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私隐公署:去年疑诱骗个人资料查询逾千 年增近半

骑劫即时通讯软件骗案再现

人气 9

【大纪元2025年01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私隐专员公署表示,2024年接获1,158宗与怀疑诱骗个人资料相关的查询,较2023年的793宗增加46%。

公署指,留意到形形式式的骗案,骗徒透过各种手法骗取金钱、个人资料。当中虚假招聘广告骗案,部分人更被诱骗到东南亚城市,并遭禁锢及要求进行诈骗工作。

骑劫即时通讯软件骗案再现

另外,公署留意到近期再出现涉及骑劫即时通讯软件的骗案,骗徒透过骑劫事主的即时通讯软件账户,并盗用他们的账户假冒事主,向其通讯录的联络人发送讯息骗取金钱、个人资料。

有骗徒假冒电子钱包或银行客户服务员,讹称事主的保险单到期,需要每月扣费,当事主表明没有相关保单,骗徒会藉指导事主如何取消保单以免扣费,诱骗事主提供其银行账户资料、存款金额及个人资料等,最后要求事主将所有财产转移至指定账户进行“户口解锁”。

另外,有骗徒会先在网上拍卖平台假扮买家,并声称已透过相关平台的付款功能支付款项。其后骗徒会冒充平台,用电邮联络事主诱骗个人资料、网上银行账户名称、密码及一次性密码等以收取款项,从而盗取其银行存款。

社交媒体平台上,亦出现假冒购买年货、投资或旅行社的专页,并发放优惠广告,吸引事主点击超链接查询以骗取其金钱、个人资料。

假冒会员奖赏计划短讯

骗徒亦会假冒会员奖赏计划发出钓鱼短讯,讹称客户积分即将到期,诱使事主点击不明连结,令事主误入伪冒网站换领奖赏,从而套取事主的信用卡资料及个人资料等。

骗徒又会假冒政府官员、政府部门或公营机构于即时通讯软件发放虚假讯息或发出欺诈电邮,骗取金钱及/或个人资料。

公署并指出,骗徒会以预录语音,包括普通话语音致电事主,讹称为速递公司职员或大陆执法人员,声称事主涉及刑事案件,并将电话转驳到另一伪冒的大陆执法人员,并展示伪造的通缉令。骗徒继而会以证明事主清白为由,要求事主提供个人资料,如网上银行账户名称及密码,或将款项转账至指定账户以作保证金。

利用人工智能制作诈骗影片

骗徒会窜改公开片段,利用官员或名人的图片或录音,并透过人工智能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制作影片,诱骗事主投资或求助。

骗徒亦从社交媒体、视像通话或网上公开影片取得他人的面容及声音等生物辨识资料,并透过深度伪造技术假冒事主的亲友或公司同事,或假扮有意发展情缘,从而骗取事主的金钱、个人资料。

建议6招自保

年近岁晚,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呼吁市民及机构,慎防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特别是虚假招聘广告,及透过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诈骗影片,并建议6招自保。

1)提高警觉,提供个人资料前应“停一停、谂一谂”,了解对方收集资料的目的,是否必须提供相关资料,并切勿随意向他人披露个人资料,勿随意点击或扫描可疑的超链接及二维码,也不要登入任何可疑网站。

2)核实来电者身份:即使来电者以视像形式通话,或能道出个人资料,若怀疑来电者的身份,应先以其他联络方式,查证来电者或有关机构的真伪。

3)留意账户及签账纪录:不时查看网上银行个人账户,留意账户及个人电邮有没有不寻常的登入纪录,及银行账户或信用卡有否未获授权的转账或签账。

4)保护密码:不时更换网上银行的密码,并启用账户登入双重认证功能(如有),切勿向任何人透露账户密码。

5)精明使用社交媒体及即时通讯软件:应尽量减少在社交媒体平台及即时通讯软件,分享生物辨识资料,包括个人的正面照片及影片,并检视相关的预设保安及私隐设定。

6)防骗资讯:留意私隐专员公署、警方或相关机构公布的防骗资讯,并向身边亲友,尤其是长者及青少年,分享与骗案有关的资讯,以加强防骗意识。@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反送中逾5年数千被捕者未结案 新警队“一哥”称不存追溯期限
Momax将推出防火袋收纳行动电源
港司法机构:已审结96%反修例案件、86%国安案件
18位民进党立委提议案 收紧港人移民台湾条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