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人造钻石令钻石垄断集团恐慌

人气 10104

【大纪元2025年01月22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Michael Wilkerson撰文/信宇编译)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钻石市场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在通货膨胀时期,黄金和白银等其它“价值储存”商品不断升值,而钻石价格却呈自由落体趋势下降。自2022年3月达到顶峰以来,钻石价格指数下跌了40%以上。而相比之下,在同一个三年时间里,黄金和白银价格则分别上涨了42%和25%。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钻石价格突然大幅下跌呢?是需求突然下降吗?难道在如今的社会里,钻石不再被视为“女孩最好的朋友”了吗?

令人关注的是,钻石价格的下跌似乎并不符合正常的高低起伏的需求周期,因为正常而言这种周期最终会恢复到上升趋势。显而易见,这次价格下跌不属于周期性下跌,钻石价格的三年暴跌可能反映了一个长期的、世俗性下跌的开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时代就标志着长达100年之久、由营销驱动的钻石价格泡沫的终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答案在于供应链的改变,而不是需求的变化。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戴比尔斯(De Beers)钻石集团的副董事长尼基‧奥本海默(Nicky Oppenheim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宝石是终极奢侈品。它没有任何物质用途。男人和女人渴望拥有钻石,不是因为(钻石)能做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渴望什么。”20世纪中期,戴比尔斯公司通过成功的营销活动和深入人心的口号“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Diamonds are forever.),顺利地把钻石打入国际市场。戴比尔斯的努力使钻石成为浪漫爱情和婚姻承诺的象征。随后,订婚钻戒市场爆炸式增长,价格也随之上涨。

这对戴比尔斯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宝石中,钻石可以说是最不稀有的。每年大约生产1.35亿克拉。自有史以来,地球上已开采出近50亿克拉钻石。全球接近95%的钻石产量来自七个国家,其中四个在非洲,另外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其中,俄罗斯和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Botswana)的产量最大,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戴比尔斯(南非和英国)、阿尔罗萨(Alrosa,俄罗斯)、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澳大利亚)和力拓(Rio Tinto,巴西)等四家公司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时至今日,戴比尔斯公司仍控制着35%的全球市场份额。

1934年,戴比尔斯成立了中央销售组织(the Central Selling Organization,简称CSO),负责管理和规范全球钻石供应。中央销售组织从世界各地的钻石矿购买钻石,将其集中起来,然后按照戴比尔斯确定的价格出售给特定的买家。CSO使戴比尔斯能够限制全球供应,在需求低迷时期囤积钻石,并在需求增长时释放钻石。CSO发挥了全球钻石定价卡特尔(Cartel,垄断集团)的作用,将钻石价格稳定在高于市场所能容忍的水平。在CSO之外,戴比尔斯会收购竞争对手的矿场,并与竞争对手谈判独家采购协议,从而拥有垄断和独占权力。

到了20世纪末,戴比尔斯对全球钻石业的控制开始松动。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戴比尔斯控制范围之外的国家发现了新的大型钻石矿。全球监管审查力度加强,包括美国和欧洲有效的反垄断执法行动,迫使戴比尔斯改变其做法。然而,在一个只有四个主要竞争对手的行业中,类似的行业垄断集团行为仍在继续。

对钻石卡特尔的真正挑战直到最近才随着实验室培育钻石的完善而出现。

虽然人工合成钻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然而当时的技术还不够先进,无法挑战天然钻石的高端市场。现在情况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使人造钻石在化学、物理和光学特性(包括硬度、颜色和净度)等方面几乎与天然钻石无异。现代实验室培育的钻石基本上是完美的,没有杂质,也没有其它开采出来的天然钻石存在的缺陷。

在向人造钻石转变的过程中,钻石价格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实验室培育的钻石价格可能不到天然形成和开采钻石的十分之一。一颗实验室培育的钻石与一颗五克拉的高品质天然钻石完全相同,而消费者只需花20,000美元就能买到的人造钻石,完全可以媲美零售价为250,000美元的天然钻石。这种实验室培育的钻石附有总部位于加州的美国宝石学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认证颁发的证书,即使在大多数宝石学家看来,这种钻石本质上与开采出来的钻石也毫无区别。

公众把在冲突地区开采的钻石称为“血钻”(blood diamonds),这个认知促使人们尝试对钻石来源进行认证。事实证明,这个努力是有缺陷的,因为供应链很容易受到损害。消费者对钻石开采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可怕劳动条件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持续关注,也是实验室培育钻石需求转变的重要因素。

任何从事传统钻石贸易的人都不会对人造钻石说什么好话。当然,这并不奇怪。他们要考虑自己的生意和生计等问题;而行业参与者,从最卑微的社区珠宝商到全球奢侈品公司,都在竭尽全力尽可能长久地维持这种假象。然而,市场价格告诉他们,公众不再相信这种说法。

任何考虑购买天然钻石的人,无论是将其作为投资还是爱情和承诺的象征,都应该对钻石市场的整体趋势有所警惕。虽然钻石仍然可以永恒流传,然而它的实际价值却未必如此。

作者简介:

迈克尔‧威尔克森(Michael Wilkerson)是一位战略顾问、投资人和作家。他是风暴墙顾问(Stormwall Advisors)公司和风暴墙网站(Stormwall.com)的创始人。他的最新著作是《为何美国重要:新例外主义解读》(Why America Matters: The Case For a New Exceptionalism,2022)。

原文: The Diamond Cartel Panic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高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日成功制造最大最坚硬人造钻石“媛钻”
前所未见 西伯利亚挖到世界首颗嵌套钻石
日造出比钻石更硬的人工钻石
科学家首次在室温下造出钻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