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尘根的竹器花之艺 岁月打磨绕指技艺

作者:胡厚飞   花艺:王玉凤
竹器.花之艺。(博思智库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88
【字号】    
   标签: tags: , ,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除了外在的保健,心灵的修护也是重要的一环。从那时起,每个星期天带着家人逛花市、玉市,成为固定的行程。

▲竹编花器,岁月打磨出的绕指技艺

竹器.花之艺。(博思智库提供)

建国玉市是全台湾最成功的古玩市场,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汇集了各地的古玩商,特地坐高铁前来建国玉市,只为了摆两天的生意。

犹记得,当时的摊位可说一位难求,权利金、租金年年上涨,还带动了许多创意家创作了许多作品,举凡陶瓷、柴烧、石刻、木雕、把玩件、沉香器具、黑毛柿、漂流木等等,不胜枚举。

一九六六年的时候, 正逢“台湾钱淹脚目”的辉煌年代,许多古玩商从大陆带回了各式古董、精美木雕、玉件、石雕,可说琳琅满目,然而品质有好有坏,寻宝鉴物就要各凭本事。

许多年代久远的艺术品,被古玩商买回,最后在建国玉市慢慢地现踪……。各式花器也是在那时被摊位摆放在一角,幽微地放光,静待知音出现。

但它却一下吸引了我的目光,也说不出为什么,当我拿在手上仔细地端详着,竹面的皮革已感觉到历史迹,最少有五十年以上的岁月,再看工艺的手法,不自觉惊叹:“天啊!这是要什么样的耐心、多久的岁月打磨,才有这等绕指柔的技艺。”

因为自身理工背景,我看得出这得要多少的工序、工时、耐心和经验才能成就,与其说经验不如说传承,经我进一步慢慢地了解,这才知道,花器的制作职人是有族谱的,每位职人还可上溯师承何人、师出何门?哪一种制作造型是由哪一族、哪一代首创,都有所考,不只是随便一人单靠着耐心和经验,就可制作出来的工艺品。

▲大隐隐于市,观想永恒的宁静

最重要的一点是,因缘这些种种的条件而制作出来的花器,再经过岁月的变化,逐渐透出一种禅意,静静地摆放在那里,呈现出一种宁静的永恒,当下的心情自然地因它而沉静。

东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汉朝东方朔也曾自比为“大隐隐于朝”的隐士,如今若是因为室内摆放一支花器,而阻绝了一切红尘俗世,感受到心灵的澄清与纯净,就是最大的妙趣。

这时再点支沉香、喝口茶,静静地看着它,真是超脱尘根,好个宁静的美。

就是这种幽然禅意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每个星期若没有收几个新花器,就有种怅然若失的感受,也幸好在玉市碰上一位花器达人,他就有办法每星期帮我找到各式不同的花器。

截至目前为止,我已收了将近两千支不同的花器,真心希望藉由第一本《竹器.花之艺》专书出版,将日渐失传的竹器工艺呈现给天下有缘人共同欣赏,考量到书册版面要完整展现出花器的细节与特色,一本书约莫只能收录近三百件作品,未来每年预计汇编一册,让这份千古传世的人间瑰宝,能够持续随着时间的酝酿之下,越陈越香,余韵无穷。

我在这份宁静悠远的技艺天地中品竹谈器,期待同道朋友给予支持,且指点一二的机会。

(网站专文)

(本文摘自竹器.花之艺,博思智库出版)

责任编辑:曾臻

书摘。(博思智库提供)

推荐文章

●花之报恩
●如何让兰花重新开花? 园艺达人教你秘诀
●花吃蝴蝶?这昆虫比兰花更像兰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兰花
    兰花会不会很难照顾呢?不会的,只要掌握好照顾方针就可以让兰花观赏期长达一个月以上,甚至来年还会开花。虽然兰花的种类众多,喜好的生长环境也有所差异,但是共同成长条件不离6项因素:光照充足、有荫可遮、通风良好、中高温、排水良好和有湿度。
  • 西红柿, 番茄
    电脑前工作了一天,后院小菜园总是我能放松的地方。每年必种的蔬菜有小西红柿(Cherry tomato)和南瓜。最开始种西红柿的一两年,是退休在农场的老同事进城时送我培育好的小苗,然后示范我如何种下,如何搭架。慢慢地,原本只握笔和摸鼠标的我也开始买种子种菜,老同事也无需再带幼苗给我,只需进城时帮我搭立西红柿的架子了。
  • “紫气东来”在中国古代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在西方紫色也曾有“价比黄金”的时代。今天紫色不仅代表优雅高贵的风格,医学家还发现紫色有助于减轻上瘾症和偏头痛。因此将浓淡适宜的紫色系列融入居家装饰中,可以给人以惊喜、让人心情振奋。如何在居家装饰中添加紫色的元素呢?
  • 在嘉义县溪口乡的天赦庄,一对老夫妻以其独特的竹编技艺,天赦庄曾经赢得了“竹编王国”的美誉。方进恭师傅,如同尺规真人一般,60年来以他的丰富经验,毫无工具的情况下巧妙地将竹子剖开,制作出宽度一致的竹条,展现了他独一无二的手艺。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