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8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最新由英国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显示香港被访者对新闻的信任度显着上升。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立峯分析,同对网络资讯真伪问题的关注度上升有关,亦关乎社会里及传媒上近年都少了“反对”声音,并质疑“如果信任度上升只不过是由于媒体资讯越来越单调,表达出来的意见越来越清一色”,高信任度不一定反映传媒担当其应有的角色。
李立峯(1日)在《明报》撰文,引述6月发表的全球数码新闻使用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对“大部分新闻”的净信任度,为47.7个百分点,比之前一年上升了22.9个百分点。另外,被访者对“自己所接触到的新闻”的净信任度为52.6个百分点,按年大幅上升近20个百分点。李指出,被访者对新闻的信任度上升趋势,已经由2020年延续至今,认为有两个可能因素推升信任度。
李引述数据,指认同自己关注网络资讯真伪的人当中,67%认为“大部分新闻”可信,69.9%认为“自己接触到的新闻”可信;在不认为自己关注网络资讯真伪的被访者当中,只有49.6%认为“大部分新闻”可信,54.5%认为“自己接触到的新闻”可信。
他认为,当环境充斥难辨真伪的资讯,人们可能更依赖专业新闻媒体,确认消息,或可能因此更认同他们的工作。事实上,根据调查,被访者同意自己关注网络资讯真伪的比例有所上升。
“大部分新闻”与“自己接触到的新闻”信任度差异收窄
第二个因素影响信任度的因素,李立峯分析同社会里及传媒上近年都少了“反对”声音有关。
调查用分别两条问题,“我在大部分时候可以相信大部分新闻”,及“我在大部分时候可以相信我所接触到的新闻”,测量人们对一般新闻的信任程度。一直以来,人们对“自己接触到的新闻”的信任度,高过对“大部分新闻”的信任度。李称,如果媒体市场多元性弱,实际选择不多,两者的差异不会太大。
他指出,调查从2020到2024年的数据,显示香港市民对两者的信任度差异一直收窄,“当众声喧哗的状态不复存在时,接收新闻资讯的市民觉得新闻‘可信’,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媒体报道的只是基本事实和单一观点,那么对接收者来说,的确没有什么特别‘不可信’的”。
李立峯在文中强调,上述两个原因外。亦可以再有其它因素起作用。“一般来说,高信任度对媒体而言是正面的结果,唯对社会整体而言,如果信任度是建立于传媒在纷乱的资讯环境中实践专业把关,那自然是好事;唯如果信任度上升只不过是由于媒体资讯越来越单调,表达出来的意见越来越清一色,那么高信任度则不一定反映媒体担当了其应有的角色。”@
责任编辑: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