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梅大高速塌方调查报告 淡化责任引非议

人气 2069

【大纪元2025年01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综合报导)2024年5月1日凌晨,广东梅州的梅大高速公路(茶阳路段)突然发生路面塌方,当局称造成八十多人死伤。官方今年1月22日发布省级调查报告,将该事故定性为塌方“灾害”,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持续性降水与多种因素叠加耦合作用”。这一结论引发网民不满。而在事故发生后的次日,官方在未调查前已提前将其定性为“灾害”。

中共央视网今天(22日)报导称,据梅大高速茶阳路段“5.1”塌方灾害省政府调查评估组发布的报告,2024年5月1日凌晨1时57分许,梅州至大埔高速公路(简称“梅大高速”)东延线K11+900~K11+950(营运桩号)路段发生塌方灾害,往东方向半幅路堤塌方,导致23辆车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受伤。

央视报导说,“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长时间持续性降水与多种因素叠加耦合作用,导致的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的塌方灾害”,而“有零星小雨,行车视线不良,车流量较平常突增,车辆坠落后起火燃烧,这些不利因素进一步加大了灾害的损失”。调查报告也提到,“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营、养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路堤的抗灾能力有一定影响”。

该调查强调,“灾害发生前,广东省出现多轮强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雨量破历史同期纪录”,并指造成塌方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灾害点路段为“倒三角形”沟谷地貌斜坡路堤,受长时间持续性降水影响,地下水持续累积、水位升高,暂态性地下水动静水压力、浮托力和渗透力持续增大,滑动推力不断积聚,长时间饱水造成路堤底部及基底软化,抗剪强度降低,路堤中下部及护脚墙突然滑动变形,引发路堤上部填土塌方,造成高速公路塌方灾害。

官媒报导提到,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参建单位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公职人员履职方面的问题线索,移交纪委监委处理;对违法违规问题,交由有关部门查处。广东省官方稍晚则称,已对事件中存在失职失责问题的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事务中心、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梅州市交通运输局4个责任单位和32名公职人员进行了问责。其中,省公路事务中心前党委委员、副主任汪晓天被查。

按中共官方资料,在中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人民币)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特别重大事故,简称特大事故。但官方调查只字不提“事故”二字,而是用“灾害”代替。

此前,网上一直流传中国事故有“死亡上限”,据指超遇难者人数过某一数字,高级别官员就要丢官。而根据过去中共官方处理事故的惯例,一般会抛出一些参与建设的企业单位及个别中层或下层官员,对其作出轻微处理。

这次梅大高速塌方,由于官方调查报告并没有将责任指向工程质量问题,在陆媒报导下边,有不少大陆网民质疑:

“绝对是工程质量问题。”“倒三角怎么存在的?没发现?”“几十公里外降雨这么多木事(没事),事发地点塌了,混淆视听,又在这拿着老百姓当傻子了。”“高速路平常的维护有什么流程,不需要排查隐患吗!”“从照片看,塌方的一侧没有钢筋混凝土护坡桩,因此不是设计问题就是施工问题。”

也有网民说:“不明不白。”“高速公路施工承包单位有重大质量问题,应该对责任人严惩不贷!”“塌方点的路基混凝土钢筋有没有检测出不合格。”“豆腐渣工程害人不浅呀!”“想起了赵州桥,千年没事儿,好好的。”

事实上,中共新华社在塌方发生后的次日(2024年5月2日),就已将梅大高速塌方为定性为“灾害”,尽管当局没有经过调查。而习近平则在同一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梅大高速公路发生塌方后,陆媒“界面新闻”曾报导,专家和相关部门正调查塌方的具体原因,初步推测可能与地质结构、雨水侵蚀、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当时中国网上舆论则浮现对早年“基建大跃进”的批评声音。

美国高级桥梁结构设计工程师竹学叶在研究过事故相关信息后,去年5月3日曾对大纪元表示,这是人为的工程质量问题而不是所谓灾害,质量问题是从量变到质变,接下来中国的房子、路、桥会大量出事。

官方此前发布的消息显示,梅大高速塌陷事故,塌方路面长约17.9米,面积约184.3平方米。竹学叶解释说,用沙石底一层一层压做好护坡工程后,雨下得再大也不能把它冲坏,不可能一下子突然就塌陷。所以主因应是工程质量问题,而不是所谓的自然灾害,除非地震。(先前报导:美专家谈梅州高速塌方 称大量中国路桥会出事

责任编辑:李仁和#

相关新闻
梅大高速垮塌属特⼤事故 管理方浮出水面
袁斌:梅大高速惨剧,中共会公布遇难者名单吗?
【网海拾贝】梅大高速惨剧 官方不敢彻查了?
【网海拾贝】梅大高速塌方,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灾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