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一山香港综合报导)发展局局长甯汉豪(19日)在网志表示,近年渠务署致力提升排水设施防洪能力的同时,积极实践“河畔城市”概念,提升河道生态及景观设计,而活化后的翠屏河便是“最佳例证”,期望能够成为观塘新地标。
网志提到,翠屏河的前身为一条天然溪流,流经马游塘注入维多利亚港,水源覆盖观塘市中心、秀茂坪和蓝田一带。自上世纪50年代起,河道被改建成混凝土明渠,以提升防洪能力。然而,由于工业污染,明渠水质恶化,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为改善环境,发展局于2012年提出以“河畔城市”概念活化明渠。渠务署于2020年开展“活化翠屏河计划”,在维持防洪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环境改善、生态保育和景观美化工程,将明渠改造成为优美的河畔空间。
活化后的翠屏河早前已正式开放予公众使用,设有6条跨河行人通道和一个浮岛,方便市民穿梭两岸。河畔亦兴建了6个园景平台,设置特色渠盖、艺术灯饰和翠屏河吉祥物“翠屏雀”的艺术装置,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
活化工程的其中一项重要目标是提升防洪能力。工程团队移除了原有的排洪瓶颈,例如改建翠屏道行人天桥,并挖深河道,安装挡水墙,将翠屏河的最高排洪能力提升至每秒超过150立方米,相当于在约17秒内填满一个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
为确保工程安全,团队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降雨数据,预测河道水位变化,及时应对暴雨情况。此外,工程团队亦在上游设置旱季截流器,将受污染的旱季水流分流至污水系统处理,有效改善河流水质。
工程团队亦在下游安装了智能水闸,随潮汐升降调节水位,减少河道干涸,并形成小瀑布效果,增加水体含氧量。同时,工程团队亦在河道设置生态装置,例如鸟杆、岩石池和生态墙,吸引更多生物栖息。
网志引述观塘居民表示,昔日观塘徙置区环境杂乱,附近“大坑渠”臭气熏天,经活化后的变化很大,令她喜出望外。现时她恒常沿河散步,欣赏河畔优美景色,更乐见鹭鸟在河中栖息,让她非常惊喜。
另一位在观塘区工作的市民形容,翠屏河活化后,视觉和嗅觉上都有很大变化。以往明渠旁边只见工厂区附近的蓝领工人在附近休息,而现时有更多上班族和观塘区街坊在翠屏河一带休憩、散步。@
责任编辑: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