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零互动?原来讨厌的不是父亲而是自己

作者:罗志仲(人际沟通讲师、身心灵工作者)

人气 913

编者按:作者与父亲长达18年的零互动,因为一场机遇学习了萨提尔模式,练习用丰富的眼光去看事情的全貌,借此走出了人生的谷底,并开始跟父亲一起经历破冰之旅,在和解的路上让亲子关系更紧密、更靠近。

我与父亲的和解之旅

我曾与父亲十八年不说话,因为我们一说话就吵架,太痛苦了,不说话、零互动,反而轻松许多。

母亲车祸猝逝后,我不得不重新与父亲互动,痛苦的经验又回来了,我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与父亲和解。

我曾找过我的学长李崇建谈话多次,对自己与父亲有更多认识,从而接纳自己与父亲,也加快了父子和解的速度。

有次谈话,我告诉崇建,我对父亲感到很生气。他问我,为了什么而生气?

自暴自弃。

崇建请我多说一些。

我说,父亲在被迫退休后,开始自暴自弃,放弃人生,将自己关在家里,每天都在看政论节目,晚上看直播,白天看重播。不仅自己不出门,也阻止我母亲出远门,只要母亲想去旅行,或参加日月潭、西子湾等地的长泳,父亲的脸就会垮下来,开始生闷气,母亲不只一次向我哭诉。

还有吗?崇建请我再举一个例子。

我说,父亲有巴金森氏症,右手会不由自主发抖。母亲还在世时,家中大小事都依赖母亲处理。母亲走后,要办理继承,许多文件都要父亲签名,他的右手已无法写字,我请他练习用左手,他只练习一天就放弃了。

崇建看着越讲越气的我,停顿了好一会儿,才用他一贯平静的语气问:“志仲,你的人生有自暴自弃的经验吗?”

我愣住了一会儿,斩钉截铁回答:“没有。”

我当年对自己的认识竟粗浅至此!我的硕论是研究柳宗元,对他的家世、职涯、交友、个性等等,我皆了如指掌,却对自己如此陌生,竟认为自己没有放弃的经验。

崇建要我再想想看。

而后,我才逐渐意识到:原来,我也有许多自暴自弃的经验,我讨厌那样的自己。这个发现很令我震惊:原来,我讨厌的可能不是父亲,而是自己。我将对自己自暴自弃的厌恶,投射到父亲身上去了。我怎么看自己,就会怎么看别人。

◆开始学习觉察,才有可能接纳◆

然而,只有这次的觉察还不够,没多久便淡忘了。在另一次谈话里,我又提到我很不喜欢父亲身上的许多特质,崇建请我举出三个。

我不加思索,应声而答:“固执、强制、郁郁寡欢。”

崇建停顿一会儿,故技重施:“志仲,这三个特质,你身上也有吗?”

我听了,重重一惊。这次,我很诚实地承认,这三个特质我都有。

这个发现,让我一时之间不知所措:怎么会这样?我怎么会这么讨厌自己?却又投射到父亲身上?难道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问题,与父亲无关?

“志仲呀,以郁郁寡欢为例,这个特质有曾经带给你什么好处吗?”崇建问。

我听了,忍不动激动起来,说:“怎么可能?郁郁寡欢让我长期陷入情绪痛苦之中,让我交不到太多朋友,让我找不到工作,让我的人生变得这个样子,它只有带来坏处,怎么可能带来好处呢?”

崇建停顿了一会儿,轻轻地说:“志仲啊,有没有这种可能?你后来喜欢阅读、写作,你对文学、历史、哲学会有兴趣,有没有可能跟你的郁郁寡欢有关?”

