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7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秋生综合报导)中国11个月来首次下调了主要短期和长期利率,然而,通常被认为是最大受益者的大宗商品,对此的反应却明显冷淡。
中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周一(7月22日)表示,将把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reverse repo rate)降低10个基点,从1.8%下调至1.7%。在该公告发布几分钟后,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5年期均下调10个基点。
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的首次下调这个利率,然而,并未引发铁矿石和铜的买盘兴趣,而这两种商品被认为与中国经济的主要部分(即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关联度最大。
新加坡交易所的基准铁矿石期货下跌0.4%,收于每吨106.79美元;在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国内主力合约在日间交易结束时,下跌0.3%,收于每吨798.5元(109.79美元)。
伦敦期铜收盘下跌1.0%,报每吨9,216.50美元,为4月8日以来最弱收盘价;沪铜主力合约收于76,220元人民币/吨,下跌0.86%,也是4月8日以来最低收盘价。
铜价对降息的反应平淡无奇,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并没有真正全力以赴提振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共于上周举行的每五年一次的三中全会未能激发人们的信心,人们未能如期看到中共政府通过激发住宅房地产行业的复苏来提振疲软的经济增长。(延伸阅读:分析:中共最新经济数据泄大量负面信息)
此外,唐纳德‧川普在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的前景,以及随后兑现其对中国和其它国家增加贸易关税的承诺所带来的风险,都导致市场观察人士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
不过,在大宗商品方面对中国的担忧,主要局限于情绪方面,因为铁矿石和铜的情况显示,其贸易模式与定价动态更为相关。
交易商主要是对全球定价和市场动态做出反应
中国7月份的铁矿石进口量预计将保持强劲,大宗商品分析机构Kpler预计,进口量将达到约1.11亿吨。
如果海关数据接近Kpler的预估值,那么与6月份官方报告的9,761万吨相比,将出现大幅增长。
今年迄今为止,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一直相当强劲。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铁矿石进口量为6.1118亿吨,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3505万吨,增幅为6.2%。
然而,大部分进口增长最终都用于重建库存,咨询公司SteelHome监测的港口库存自去年年底以来增加了3510万吨,截至7月24日当周达到1.496亿吨。
钢厂和贸易商一直在利用今年迄今为止铁矿石价格下降的趋势来提高库存水平,去年10月库存水平曾降至七年来的最低点。
铜的进出口似乎也对市场动态做出了反应,6月份中国未锻造金属的到货量大幅下降至43.6万吨,比5月份的51.4万吨下降了15.6%。
这是由于铜价大幅上涨。伦敦合约在5月20日达到每吨11,104.50美元的历史新高。
价格上涨实际上关闭了中国贸易商的套利窗口,他们不再像今年早些时候那样购买铜来增加库存,而是开始向全球市场抛售。
6月份,中国精炼铜出口量激增至157,751吨,创下历史新高,是5月份出口量的两倍多,比12年前的最高值高出55%。
上海期货交易所监测的铜库存已开始从四年高位回落,截至7月19日当周,铜库存从截至6月7日当周的51个月高位339,964吨,降至309,182吨。
中国铁矿石和铜市场传递出的总体信息是:与政策动向相比,交易商对全球定价和市场动态的反应更为灵敏。
虽然降低利率和其它刺激措施可能最终会转化为更高的实物需求,但目前中国对铁矿石和铜的需求更能从价格走势中得到解释。
铁矿石是指存在利用价值的、含有铁元素或铁化合物的矿石,几乎只作为钢铁生产原材料使用。钢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铁矿石是钢铁生产重要的原材料,生产1吨生铁约需要1.6吨铁矿石,铁矿石在生铁成本中占比超过60%。
根据含铁矿物组成,铁矿石主要可分为4大类: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由于它们的化学成分、结晶构造以及生成的地质条件不同,因此各种铁矿石具有不同的外部形态和物理特性。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全球产量和销量中的占比,均超过一半以上。同时,中国也是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很高,每年要进口超过10亿吨铁矿石,占到国际铁矿石贸易量的70%。
铜既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纯铜是柔软的金属,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是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中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的报导)
责任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