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幽默趣事:三白饭与三毛饭

文╱常山子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只见苏轼故作神秘,然后说,“三白啊就是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744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留下无数佳作流传后世:散文、诗、词、赋以及书法与绘画。然而他也留下许多幽默轶事,令人会心一笑。

苏轼与刘攽是好友。刘攽字贡父,是北宋史学家。

有一天苏轼对刘贡父说,以前与弟弟苏辙准备科举考试时,母亲程太夫人每天都会为他们兄弟俩准备一道美食:三白饭,“那实在是太美味了,吃过之后,就再也不相信人间还能有什么珍奇美味的菜肴,能比得上这三白饭呢。”

刘贡父一听,实在好奇,这三白饭到底是什么稀世佳肴啊?就问苏轼,“老弟啊,你倒说说,这三白饭到底是什么啊?”刘贡父大苏轼15岁,与苏轼一样,生性诙谐幽默。

只见苏轼故作神秘,然后说,“三白啊就是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原来这是苏轼开老友的玩笑啊:盐是白的,萝卜是白的,饭也是白的,所以称为三白饭啰。

刘贡父一听哈哈大笑,让苏轼给逗乐了。

一段时间后,一天,苏轼收到刘贡父送来的一份请柬,上面写着,邀请他到刘府吃“皛饭”。此时的苏轼早已忘记戏弄好友三白饭的往事了。他开心地告诉旁人说,“贡父书读得多,这‘皛饭’一定有其典故。”刘贡父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这天,满心期待的苏轼,依约前往刘府。坐上餐桌,只见桌上摆着一撮盐、一碟生的白萝卜、一碗白饭。这一下,苏轼意会了:这回被贡父兄给戏耍了。

不过生性幽默的苏轼也不说破,开心地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将这皛饭吃个精光,然后对贡父说,“为了回报您今日的款待,明日请您至寒舍,小弟请您吃‘毳饭’。”

“这宴无好宴啊!”贡父心想,“这恐怕是苏轼在玩什么把戏啊,想戏耍我一番啦!”不过,他也实在好奇什么是毳饭啊!

第二天,刘贡父依约来到苏轼家。

一见刘贡父,苏轼便拉着贡父坐下,天南地北、诗词歌赋地谈了起来。时间就这么过去,到了中午时分,饥肠辘辘的刘贡父,心心念念那毳饭怎么还没上桌啊?就说,“老弟啊,午时已至,可否端上毳饭让为兄享用啊?”

“您再稍等一下。”说完,苏轼又天南地北地说了起来。

又过了一会回儿,饥饿难耐的刘贡父又请苏轼上菜,但苏轼一样又说:“您再稍等一下。”然后又兴致勃勃地谈天说地。

这下,刘贡父可急了,饿坏了,也没听厨房里有任何动静,真不知苏轼玩什么把戏,“贤弟啊,为兄的已经饥肠辘辘了。”

这时,苏轼淡淡地得意一笑,然后说,“贡父兄啊,盐也毛(无),萝卜也毛(无),饭也毛(无),这就是三毛(无),毳饭啊。”原来四川人将“无”念作“模”,而“模”读音又近似“毛”,所以这“毳”就是:无盐、无生萝卜、无饭啊。

贡父一听,捧腹大笑,这玩笑也只有苏轼想得出来啊,“我知道您一定会报昨日的‘皛饭’之仇,但实在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啊。”

当然,玩笑开完了,苏轼让人端上好酒菜,就与贡父开怀畅谈,直到黄昏时刻,贡父才辞别而归。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Fotolia)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苏轼一生仕途颠簸,几度被贬。绍圣年间被贬至儋州,也就是海南。当时的南海尚未开发。

不过随遇而安的他,在当地吃到鲜美的牡蛎后,便自我调侃地写信给儿子苏过说:“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徙”,意思是说,不要告诉朝中士大夫这里盛产牡蛎,免得他们争相争取南徙,争先恐后来分享这鲜美之味呢。其实,海南正是宋代官员害怕被贬或流放的地方啊。

苏轼诙谐地看待生活点滴,幽默对待人生,让人一看会心一笑,而这正是他获得内心平静与解脱的展现呢。@*#

事据《曲洧旧闻》、《清暑笔谈》◇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过来人知道,人一生要经历诸多沟坎。如遇事情不顺心时,会迷惘,会痛苦……不知该如何面对。当捧起他的诗词慢慢品赏时,你会发觉那颗被蒙尘的心,一点点变得清净,他的诗词如一泓甘泉滋润着心田。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件件值值细细品味。
  • 王苏二人政见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系天下、为国为民的;对于对方的人品道德、诗文学问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话可大有来历,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励学篇》中的诗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识,连皇帝为读书代言呢!那么,皇帝的话准不准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领域,最有趣的作家组合莫过于“酸甜乐府”。一个喜食酸而号酸斋,一个好甜食而号甜斋,恰巧又都擅长散曲创作,因而后人习惯将二人合称。多姿多彩的元曲,就这样增添了几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个风流儒雅、诗情画意的时代,文人辈出,也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有“红杏尚书”之称的宋祁,因为两首诗词,竟然决定了他传奇的命运!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1]说的是元代后期两位以散曲留芳后世的大作家,“乔”即乔吉,“张”便是张可久了。
  •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要想评选出个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选,在历史上就争议颇多。不过对于谁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无异议,此人正是誉满天下的关汉卿。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来说去,都是绕不过一个“吃”字。说起古代最会吃的名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热爱美食,发明美食,甚至为美食写诗做赋。今天让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也是出自这位大文豪的手笔。
  • 他以通俗的诗歌引领了一个时代,又以诗歌缔结一朝传奇。他成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标,也成为佛门史载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愿:当佛陀下世时,他要随慈氏下世,经历劫难,成就无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当朝的文笔,在未来世专颂转法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