程,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美中关系:缓和还是对抗?

川普上任后,并没有立刻升级贸易战,而是先评估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履行情况。

这说明,他虽然在军事与外交上持续施压,但在经济上,还是希望谈成一笔新交易。

但问题是,北京会愿意配合吗?

. 双方政治不信任加深,谈判难度更高。

. 即使有贸易谈判,结构性矛盾仍难解决。

. 科技竞争仍在升级,美方将持续封锁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

. 台湾问题依然是最大变数,未来一旦有风吹草动,双方关系可能迅速恶化。

未来,美中关系的走向,很可能是“经济谈判+军事施压”并行,但想恢复“友好合作”,几乎不可能。

你怎么看?美中关系会缓和,还是继续对抗?川普是鹰派,还是鸽派?欢迎留言讨论,别忘了点赞、订阅,我们下期见!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欢迎订阅GJW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video/1h7cmir87an6gVuDkE3irNj3417t1c

《唐青看时事》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

相关新闻
【唐青看时事】黑客成士兵 中共已入侵美国
【唐青看时事】总危机时刻来临 红顶家族出走
【唐青看时事】卢比奥势不可挡 北京如何应对
【唐青看时事】TikTok生死瞬间 川普首次大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