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14日讯】中国经济低迷,消费不振。民众对未来缺乏信心,已经丧失了精神气。
法国《世界报》驻华记者蒂博写道,自新冠疫情危机结束以来,中国始终未能摆脱经济的低迷。尽管当局采取了一些刺激措施,但国内消费仍然停滞不前,中国正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中国人为什么失去信心?
该报驻华记者前往深圳,进行实地采访报导。
报导说,不论是商店的员工还是餐馆老板,都普遍表示生意不好。商店的人说,进来看的人不少,但买东西的人少。餐馆的老板说,客人少了,客人在点餐时更小心了。
文章问道,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中国人丧失了精神气?中国还能够重拾信心以便东山再起吗?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中国家庭,也将对2025年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延伸阅读:经济萧条下 小中产穷游 底层民众苦水泡黄连)
文章表示,对于中国人来说,困难开始于新冠疫情。中国人在隔离的状态下度过了三年的健康危机。就在同一时期,中共政府整治房地产行业的过度负债。2020年8月,当局对开发商设定债务“红线”。
由于无法自行再融资,行业老大恒大于2021年倒闭,其它房地产企业则处于危险的境地。房地产是中国家庭的首选投资,三年的房地产市场危机,使中国家庭的经济实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另外,中共实行的户口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在大城市享受公共服务,如果彻底废除“户口”,会有助于说服以前的农村家庭购买房子,启动房地产。但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对这样的改革态度谨慎。
文章表示,房地产危机也动摇了中国各省市的预算。在快速发展阶段,各省市的财政来源于城市化过程中获得的农村土地,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这些交易产生的资金用于建设新社区,反过来,这些资金又促进了新的道路和桥梁的建设。房地产崩盘切断了这一收入来源。
当局也不愿意大规模地救助房地产开发商。原本用于房地产的投资部分已经转向制造业。
文章写道,北京当局似乎明白,中国人已经深深地没有信心了。三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共极端的封控政策不仅重创了中国经济,也更加令中国人对政府感到不满,而且看不到未来。(延伸阅读:与LV和巴宝莉说再见 中国年轻人转买平替品)
鸿彬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去年5月的文章表示,中国隐藏着一种普遍的社会精神困境。人们普遍感到压抑、缺乏自信和个性,整体社会精神面貌缺乏活力。
他认为原因之一是,中国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人们面临着从学业到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和压力可能使人们更加焦虑和压抑,缺乏自信和个性张扬。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审查制度,导致人们对于自由表达感到恐惧和压抑。
文章最后表示,中国社会面临着这些困境。期待在未来中国社会拥有活力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