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7月01日讯】(英文大纪元记者Michael Wing报导/赵孜济编译)“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我想做,我也可以做到。”
评论家轻率地向马克斯‧凯利(Max Kerly)抛出了这一说法,而凯利觉得有必要为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创作的繁复的纸上钢笔艺术作品辩护。他为伦敦塔桥、卢浮宫和古典建筑绘制了大型钢笔画像,它们的细节和准确性令人惊叹,甚至包括了最微小的瓷砖和装饰性无花果叶。
时至今日,这种对这位31岁的伦敦艺术家的辛勤劳动的侮辱仍然在他的脑海中徘徊。
他们继仍在继续。
这不是艺术,他们攻击说,我认为这是数学。
“我当时想,‘好吧,好吧,我应该详细说明一下。”拥有10年建筑经验的凯利告诉《大纪元时报》。这只是测量。这就是他们的评价的要点,所以这位艺术家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那些批评家是否自己也真的能做出这样的画作,他认为:他们可以。
但是有一些条件。

“也许你可以”,他想,“但你愿意花时间去做吗?说你可以做到,这很好,但这需要你花上百个小时。你有足够的决心去做这件事吗?有足够的耐心完成它吗?或者,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你是否有足够的经验知道如何渡过难关?
凯利的一些作品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他花了五个月才画出一幅描绘基督死去的情景,他的周围环绕着有翅膀的天使,顶部是停悬着金字塔形的玛丽亚,她穿着长袍,抓着基督,从上方往下俯视。这个令人敬畏的细节装饰着米兰一座宏伟大教堂的青铜门。
凯利说,他用业余时间画了200个小时的画,他对“米兰大教堂的青铜门”有个人感情,并且仍然是他的最爱。
“能够放大并真正捕捉到人物的曲线真是太好了”,他说,“很多建筑里面都有雕塑,(但)我无法画得太详细,因为它太小了。”
在他的米兰大教堂的青铜门画中,除了紧凑的线条、测量,甚至“数学”,还有一些美丽的东西闪耀着光芒。


很自然地,其它建筑奇迹也为艺术家提供了灵感的源泉。
这位伦敦人前往不同的地方寻找灵感。除了意大利,他还画了卢浮宫和凡尔赛宫。但有时他不需要离家太远,因为伦敦金融城就有很多值得惊叹的建筑。
在伦敦的街道上,凯利踩着鹅卵石,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欣赏着老建筑上美好的阴影。他精美的钢笔画从这里找到灵感。有些是他自己创作的,有些是受委托而作的。他告诉《大纪元时报》,“走出去总是最好的方法。”
在伦敦,气势成为他的灵感来源。
白金汉宫是古罗马宫殿的幽灵,在新古典主义运动英国建筑师的脑海中,其一排排立柱和立面重获新生。今天,我们会想到标志性的女王卫队,他们穿着红色的衣服,戴着威风凛凛的“熊皮”帽子,肃立在那里。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凯利迄今为止最宏伟的画作《白金汉宫》,整个画作宽超过一米。



“画作上有金箔。”他说,指的是他用混合颜料来丰富作品的尝试。偶尔,他会使用水彩画画。“这几乎是一幅黑白图画,但其中有四个守卫,四个哨兵,只是有一抹(衣服的)红色,最后还有两块地毯。”
宫殿的正面非常宏伟。
特别是考虑到每块砖、影子、锻铁条和砖石都是用细线笔绘制的。凯利使用Staedtler或uni PIN画笔,其笔尖大小不超过0.8英寸,有些细至0.03英寸。他选择了一种光滑的纸张,Fabriano Accademia,这种纸他是成卷购买的,在这种纸上他的笔可以很好地滚动。
当人们在展览会上欣赏他的作品时,他真的希望他们能放大和细细品味所有的小细节。“我希望你能走近作品,仔细观察,真正投入这件作品中。”他说,因为“人们通常只给一件艺术品一秒钟到三秒钟的欣赏时间”。
其中有成千上万完美无瑕的线条,一个错误的笔触就可能是毁灭性的。



人们经常问凯利是否会犯错误。
事实令人惊讶。
他说,钢笔是不留情面的,不可挽回的,所以根本不犯错误才更好处理,而“不犯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
当时间很晚时,大脑会因为全神贯注而变得迟钝,他“不会再勉强自己画下去”,他说,“因为你只会犯更多的错误。所以我就会想,‘好了,现在是10点钟了’,我就不画了。明天早上再来。”
传统上,艺术家和插画家非常重视不受束缚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但凯利说,他的创作很严谨,很细致,而且很缓慢。他在大学时师从一位建筑插画家,但他说,直到他访问了意大利,他才意识到自己对画出一丝不苟的古典建筑的热情。
他的作品描绘了伦敦的汉密尔顿大厦和威尼斯的安康圣母圣殿(Santa Maria Della Salute)大教堂。他的作品在展览和Instagram上吸引了很多粉丝。
哦,你太棒了,小伙子!
这是凯利听到最多的话。
然而,时不时地,也会有一些评论家对他的尺子、测量和数学提出意见,而这位热情的绘图师对此并不在意。
“我不把它放在心上。”他说。







原文“Architecture Artist Draws Amazing Palaces, London Bridge, Louvre With Obsessive Detail—Take a Look”刊于英文《大纪元时报》网站。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