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8月16日讯】中国秀实投资存放在长安银行的12.52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资金不翼而飞,而投资的法定代表人、托管券商、持有者均声称不知情。
据《每日经济新闻》8月15日消息,秀实投资(秀实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一位管理层人士刘强(化名)对该媒体曝料说: “我们客户投资的私募基金,存放在银行里的钱没了!这一基金是风险水平低(R2)的现金管理类基金。”
刘强透露从2019年2月19日开始,有投资者购买了优策投资(浙江优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包括“优策月月盈”“优策长实”“优策长秀”。
2019年4月至2023年5月,优策投资与长安银行签订《协议存款合同》,将“优策长实”“优策长秀”“优策月月盈3号”三只产品的募资存入长安银行宝鸡金陵支行、长安银行宝鸡科技支行私募基金专户。
双方约定,优策投资根据基金募集情况,分批向账户存入资金,长安银行于每月付息日向优策投资提供《账户余额明细表》。上述三只产品的银行协议存款,列入定期报告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项。
统计“优策长实”“优策长秀”“优策月月盈3号”三个产品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银行协议存款合计金额达12.52亿元。
但到了今年7月3日,投资者发现《账户余额明细表》并未如期公布,而在长安银行打印的账户流水凭证显示,协议存款仅剩下8.6万元。
刘强提供的一份有优策投资盖章的和银行签订的协议存款合同显示:“优策长实”基金不得划入其它账户,且不开通网银。
而银行账户流水凭证显示,2019年3月到2024年6月21日,基金投资账户合计向存款账户汇入61.6亿元,又从存款账户转出到基金投资账户合计51.67亿元,差额9.93亿元。
三个存款账户除了向基金投资账户转过款,还向三家外部公司宝鸡凤凰岭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畅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宝鸡远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过钱。
到了7月10日,优策投资发布部分基金运作重大事项公告,暂停了上述基金的申赎业务办理,同时称将与公安机关、长安银行总行对接。随即,优策投资委托律师向长安银行发去律师函,律师函统计的存款总额则为13.2亿元。
优策投资的这份律师函提到,上述私募专户违反规定开立网银,导致基金专属协议存款账户资金被转出。
对此,长安银行宝鸡分行相关人士表示:“开通网银都是企业申请的,当时企业这边是和银行签了一个补充协议申请开通网银,我们完全是按照企业要求去执行的。”
长安银行总行方面表示,优策投资在长安银行开设的是存款结算账户,客户存取款是自由的,且长安银行不具有基金托管人资格,所以也不存在监督职能。后期优策投资方申请开通了企业网银,“就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作了”。
一名兴业证券人士表示:“资金不能开通网银,这些都在协议里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但是这些条款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一名在中国国有大行从事相关业务的专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主合同明确了不能划转款项,就是为了规范13亿元资金用途,从实际意义看,就是把账户定性为‘资金监管类’账户,所以银行在合同签订后往外划转资金,就是没有遵守对账户资金的专项使用原则,从而违背了合同甲乙双方的签订初衷。”
而补充协议是对主合同部分未明确的事项进行补充说明,补充协议脱离主合同内容甚至与主合同内容相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该人士认为,只要合同约定该账户不得随意转出,银行都无法免除相应责任,哪怕见到支票都不能转账。
这笔巨款消失的消息引发了网民关注,有网民表示这不仅仅是存款丢失,“可以称之为诈骗了”,是在“抢钱”;也有网民认为,肯定是基金和银行有内鬼,共谋把钱转出去了;还有网民对损失了金钱的投资者表示同情,而且认为这笔钱大概率是拿不回来了。
浙江金华网民“我要改个名就这样”认为:“银行偷换概念,不是基金托管账户,是存款专户!更不是普通的结算账户。协议是三方(优策,银行,托管)签的,开通补充协议为什么不通知托管方?”
责任编辑: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