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共被迫刺激消费 仍难救经济困局

人气 7524

【大纪元2024年08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陈霆综合报导)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共当局刺激家庭支出的努力,规模太小,无法对经济模式产生有意义的改变。照目前的发展轨迹,在不久的将来,北京可能只得接受增长放缓的事实。

7月31日,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

此前几天,中共发改委宣布计划动用1,500亿元人民币(约200亿美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以旧换新”计划,家居及电动自行车明确在支持范围内。

分析人士表示,面对贸易紧张局势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共当局难以增加出口,或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几乎别无选择,只能持续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提振长期疲软的内需。

然而,目前中共“增量政策”的模糊承诺,很可能达不到效果。(延伸阅读:中共专家为刺激消费盯上1.8亿农民工 引争议

贸易紧张局势 迫使中共调整经济政策

面对中国廉价商品倾销,以及北京在关键产业上的战略野心,包括美国、欧洲、土耳其,以及巴西、印度、墨西哥、印尼等新兴经济体,都开始对中国商品提高关税,或设置其它壁垒。

这使得中共无法依赖大量生产廉价商品,以出口刺激经济。最终,不得不将刺激措施转向消费者。

花旗银行分析师告诉路透社:“面对可能更加强劲的外部不利因素,明年仍需要进一步刺激消费。”

许多分析都认为,中国的出口前景很可能继续恶化,尤其是川普(特朗普)如果重返白宫,可能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重大打击。川普表示,他上任后考虑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并主张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经济学人智库(EIU)首席经济学家苏月(Yue Su)估计,美国提高10%的进口关税可能会使中国2025年和2026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0.3至0.4个百分点。

她说:“外部压力的增加,包括川普可能重新上任,凸显了刺激国内经济的紧迫性。”

地方政府背负巨债 无法参与经济调控

目前,中国财政刺激政策的大部分仍用于投资,但其回报率正在下降,而且这些支出已使地方政府背上了13万亿美元的债务。这迫使中共加强对负债累累的城市进行审查,并对融资项目越来越警惕。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出售了1.49万亿元人民币(约2,000亿美元)专项债券,这是地方政府为刺激经济,建设专项基建工程而发行的债券。

路透社指出,这个数额仅占全年配额的38%,表明在房地产业低迷、背负巨大债务压力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开始紧缩,无法参与经济调控。

一位政府经济顾问告诉路透社:“真正能带来稳定收入的好项目越来越少了。”

中国经济的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即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所构成。由于中国廉价产品面临关税与其它壁垒,中共难以大规模增加出口,再加上无法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使中共必须调整经济政策,重视家庭消费。

尽管如此,中共目前的消费刺激政策,似乎仍是杯水车薪。

专家:中共刺激消费屡屡失败

目前,中国家庭支出不到GDP的40%,仍落后于大多数其它国家,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

拿“以旧换新”计划当例子,该计划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12%。难以使经济向消费方向进行有意义的再平衡,也无法保证能实现今年约5%的官方成长目标。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中国研究副总监贝多尔(Christopher Beddor)说,要使消费恢复到大流行前的趋势线,需要3万亿元至8万亿元人民币(约4,000亿至1万亿美元)的支出。但他认为,中共不太可能采取这么大的刺激措施。

“老实说,当局在刺激消费方面的记录非常糟糕。”他说。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要充分刺激需求,短期内可能需要将5万亿元人民币从投资项目,重新分配给消费者。

“从短期来看,5万亿人民币的刺激措施是有力的”,徐洪才说,“但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将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所得的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

周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也罕见批评了中共经济政策。

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过于温和”,且“擅长于支持供给,不擅长支持消费”。

黄益平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包括消费、出口甚至投资在内的总需求不再像之前那么强劲。这实际上就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他表示,当局应该放弃“重投资、轻消费”的政策理念。◇

责任编辑:李沐恩#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新闻大破解】美中关税对决 川普关税灭共?
天命使然?传硅谷大佬推动格陵兰成火星前站
关税战再升级 台商:中国经济将陷入恶性循环
【纪元焦点】中共报复美国 中国商家举步维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