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6月20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赵彬、宁芯采访报导)在日前发表的G7公报中,罕见的28次提及中共,且措辞强硬。分析认为,公报体现了欧美决定把中俄捆绑在一起来应对的战略方向。下一步很有可能对中俄合作的生命线之一——中国的银行启动制裁行动,因为中共没有收手的迹象。
与以往G7峰会不同,在谈及有关中共的尖锐问题时,这次G7峰会不再给中共“留面子”,在产能过剩、俄乌战争、南海等核心问题上,频繁提及中共,甚至直接谈及中共党魁习近平。
在6月14日发布的G7公报中,有关乌克兰战争部分,直接点名指出中共支持俄罗斯战争,并提出警告:“我们将继续根据我们的法律制度采取措施,打击中(共)国和第三国向俄罗斯战争机器提供物质支持的行为者,包括金融机构以及协助俄罗斯采购国防工业基地物品的其它中国实体。”
G7还表明会采取进一步行动,包括制裁、惩罚帮助俄罗斯绕过西方禁运的中国实体,并誓言实施“限制措施,防止滥用并限制进入我们金融系统的权限”。
6月17日,到访华盛顿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在威尔逊中心发表演说时警告北京,如果中共继续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技术,北约盟国会让其付出代价。
他说:“去年,俄罗斯90%的微电子产品从中国进口,用于生产导弹、坦克和飞机。中(共)国也致力于向俄罗斯提供更强大的卫星能力和图像。”
斯托尔滕贝格还直接点名指习近平正在助推欧洲的战火。他说:“在公开场合,习主席试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在这场冲突中处于一个并不重要的位置,以避免制裁并保持贸易畅通。但现实是,中(共)国正在助推自二战以来欧洲最大的武装冲突。”
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6月17日对大纪元表示,这次G7的整体声明多数议题与中共有关,可以说是一个针对中共的峰会,这是有别于过去历次峰会的重要看点。
他说:“过去,欧美国家或多或少考虑到与中(共)国在经济、外交、政治上的往来,一直投鼠忌器,很少点名中(共)国。但是,这次G7出现重大转变,传递出非常清晰的信号:(中共)只要向俄罗斯提供支持,那就要坚决地让它付出沉重的代价。”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18日在新唐人《新闻大破解》专题节目中分析说,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经历了几轮升级,现在进一步升级扩大对俄罗斯金融系统的制裁,还包括与俄罗斯银行有业务往来的国家,针对中共的意图明显。G7峰会以及之后在瑞士举行的俄乌战争相关的国际和平会议的目的之一是布局俄乌战争后的国际新秩序。
“美国现在是把俄国与中共绑到一起来对付。对美国来讲全球一盘棋,必须在全球的大战略之下应对俄乌战争,现在美国针对的不只是俄国,还有中共,所以G7声明中针对中共的项目很多。”他说。
美升级对俄制裁 俄央行宣布绑定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在G7峰会前一天(6月12日),美国宣布大幅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美国财政部表示,将目标锁定俄罗斯与其它地区的三百多个个人与实体,包括在亚洲、欧洲与非洲。还锁定了将半导体转移到俄罗斯的香港空壳公司,其涉及价值近1亿美元的芯片等援俄商品。
同时,美国财政部还对俄罗斯金融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祭出制裁,对象包括莫斯科交易所(Moscow Exchange)以及其下设的国家结算存管公司和国家清算中心。
遭受新一轮制裁后,13日,俄罗斯证券交易所宣布暂停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外汇及贵金属的交易,也不再使用以美元和欧元结算的金融工具进行交易。另外,俄罗斯央行宣布,人民币将成为俄罗斯的主要外币,人民币—卢布汇率将作为其它货币汇率的设定参考。
美元和欧元的交易被暂停,引发俄罗斯民众的恐慌。拥有超过30万名订阅者、发布俄罗斯经济和银行最新资讯的Bankrollo,在Telegram分享了圣彼得堡一家货币兑换商门前民众排长龙抢换美元的场景。
Bankrollo在另一篇文章中表示,美元汇率飞速上涨,当地Norvik银行设定了新的美元汇率:1美元兑200卢布。而在莫斯科交易所,6月11日的收盘汇率为1美元兑89.10卢布、1欧元兑95.62卢布。
俄央行紧急投放人民币 金额破单日纪录
美元与欧元的交易被停止后,俄罗斯央行押注人民币寻找出路。6月13日,俄罗斯央行在货币互换交易中,以1,742亿卢布向俄罗斯的商业银行提供14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这创下2023年1月底以来人民币的日交易量的新高。此前,俄罗斯央行将人民币兑换卢布的货币互换日限额设定为100亿元人民币。