这番话犹如一记当头棒喝,我无法反驳。瞬间,我的世界天旋地转,看自己与看事情的角度截然不同了。

原来,我讨厌的特质还有另一面,也就是所谓的“资源”。这个特质在许多时候带给我坏处,但在许多时候,它的资源也带给我好处。

用丰富的眼光,去看事情的全貌,我在谈话中深刻体验到了。

在这两次与崇建的谈话过后,有两件事在我与父亲的关系上慢慢发酵:

一、我不仅能接纳自己容易放弃,也慢慢能接纳父亲容易放弃了。

二、我不仅能用丰富的眼光看自己,也逐渐能举一反三,用丰富的眼光看父亲。

例如,我开始看见的父亲的“固执”带给他的“资源”。

◆有多固执,就有多坚持◆

母亲过世后,父亲和我一起住了一年半。有一天,他突然在家中倒下,从此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也无法行走,我不得不将他送到养护中心安置。

父亲并不喜欢这个决定,他想要回家居生活,但又不想让我为难,因此积极在养护中心复健,希望能重新站起来,并可自理生活。有一阵子,他已能在无人搀扶下,独力走上二十分钟的路。

此时,他的固执让他再度颓然倒下。

父亲所住的养护中心,五个人一个房间,每人一个床位,每个床位的床头都有一个求助铃。父亲不喜欢麻烦别人,从未按过铃。我多次劝他,有需要就按铃,但他很固执,坚持凡事自己来。

有一天,他想下床走路,弯腰绑鞋带时,不小心跌坐在地,被扶起后,左腿疼痛难行。到医院检查,腿骨有裂痕,需要开刀。原本他还能自行走路,但他的固执让他重新坐回轮椅上,连站起来很困难,更别说要走路了。

手术过后一阵子,我去养护中心探望父亲,他正在复健室练习站立。只见医生一手扶着他的背,要求他手握前方的铁杆,并凭着自己的力量,从轮椅上站起来。父亲吃力地起立,身体摇晃,双腿发抖,有些站不住。

如此数次,我趁着他休息的空档问他:“很累吧?”

父亲点点头,叹了一口气:“又得重新开始了,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看到他如此辛苦与挫折,我除了感到心疼,实在无能为力。

父亲没有放弃,持续复健,之后我每次去看他,都小有进展,已慢慢能在三、五公尺的机器上,扶着铁杆,来回行走。有一次,他竟可来回走上二十趟,令我大惊,而他说,他其实已能走上四十趟,只是因为想跟我多说些话,当天走一半就好了。

我听了,心里除了感动,只有佩服。

以前,我总是认为父亲固执,也讨厌他的固执,但在这件事情上,我看到了“固执”的资源,叫做“坚持”。

只是,他能坚持多久呢?

十五个月后,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要我买双布鞋,带去给他。

我很困惑,他要布鞋做什么呢?但我还是带去了。

到了养护中心,答案揭晓:父亲要开始练习穿着鞋子走路了。

之前,他都是光着脚丫,手扶铁杆,在机器上来回走动,从三十趟、五十趟、六十趟,到现在居然可以走下机器,穿起布鞋,推着轮椅走路了,这真是不可思议。

如果我在他这个年纪,早就放弃复健了,而他却坚持了十五个月。看来,他还会坚持下去。

◆学会对话,是送给自己与父亲最大的礼物◆

在复健这件事上,我看到他有多坚持:他坚持每天都要复健,练习走路。他有多固执,就有多坚持。如果不是这样,他如何面对艰难的复健过程呢?以前,我只看见他的固执,讨厌他的固执。现在,则是看见、欣赏,也佩服他的坚持。

父亲没变,是我变了,我的眼光变得丰富了。

这是我和父亲在和解之路上重要的一刻,我们的关系更紧密、靠近了。

(网站专文)

(本文摘编自《重启人生的17个练习》,究竟出版授权提供 / 大纪元整理刊载)

责任编辑:曾臻

书封。(究竟出版提供)

推荐阅读

●研究:父母运用幽默育儿 亲子关系比较好

●亲子关系紧张 该如何化解?

●老爱发脾气?小心情绪化言语伤害亲子关系

相关新闻
父母必看 三招可建立坚不可摧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身为父母“批评适可而止”
管教孩子 千万别让暴力侵害了亲子关系
想做称职的父母 就要学会多聆听孩子说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