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9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杨旭综合报导)近几年中国中小银行不断发生挤兑、爆雷,多家中小银行合并重组,并呈加速之势。今年以来,已有50家中小银行合并消失。江苏省开始组建农村商业联合银行成为最新一例。分析认为,中共试图化解危机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实则是埋了一个大雷。
中小银行密集合并 金融机构数量年减136家
周二(9月10日),江苏省联社公告称,审议通过《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筹建工作方案》等相关提案,决定在江苏省联社基础上组建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除江苏之外,已有浙江、辽宁、河南、山西、四川、广西、海南等地方的省级联社改革完成。
中小银行合并潮正呈加速趋势。中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显示,地方金融监管局密集批复中小银行,尤其是村镇银行合并重组。
9月9日,河北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邯郸邯山齐鲁村镇银行吸收合并魏县齐鲁村镇银行、成安齐鲁村镇银行、磁县齐鲁村镇银行和涉县齐鲁村镇银行,并承接上述4家村镇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员工。
9月2日,该局还同意张家口银行收购昌黎家银村镇银行、卢龙家银村镇银行、秦皇岛抚宁家银村镇银行。8月19日,同意承德县恒升村镇银行吸收合并平泉恒升村镇银行。
8月15日,同意正定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合并赞皇隆兴村镇银行。
8月22日,湖南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湖南银行收购湘乡市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
7月28日,河南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于发布《关于组建河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省内25家中小银行法人机构将以合并方式组建河南农商行。
6月21日,辽宁监管局批复同意,辽宁农商行吸收合并辽宁新民农商行等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
6月20日,广东监管局批复同意,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合并惠州仲恺东盈村镇银行、东莞大朗东盈村镇银行。
据《上海证券报》日前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吸收合并的中小银行数量已超50家。
9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共有44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与去年末的4490家相比减少65家,一年内机构法人总数量减少136家。
中小银行风险暴露 中共惶惶不安
《中国新闻周刊》报导指出,地方政府在扭曲政绩观的引导下,不当干涉当地银行业务,使中小银行长期与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高度绑定,承担了较多隐性债务。
中共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显示,高风险银行数量达到337家,总资产合计为6.63万亿(人民币,下同),且均为中小银行。
《经济学人》今年7月4日的文章说,中国农村地区分布着大约3800家小银行。它们拥有55万亿元人民币资产,占整个银行体系的13%。长期以来这些小银行管理不善,同时积累了大量不良贷款。
8月27日,邯郸银行约2.4645亿股股份以起拍价4.07亿元二次拍卖失败。8月中旬,济宁银行2.77%股权遭遇流拍。8月5日,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约3199.30万股股权第三次流拍。
阿里拍卖平台显示,河源农商银行、惠州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武汉农商银行等很多中小银行的股权起拍价被设置为1元左右。
2023年中共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中共官方也一再强调,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2年,河南村镇银行出现大规模欺诈,导致几家银行冻结储户提款,引发储户持续维权抗议。2020年包商银行破产,其控股股东明天系套取了1560亿元,全部成了该行的不良贷款。
击鼓传花 中共埋了个大雷
《经济学人》预测,中共接下来会加快吸收和吞并小银行的速度。根据评级机构标普全球的估计,合并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完成。
有分析认为,除了上述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顽疾,中国房地产危机让地方中小银行更是雪上加霜。为刺激房地产市场,中共央行调降房贷利率,造成净息差收窄,银行盈利能力减弱。
此外,居民提前还款意愿升高,个人按揭贷款大规模缩水。加上前些年为与大银行竞争吸引储户,中小银行推出一些高利息理财产品,这些资金大多流向了房地产市场。现在房地产企业深陷债务危机,一个接着一个爆雷,很多贷款成了坏帐。而中小银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这些都让中小银行经营压力加大,很多处于挤兑爆雷边缘。
合并重组后,把这些中小银行搞成一锅粥,相当于经营好一点的银行救济差一点的,避免高风险中小银行短期爆雷。但无法彻底解决中小银行“体弱多病”的问题,只能延缓问题出现。到真正爆雷的那一天,很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救无可救。
不少网友也看出了中共的真实意图。
“私企银行、保险乱象众多,很难支撑下去,就以改革为名合并、拆除、倒闭。”
“中小银行合并主要是这些银行已经出问题了,再不动手会挤兑了,到时影响面更大。”
“他们能开办银行,在赚够钱后几年内破产。但不敢明目张胆地欠普通民众的存款,就让上游银行收购。那么,坏帐如何处理?”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