但是在14日,俄央行将上述中俄货币互换工具的限额翻倍至200亿元人民币。这些措施使人民币成为俄罗斯银行寻求补充外汇储备的唯一货币。
俄罗斯央行宣布绑定及投放人民币的背景,是基于2014年10月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俄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共央行)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其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中俄签署本币互换协议这一年的2月,俄罗斯吞并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遭到欧美的经济制裁,而这项协议被西方社会普遍认为是中俄双方在共同应对未来来自欧美的经济制裁,同时中共也试图借此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
通常国家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的目的是共同应对危机,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通常被应用在两种情况:1. 在紧急情况下使用;2. 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解燃眉之急。
按照中俄双方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俄罗斯可向中方申请的人民币上限额度为1,500亿元,使用期限为三年,展期时需经中方同意。
没想到这项货币互换协议在签署10年后,俄罗斯突显紧急情况,人民币成俄罗斯金融系统的救命绳索。
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2年多,在金融和经济方面遭到欧美的严厉封锁和制裁,经济状况急剧恶化,金融系统突显出脆弱性,俄罗斯是否会就货币互换协议出现违约,成为外界的关注点。
大纪元主笔石山表示,“如果制裁长久持续下去,俄罗斯有可能出现最坏的违约情形,中俄之间会再现‘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易。”
他解释说,在冷战严峻时期的20世纪60年代,苏联、东欧的共产独裁阵营之间曾出现过“以物易物”的经济交流形式。当时,在中国国内商场,出售过宽大的阿尔巴尼亚的衬衫以及朝鲜的香烟等,是那时中国出口粮食交换来的。
传俄新增4家中国结算银行 中国银行恐招致无差别制裁
面对来自金融方面的严厉制裁,俄罗斯进一步押注中共,同时中共表现出“配合”的迹象。近日,中国的门户网站搜狐、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上海市政府以及山东省政府下属的经贸平台转发内部消息称,俄罗斯于6月新增4家银行的收款管道:吉林银行、长春农商银行、长春发展银行、延边农商银行。
消息还称,这些新增银行将会共同使用珲春银行的卢布通道。珲春银行一直在做卢布结算,目前正在系统升级。升级期间,虽然收付结算暂时停止,但开户可以正常办理。消息还称“相信中俄的智慧,管道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顺利”。
4月26日,在抖音平台上,一名疑似从事中俄贸易中介的人士介绍称,珲春银行支持与俄罗斯所有外贸的款项,还支持退税。同时,不限行业、不限银行,无论对方银行是否是制裁对象,无论商品是否是制裁范围内,都被接受。
针对贸易体量小的客户,此人还推荐了另一个贸易出口通道。在评论区有数名中国人询问如何开户,并得到回应。
面对欧美对俄罗斯实施的广泛经济制裁,中国的大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停止与受制裁的俄罗斯金融机构进行交易。但是不少未加入SWIFT系统的中国地方小银行通过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仍在继续与俄罗斯的贸易结算,并且业务繁忙。中共官方的凤凰网5月25日报导,吉林省的珲春、敦化、东宁、长春、绥芬河珲春等地方银行的开户客户已排到几个月后。
对此,李恒青表示,这些小银行没有直接与SWIFT系统相连,但不意味着它们违反美国和欧盟的禁令、可以逃脱制裁。
“如果中共政府还不收敛,通过这种形式继续支持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西方世界最后会被迫出手,那就是对所有的中国银行实施制裁。中国的银行多少都有国有的成分,都有共产党政权关联的股份,西方国家为制止中共,可能不再针对个个的银行寻找证据,而是针对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实施制裁,那么中国所有的银行都可能成为制裁对象。”他说。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