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2月04日讯】进入12月份,多家拟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中国企业陆续撤单。截至目前,今年已有逾400家企业的IPO进程终止,创近年来新高。
据《第一财经》12月3日报导,在IPO阶段性收紧之下,今年终止审查的企业尤为多。进入12月份,仅两天就有2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核,这两家企业分别为原本申报创业板上市的佳宏新材、申报科创板上市的飞仕得。
其中,佳宏新材过会一年多终止审核,飞仕得则是问询后未有进展,直至撤单。这两种终止审核的情况也是近年来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到今年后期,过会后终止审核的情况越来越多。
就11月份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沪深北交易所”)实际有12家拟上市企业终止审核(北交所在11月披露了8家企业的终止审核信息)。
从沪深北交易所公布终止审查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IPO企业终止审查的数量呈现中间高两边相对较低的情况。也就是,6月份三大交易所公布终止审查的数量最多,达到118家;6月份前后的5月份和7月份,交易所公布终止审查的数量分别为47家和46家。
根据沪深北交易所披露的信息统计,今年以来至12月3日,三大交易所已公布终止审查(撤材料+否决/终止注册)的企业为428家,其中上交所150家(主板77家,科创板73家),深交所202家(主板54家,创业板148家),北交所76家。
在2021年~2023年差不多的时期,公布终止审查的数量均在200家~300家之间,今年以来终止审查的拟上市企业数量飙升,相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5%。
有业内人士称,撤单的拟上市企业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财务数据未达到上市新规标准,最近一年业绩下滑严重等情况。
责任编辑: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