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时代学者修编的历史典故启蒙读物。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医卜星相、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所不有;时间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书将典故按照诗韵分类编排(详见《龙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个或两个人物的故事。
“龙文”是汉朝西域的一种宝马,这种良马看到鞭影就会疾驰,“龙文鞭影”比喻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毋需鞭策,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像龙文宝马一样一日千里。
【原文】
jian ān qī zǐ ,da li shi ren 。
建安七子,大历十人。
ㄐㄧㄢˋㄢ ㄑㄧ ㄗˇ,ㄉㄚˋㄌㄧˋㄕˊㄖㄣˊ。
建安七子,大历十人。
【注释】
(1)建安七子: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的七位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除孔融外,其他皆为曹氏父子的僚属,聚集魏都邺下,又称“邺中七子”,为三国时期的文学代表。其诗歌内容充实,风格刚劲雄健,令闻者动心,形成建安风骨。
(2)大历十人:唐代宗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 、夏侯审、李端。多在郭暧门下,号称“大历十才子”。诗作格律工整、语词优美,但诗歌内容较狭窄,风格不及盛唐。
【语译】
东汉建安时期有七名优秀才子,唐朝大历年间有十位著名诗人。
【人物故事】
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写道:文人相轻,自古如此。人都善于自我炫耀,但文章不止一种体裁,很少人能够擅长各种体裁,所以各以自己的长处,互相轻视对方的短处。俗语说:“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家有破扫帚,却视为千金之宝,即“敝帚自珍”。)此为没有自知之明的缺失啊!当今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这七位文人,所学无所遗漏,文辞从未抄袭,都是奔驰千里的骏马,昂首并驰,不分轩轾。但他们能彼此信服,也实在是很难得啊!君子先审察自己,才衡量他人,所以能免除这种弊端,我以此方式而作《论文》。
王粲擅长辞赋,徐干的文章时常有齐人舒缓的文气,然而可与王粲匹敌,但他们的其它文体则未能和辞赋相称。陈琳、阮瑀的奏章书信,是当今最优秀的。应玚为文温和而不雄壮;刘桢雄壮而不细密。孔融的文章体气高妙,有过人之处;然而不能立论,说理不如文辞。
大历十人
据《旧唐书‧李虞仲列传》,李虞仲之父李端,善于写诗。唐代宗大历年间,与韩翃、钱起、卢纶等人以诗文唱和,闻名京师,号称“大历十才子”。
当时郭子仪最小的儿子郭暧,娶代宗之女升平公主为妻,郭暧贤明有才思,尤其喜爱诗人,而李端等十人,多为郭暧的门下食客。每次宴会作诗,公主坐在帘中观看,谁写出优美诗句,就赏赐百匹丝绢。
郭暧因为封官,会合这十位才子说:“先完成诗作的人有赏。”当时李端先奉上诗作,公主立刻赏他百匹丝绢。钱起说:“李端确实有才思,但这篇是预先构思好的吧!希望能另起一韵赋诗,请以我的钱姓为韵。”李端即刻折纸作诗而进奉说:“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郭暧说:“此诗更工巧了。”钱起等人才信服。
——转自正见网
看更多 【龙文鞭影】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