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综合报导)遭中共“制裁”的美国参议员卢比奥被川普(特朗普)提名为国务卿,中共当局被问是否会解除对卢比奥的制裁,中共外交部21日仍无正面回应。但中共官方近日的报导,已将卢比奥改称“鲁比奥”,疑似用来缓解尴尬局面。网民嘲讽“已经找到解决方案了”。
美国参议院1月20日已全票通过卢比奥出任国务卿的人事案。北京时间1月21日,中共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美媒问是否会解除对卢比奥的制裁,发言人郭嘉昆未作正面回应,仅称“中方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中美两国高层官员有必要以适当方式保持接触”。
卢比奥主张对中共采取强硬立场,他长期关注中国人权问题,2020年7月及8月先后因新疆、香港问题两度遭中共列入制裁名单,且曾被中共官媒点名。一般认为,他遭到北京制裁,在跟中方沟通时会成为障碍。
1月15日,在出席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听证开场发言中,美国国务卿提名人选卢比奥批评中共政权只享受了全球秩序的好处,却无视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反,中共通过压制、撒谎、欺骗、黑客攻击和盗窃,攫取了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这一切是以牺牲我们的利益和他们自己人民的福祉为代价的。”
卢比奥在听证中清楚区分中共和中国,他警告说,如果美国不迅速做出实质的政策转变,中共治下的中国仍将是美国的“最大威胁”。
就中共官方如何处理卢比奥的问题,意外引发一场有关“改名”的议论。
1月16日的中共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法新社记者就卢比奥在15日听证会上的发言,向发言人郭嘉昆提问。在当天中共外交部官网登出的记者会文字稿中,美国国务卿提名人的名字被翻译成“鲁比奥”。而在此之前,中共外交部官网与其它中共党媒一样,都是使用“卢比奥”。


旅居日本的作家、资深媒体人贾葭在X平台上写道:“候任国务卿卢比奥被正式改名为‘鲁比奥’,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制裁名单不会撤,但可以改名字,改了他就能来了。”
中共驻悉尼总领馆前政治领事陈用林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中共外交部编译室及新华社译名室,对国外政治人物都有非常确定的译名,且使用也非常规范。而中共外交官和官媒的变化,显然是官方讨论后做出的改变,是对早期制裁行为解套和下台阶。
陈用林说:“(说)以前制裁的是那个卢比奥,这个鲁比奥是国务卿,这个鲁比奥不是那个卢比奥。中共做过的事情它是不会认错的,用‘鲁比奥’自己给自己解套,实际上是多此一举了。”
值得注意的是,1月21日中共外交部记者会文字稿,新任美国务卿的译名是“鲁比奥”,但中共央视报导仍沿用旧译名“卢比奥”。
自由亚洲电台1月21日的报导指出,中共外交部将“卢比奥”改译为“鲁比奥”,似乎是希望以较为克制的方式处理他两度遭中共制裁的问题。官媒仍使用旧译名“卢比奥”。外交部与官媒在外国政要译名上罕见地出现不一致,这显示中方在定调卢比奥问题上存在不一致。
大纪元记者1月22日查询央视网,已无法查到这条报导。
事实上,在美国当选总统川普将卢比奥提名为主管外交的国务卿的消息在去年11月传出后,舆论一度关注中共如何处理即将与卢比奥打交道的尴尬局面。去年11月13日,有网民发现,中共党媒《参考消息》官网已经将“马可‧卢比奥”改名“马尔科‧鲁比奥”。当时网友们纷纷调侃,中共“已经找到解决方案”,就是给卢比奥改名,这样未来的美国国务卿和被制裁的美国议员“就不是一个人了”,“能骗过中国老百姓就行”。
中共外交部官网也将“卢比奥”改名,似乎坐实了中共的“解决方案”。
卢比奥就任国务卿的首日,便与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三大盟友会面,预示抗衡北京仍是川普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优先事项。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此前对大纪元表示,卢比奥上任,中共是会有些尴尬,但这并不会影响美中外交上的接触。因为上一次中共时任国防部长李尚福也被美国制裁,中美防长还是有外交接触的。中共可能找个台阶下,但卢比奥不一定吃这一套,中共就会有些自己打脸的感觉。
责任编辑:叶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