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前 “刘德华”为朱元璋烧制应天府城砖

人气 4722

【大纪元2025年01月23日讯】650年前,一位生活在明代的“刘德华”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烧制建造应天城所用的城砖。他烧的每块城砖上都刻有自己的名字,一旦城砖出现质量问题,他就会被追责。

网传视频显示,南京城墙博物馆里展示了许多明代的古城砖,其中一块城砖上有“刘德华”的字样。这名古代工匠和现在的香港明星刘德华同名,也因此受到网民关注。

据陕视新闻报导,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的古名),修建应天城的时候,动员当时江南几百万军民一起烧制城墙砖。为了保证质量,每一块砖上都刻上了铭文,这样一旦砖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溯到烧砖的每一个人。

“刘德华”砖的一侧铭文写道:“瑞州府提调官通判程益司吏艾诚、上高县提调官县丞吕翊司吏赵用宾。”

另一侧铭文为:“总甲黄原亨、甲首刘德华、小甲简文华、窑匠晏文三、造砖人夫刘德华。”

从铭文上可以得知,“刘德华”是明初瑞州府上高县(今江西高安市)人,在城砖烧制中既是“甲首”,又是“烧砖人夫”。

“甲首”是明城砖烧制中的基层管理者,“烧砖人夫”则是直接参与烧制城砖的普通百姓。

也就是说,这位生活在明代的“刘德华”,不仅负责基层管理,还要亲自烧砖。目前,已找到6块他所烧制的城墙砖。

明朝人为何使用简体“刘”字

那么,为什么几百年前的明朝,会出现简体字“刘”,而不是繁体字“劉”呢?

据查,“刘”早在金代已经和“刘”通用,是含义相同的“俗体字”,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异体字”。“刘”也是明代工匠的习惯写法,很多明朝遗址的瓷器上都出现简体的“刘”字。

在元明清的一些“通俗小说”中,如《古今杂剧》《三国志平话》《太平乐府》《目连记》《岭南逸事》等,也将“刘”写作“刘”。

终身追责制

早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修建城墙时就对工程质量采用了终身追责制。根据城砖上的铭文,从大到小的官职有11级,如果这一块城砖出了问题,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会一视同仁被追责。

许多网民感概:“这么严谨的质量把关制度,难怪大明王朝建筑宏伟壮观。”

责任编辑:夏松

转自新唐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刘德华小巨蛋今晚首演 笑称台风搅局“是天意”
刘德华 台北四场演场会 完美落幕
刘德华来台演唱争议 陆委会:红线定在“不可贬低台湾地位”
刘德华红馆演唱会尾场 香港警方接获8宗报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