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22日讯】自2019年试点开始以来,由中国医保部门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简称集采)已经进行到了第十轮。就在2024年12月30日,第十轮药品集采结果公布,不仅药品降价幅度达到“历史之最”,而且创造了一个纪录——原研进口药在本轮集采中无一中选。也就是说,采购的全部是国产药、仿制药。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原研进口药退出大陆公立医院已成定局。今后大陆老百姓到公立医院看病,用的几乎都是国产药、仿制药,即使你想自费用进口药也没可能。
如此一来,药品的价格是明显降下来了,但药品的质量、疗效也随之大幅下滑,从而引发了全社会的恐慌和不满。网络上,对集采药的各种吐槽和批评可谓比比皆是。
能不恐慌和不满吗?试想,不管你是穷是富,不管你生活在哪个阶层,看病总是免不了的。药品质次效差,轻则影响治疗效果和健康,重则危及生命。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直指“集采药正在酿成一场风波”。
这话夸张吗?一点都不夸张。他所在的微信群里,一些老病号,特别是需要常年服药的,不断在交换着种种与药有关的信息。有的说,某某药医保已经开不出来了,某某药医院已经没有了,某某药在网上也买不到了。接着就在商量怎么办?老病号的问题比较明确,尽量多囤积一点。但问题是,药是有保质期的,谁又能囤多少?一般人就更是迷茫,谁知道自己将来会生什么病?需要什么药?想囤药都无从囤起。
专业人士的发声更加证明了人们对集采药的担忧。
近日在中共召开的上海“两会”上,政协委员、兼任上海瑞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的郑民华表示,集采药由于价格低,药物品质不稳定,存在着“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现象,医生面对病患的反映与质疑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级反映也没渠道”。
兼任北京朝阳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生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卢长林也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市政协会议提案称,集采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甚至还出现过敏反应,显示药物纯度不够,制作工艺有问题。
从网民反映的情况来看,集采药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疗效不佳:许多网友反映,使用集采药后,原本期望的疗效并未达到。例如,有网友提到使用某些抗生素后仍然出现感染症状,或者使用降压药、降糖药后,血压或血糖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不良反应:部分网友表示,在使用集采药品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这些反应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给他们的健康带来额外风险。
质量不稳定:有网友指出,同一品牌的集采药品,不同批次之间质量存在差异。这种不稳定性让患者对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与原研药差距大:一些网友在对比使用原研药和集采仿制药后表示,两者在疗效上存在明显差距。他们认为,虽然仿制药价格更低,但疗效的降低使得性价比并不高。
正如孙立平教授所指出的,“在医药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于种种人为的原因,人们却不得不吃那些低效甚至有极大副作用的药,用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不合格的医疗用品,实在是说不过去。药价可以低廉,可以昂贵;费用可以自负,可以福利,但最基本的一点是,这药得管事,得有效,得治病,这是最最最基本的底线。我想说,人们得意识到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如果这个底线突破,引起的将是一场空前的医疗信任危机,那样的话,导致的将不仅仅是医保的塌陷,而且是医疗的塌陷。可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尽管集采药存在的问题事关大多数人,但中共权贵却不在其中。他们享受着各种医疗特权,不会也不可能用仿制药、国产药。他们自己享用着质优效佳的进口药,却让普罗大众用质次效差的仿制药、国产药,可见人民的健康压根就没被他们当回事。
责任编辑:金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