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17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呈工、宁芯采访报导)中共央行宣布暂停购买国债,称此举旨在“避免市场波动”。有专家认为这将对中国市场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中国经济正在持续下滑,川普(特朗普)政府将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美中对抗加剧会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中共央行1月10日宣布,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央行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
1月14日,中共央行货币司长邹澜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息是固定的,市场预期利率的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动,有时波动较大,所以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他以30年期国债为例解释说,收益率一旦上行30个BP,二级市场对应的国债价格下跌幅度就会超过5%。2022年底,长期国债收益率曾在几天内上行了大概20个基点,二级市场价格相应大幅下跌,一些投资国债的银行理财破净值,投资者遭受了比较大的损失。
按照邹澜的解释,央行停止购买国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市场波动”。对此,各界及专家给出各自不同解读。
《中国瞭望》刊文认为,“股市低迷”与“国债抢手”才是此举的重要原因。由于经济低迷,央行不断降息,投资者预期未来发行的国债票面收益率会降低,因此导致此前发行的票面收益率较高的国债上涨。而国债上涨,收益率就会被摊薄,从而导致收益率下跌。
据FX168财经网报导,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离岸交易中跌至接近历史低点后,1月13日中共当局警告并且调整了资本管制,加大对人民币的支持力度。央行暂停购买政府债券,其目的是为了遏制债市的单边交易,这种交易给人民币带来下行压力。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对大纪元表示,中共央行宣布暂停在市场购买国债,表面上是为了“避免市场波动”,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包括供需失衡加剧、流动性管理、资本外流、政策调整空间等问题。
黄大卫解释说,中共央行此次调整,首先是缓解债务市场压力,减少央行对债务干预,使市场恢复供需平衡;其次是稳定人民币汇率。在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通过停止购买国债,稳定收益率,吸引国内外资金留在中国市场;再者,防范资产泡沫,避免过多资金聚集在国债市场。
资深评论人士石山对大纪元表示,央行暂时停止购买国债,“就是暂时停止向市场释放人民币。这可能使国债价格下跌,收益率增加”。
他强调,其核心问题,是人民币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比美国等国家低很多。以10年期国债为例,目前已跌至1.6%;而美国则是4.6%。如果继续下跌,中国的游资就会大量跑到美国等国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处于下跌态势,二者叠加,对中国经济影响会很大。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1日,离岸人民币汇率盘中最低达到7.36,为近两年新低。1月3日,离岸人民币也一度贬值至7.36。目前,离岸人民币依旧在7.3徘徊。
2025年1月6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1.596%,为历史最低;1月15日为1.648%,与2004年1月7日的4.951%相比,减少3.303%。
2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20年1月从3.900%一路下跌,1月15日跌至1.958%。
30年期国债,也是呈相同趋势。收益率2013年1月曾高达5.130%,但从2020年1月开始,从3.913%基本一路下滑,2025年1月15日跌至1.871%。
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低迷,黄大卫认为,这反映出四个方面问题:市场预期不佳;流动性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实体经济需求减少,信贷需求也在不断减少;资本配置效率低下,只在场外进行短线交易或投资到债券等金融市场,并没有向实体经济转换,实体经济盈利率偏低,风险过大;人民币国际吸引力严重下降,中国国内市场对国际资本吸引力下降。
川普加征关税将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在中国经济整体持续下行、国内国际对中国未来市场预期看衰的背景下,又迎来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川普总统誓言对华征收高额关税。
由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现状及中共的政策感到失望,加之对未来川普加征关税的担忧,很多中国散户正在抛售股票,这被认为可能导致中国股市再度陷入长达数年的下行趋势。
在中国股市中,散户资金约占交易量70%,因此,散户抛售可能引发杠杆押注的无序平仓及所带来的损失,从而阻碍当局稳定资本市场的努力。
进入2025年以后,中国股市总体呈下跌趋势。投资者抛售股票,并大量购买国债,意味着其对中国经济现状及前景持悲观态度。
中共证监会1月13日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力求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中共当局2024年9月末进行救市,使得绝望的投资者纷纷涌入股市,推动沪深300指数两周内上涨40%。但由于当局并没有推出有效的后续经济政策,使得股市大盘开始降温,投资者退场。
美国之音引述专家的话说,市场正在期待“大爆炸”,而中共当局则处于“观望”模式,等待增长条件与川普的政策。
中共此次举措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黄大卫认为存在两个不确定因素。首先,“如果市场信心持续低迷,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央行暂停购买国债反而可能加剧流动性的囤积,导致资金进一步远离实体经济”,从而导致经济恶化。
其次,“如果国债收益率持续偏低,投资回报率就会缺乏吸引力,资金可能会流向其它领域的高收益市场,甚至海外市场,加剧中国实体经济空心化与资本外流”。
经济评论人士LT在自媒体节目中表示,中共央行自去年8月以来,每个月买入一千亿至三千亿国债,在实验发行人民币的新渠道,实施“无锚印钞”。但是,大家都来买国债,就使收益率下降;而大家都不投资,将对中国经济伤害更大。央行暂停买入国债,体现央行对国债危机的担忧加深,但并不意味着央行会放弃这一印钱的手段。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