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有小孩之前,偶尔会听到“别人不用给孝亲费,为什么我要给?”“为什么每个月要上缴这么多,我自己都养不活了”,也会听到“我爸爸妈妈很小气,不让我出国读书”这样的抱怨。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经常在想亲子间的金钱关系。
当父母和小孩要求孝亲费时,孩子会说:“是你硬要把我送去补习、学才艺,我不要也不行,现在你回来跟我讨?”
当孩子要求父母拿出钱时,孩子会说:“你又没有经过我同意就把我生下来,养我是你的义务。”
这些状况都让我决定在孩子出生以后,要点点滴滴的透过行为和话语来传达我对金钱的看法与原则,和孩子形成良好的金钱关系。
经营亲子金钱关系 两大原则建立良性循环
原则1. 亲子共筑金钱互助理念
在孩子身上花钱,像是买设备,买衣服,孩子谢谢我的时候,我会跟孩子说:“你们现在还没有能力赚钱,妈妈很愿意把赚的钱跟你们分享。以后妈妈老了,需要帮忙,如果你们有能力,也愿意的话,请多多支持。”
这种话语很甜蜜。话语中传达了“我愿意,因为你值得,没有谁欠谁。”
在身教上,我也是向孩子传达了这样的互助精神。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会上缴给我爸爸妈妈,然后说“谢谢妈妈。”
孩子大一点了,我会请孩子帮我把孝亲费以现金的方式双手奉上给阿公阿嬷,并且对阿公阿嬷说:“谢谢阿公阿嬷。”
这种话语很甜蜜。话语中传达了“我感恩你在我没有能力时与我分享财富。”
就如同我跟孩子说:“阿公阿嬷一份薪水要养我们那么多人,在我们还不会赚钱的时候支持我们,因此我也想要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支持阿公阿嬷。”
就这样在生活点滴中,亲子间在金钱上形成了互助的观念。
原则2. 引导孩子建立安全带共识
虽然我对孩子是慷慨的,但是我的记忆中,孩子不会跟我提出超过我能力范围的要求。因为我们都同意是在安全带原则下彼此互助的。
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他们有想要买太贵的玩具或是价格太高的东西时,我不会下结论说“太贵了,不可以”,而是让他们脑中有一幅地图,了解为什么我没办法同意这笔支出。
这幅地图是有关我一份薪水要养三个人是如何分配的。我会让他们知道我赚多少钱,付完房租、孝亲费、水电、汽油等固定支出之后,还剩下多少。
孩子看到还有剩呀,为什么不能买我要的东西呢?
我会老实跟孩子说,就像你们现在这样的状况,没有能力赚钱,需要妈妈帮忙付钱,有一天妈妈老了、退休了,没有赚钱时,需要有储蓄来帮我支应年老以后的生活,因此这些钱是要养老的。
刚开始孩子会天真的说:“我会养你。”
我会谢谢孩子,然后跟他们说:“如果我能够照顾自己,那是最好的;然而未来的事情都还不确定,我还是得先做打算”,并且举一些世事无常的例子。譬如亲戚间也会有出国打拼的孩子,即使有心,也无力在金钱上支持父母。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己也看到世事无常的例子,甚至现今社会的低薪,他们也意识到:“我会养你”,这是一句连自己都不知道能否做得到的承诺。
因此我的孩子不会认为我无法供应他们出国读书,帮他们付房子的头期款是不爱他们、不顾他们。他们知道我得先照顾好自己,这样才能在我晚年时你好我也好。
上述的共识是基于“安全带原则”,就像搭飞机的时候要先系好安全带,才能够帮别人系安全带一样;我对孩子不牺牲、不割肉,孩子对我也才不需要牺牲、不需要割肉。
亲子间有了这样共识,现在与未来才不会有怨怼。
我们都看过牺牲时满腔悲壮的热血,时日久后的那个怨与恨。
我喜欢亲子间的关系是滋养的,而不是被“牺牲是美德”所绑架,因此我和我的孩子共享着互助但不牺牲的金钱关系。和孩子有了对金钱的共识,亲子间就比较不会因为钱而有了不愉快的关系。◎
(本文经授权摘编自郭叶珍脸书)
责任编辑:曾臻
推荐阅读
●化解亲子冲突不用委屈自己!这样沟通最有效
●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让亲子关系更紧密
●放手让孩子为自己做决定 提升安全感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