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7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报导)中国经济表现低迷波及金融业,不但引发大陆裁员及降薪潮,更波及大陆外的分支机构。香港包括光大集团等中资金融机构旗下香港员工,近来陆续被通知退还已发的部分奖金,有人被追缴的奖金更超过1000万(港元,下同)。
财新网7月17日报导,知情人士称,在光大集团于2022-2024年接受中央巡视组进驻检查期间,旗下海外金融业务旗舰光大控股有香港员工被要求退还部分已发放的项目奖金,包括超标的餐费、酒店住宿费用亦被要求退回;另有一些员工的递延奖金则直接叫停。
该人士透露,这些被要求退还的奖金和被要求放弃的递延奖金数额,依据项目大小,在几千元至上千万元不等;其中,未发出的递延奖金已确定不再下发,而退还奖金是否已落实执行以及落实的进度则不确定。受波及的员工主要是项目前线人员,不涉及中后台人员,故被要求退还奖金的基本上是内地背景的“港漂”,而一般担任中后台岗位的香港本地人目前没听闻受到影响。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的话报导,在中央巡视组巡视光大集团在香港业务后,光大控股要求员工退还奖金的比例不到10%。并且中信金融资产旗下的华融国际,近几个月也要求旗下驻香港的部分高管甚至前员工退还过去的部分奖金。
目前不清楚有多少金融机构涉最新的政策安排,但报导指,此举将继疫情限制和政治动荡后,进一步影响香港维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预料将进一步推迟低迷的零售业和地产市场复苏。
一名金融行业分析师对财新称,光大控股等中资机构早年的一些项目,奖金不仅提早发放,金额也过于“豪放”,在有关项目亏损并拖累了整个集团业绩后,追回部分奖金有一定合理性;但另一方面,撤销并追讨已发奖金属于违反契约的行为,这种做法一经扩散,恐怕会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
2022年,因基金管理业务、自有资金投资业务两大板块双双出现逾30亿亏损,光大控股年度净亏损高达74.43亿港元。2023年,光大控股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虽然已较上年度大幅收窄,但仍高达19.23亿港元。
据瀚纳仕亚洲(Hays Asia)在2023年底的一份调查,部分金融职位如香港投资银行的分析师(Analyst)和经理(Associate)的收入比新加坡、中国内地和日本同等职位高30%~100%,总监(Director)和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的收入则高出40%~70%。
另外,知情人士称,部分香港中资金融机构的中后台人员,已由香港本地招聘改为由大陆人员“外派”至香港,实质上已经达到降薪效果,而香港的金融行业生态和薪资水平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星岛日报》报导,目前光大集团在香港的分支机构中,有多达30%的员工是由中国大陆派驻的。
实际上,香港金融行业就业情况本已疲弱,尤其投行是重灾区。
财新报导说,据可靠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最大券商野村(Nomura)有10名香港员工近期被裁员,当中大部分来自股票资本市场(ECM)部门。另有消息指出,建设银行旗下投行旗舰建银国际近期也正在裁减香港员工,且按照总行提出的降本增效目标,裁员规模最终可能接近百人。
彭博社今年4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列出了自2023年5月以来与香港银行家就业相关的17条公开信息。信息显示,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高盛、瑞银(包括瑞信)、美国银行、汇丰控股等全球性银行以及中信里昂在内的中资在港机构等,均在过去一年中被报导裁撤或拟裁撤香港部分银行家职位,估计约有200名。
责任编辑:李元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