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园国际机场,大型电子海报向旅客致意:“人权,是旅程,不是终点。”
再游台湾。冷风吹来寒意,但是,这片土地总会给你温暖和安宁。
平凡的烟火
这次到访,经朋友推荐,住在台北内湖科技园区附近。酒店位于住宅区,偏离主要街道,闹中取静。江南街的几条小巷弯曲延伸,不同年代和样式的居民楼伫立路旁,各式商铺一应俱全:蔬果、肉类、药局、餐饮、美发店,银行等等。计程车司机好奇地问:“你怎么住这里?不在繁华市中心。”其实,这正是接地气、察民情的好机会啊。
清晨,“新四海豆浆大王”店内热气腾腾,顾客络绎不绝。餐点种类繁多:烧饼、锅贴、油条、蛋饼、米浆、豆浆、奶茶,有冰有热,总有一款适合你。新台币六七十元,折合美金才两块钱,可以饱餐一顿。店铺陈设简单,五六个店员紧张忙碌,动作麻利;用餐或外带的基本是熟客,匆匆而过,为新的一天储备能量。
在小石桥头,遇到一位摆地摊的老伯。纸箱里的小黄瓜嫩绿嫩绿的。我拍照下来、即刻与朋友分享。她惊喜地回馈:“隔着手机萤幕都能闻到清香啊。”转头走进蔬果综合店,店主热情招呼,温顺的小黑狗绕来绕去,帮主人看店。我转过刀削面铺,再走几步,就看到绿叶花丛中的咖啡馆,花式的铁门十分吸睛。单凭外观,你就会被吸引。试想一下,咖啡的香气伴着花香,肯定为生活加分。
街道整洁,人来人往,一切秩序井然。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都在努力打拼,脚踏实地。这是台北的一角,平凡而亲切。

圆山大饭店
计程车飞驰在高速公路,司机指点说:“看,圆山大饭店。”
这是闻名世界的台北地标之一,不能错过。
圆山大饭店创立于1952年,十四层的宫殿式主楼于1973年落成,建筑师是杨卓成。它座落在剑潭山,居高临下,乃是世界最高的中国古典建筑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配合杰出的设计手笔,尽显宏伟气势与古韵风采。
步入大堂,仿佛走进中华历史的博物馆。金碧辉煌,庄重典雅。古色古香的陈设述说着悠久的文明:大红梁柱,阶梯,藻井,宫灯,屏风,壁画,书法,月洞门……。此处有别于现代豪华会馆,漫步其间,你须得沉下心来,细细观赏、品味。你需要在震撼中仰望,思索祖先智慧宝藏的深邃。你也会为之欣喜,因为如此杰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袭与浸润。在科技主导的当下,这座殿堂依旧熠熠生辉。
今日,各方宾客都能够领略圆山饭店之美。下榻、用餐、观光,都是一番美好的体验。远离尘嚣,回首、追溯。




迪化街——时光走廊
走在迪化街,有一种很“台湾”的感觉。古早味、人情味、商业气息,还有文艺书香,引人追索。
这是台北保留最完整的老街,以南北货、布匹、茶叶和中药材的集散而闻名。上世纪1900年至1945年,此处是全台北、甚至全台湾商业最为兴隆的地方。近些年,华人新年前夕,这里也被选作“台北年货大街”兴办地,人气甚旺。
迪化街的建筑风格多样,其中仿巴罗克式的楼面很有特色,立面上有浮雕和华丽的装饰,汉字商号名称也一并嵌入,真乃东西合璧,别有风情。
走着走着,郭怡美书店就在眼前。这栋三层楼的红砖建筑收藏了许多故事。它本是台湾著名商人郭乌隆修建,后被郭家成员卖掉。36年后,郭乌隆的孙子、资深出版人郭重兴租下了祖宅,将其改造成书店,“郭怡美”便是祖父当年的商行名号。
店内的光线明亮而柔和,几万册书籍陈列在一排排木质书架上,等待人们去触摸、翻阅。我对台湾相关的书目很感兴趣,比如,“台湾时代演进”,“台湾文学创作”,“台湾主题推荐”以及知名本土作家的代表作等等。我小心地取下一本又一本,翻看,再放回。一卷在握,让人踏实,沉静,这是电子版无法比拟的。
郭重兴先生缘归故居,希望把爱书人找回来。这种热情和诚意渗入了书店的每一个角落,也令我想要更深入地认识台湾。
临行前,我搭乘捷运文湖线游览了大湖公园。园区在群山的环抱中,一大片湖水平静温润。落羽松已经变红,那是深秋的景致。一只又一只白鹭丝从湖面掠过,有的停在拱桥上,享受静谧。据说,这种羽毛洁白如雪的鸟类对栖息地非常挑剔,稍有污染便会飞离。看来,这里的环境洁净温馨,让鸟儿放心又放松。

在不远处的捷运站出口,十几位退休族欢快地练习交际舞。人与自然拥抱互动,踏着各自的节奏。
台湾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拥有多元的文化、美丽的风景、善良淳朴的民众,展现着宁静和坚韧。宝岛的特质,值得珍惜与守护。@*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