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时代学者修编的历史典故启蒙读物。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医卜星相、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所不有;时间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书将典故按照诗韵分类编排(详见《龙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个或两个人物的故事。
“龙文”是汉朝西域的一种宝马,这种良马看到鞭影就会疾驰,“龙文鞭影”比喻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毋需鞭策,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像龙文宝马一样一日千里。
【原文】
bái zhōu cì shǐ ,jiàng xiàn lǎo rén 。
白州刺史,绛县老人。
ㄅㄞˊㄓㄡ ㄘˋㄕˇ,ㄐㄧㄤˋㄒㄧㄢˋㄌㄠˇㄖㄣˊ。
白州刺史,绛县老人。
【注释】
(1)白州刺史:纸的别称。
(2)绛县老人:春秋时代晋国绛县(今属山西)的老人,后藉指高寿的老人。
【语译】
书法家薛稷戏封纸为白州刺史,晋国官吏不知绛县老人已届高龄征召其修城。
【人物故事】
薛稷
据《云仙杂记》,笔封九锡:薛稷(唐代书法家)为笔封九锡(天子赐给大臣九种物品),官拜墨曹都统,黑水郡王兼毛州刺史(《龙须志》)。墨封九锡:薛稷又为墨封九锡,官拜松烟都护、玄香太守兼亳州诸郡平章事。此日,墨吐出异气,结成楼台的形状。邻里的人前来观看,很久才消失(《纂异记》)。纸封九锡:薛稷又为纸封九锡,官拜楮国公、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界道中郎将(《事略》)。砚封九锡:薛稷又为砚封九锡,官拜离石乡侯、使持节即墨军事长史兼铁面尚书(《凤翔退耕传》)。
赵武
据《左传‧襄公三十年》,鲁襄公三十年二月,晋悼公夫人(晋平公之母)请那些到杞国修城的人吃饭(悼公夫人是杞国之女,晋平公让诸侯派人到杞国修城),绛县人有位年长者,没有儿子而前往修城,也一起吃饭。有人怀疑他的年纪(六十五以上除役),问他几岁了。他说:“我是个小人物,不知道记载年代的方法。我出生那年,正月初一是甲子日,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四十五个甲子了(一甲子有六十天),最后一个甲子到今天也过了三分之一了(二十天)。”官吏到朝廷询问,师旷说他应该七十三岁了。
赵武问其县令是谁,结果是赵武属地的官吏。赵武召请老人并向他认错道歉,说:“赵武没有才能,却承担了治理晋国的大事,因为晋国多有忧患,没有能重用您,使您屈居在卑下的职位上这么久,这是赵武的罪过啊!我向您赔罪。”于是赵武授予老人官职,让他协助政事。但老人以年老为理由而推辞。赵武将一片田地赏赐给他,让他为国君办理免役之事,担任绛地县师,而废除主持征役官员的职务。
当时鲁国的使者在晋国,他回国以后把件事告诉诸位大夫。鲁国卿大夫季武子说:“晋国不可轻视啊!有赵武为大夫,有伯瑕为辅佐,有史赵、师旷可咨询,有叔向、女齐来教导和保护国君。其朝廷上有很多君子,岂可轻忽?要尽力侍奉晋国才可以。”
【说明】
自古笔墨纸砚被视为文房四宝,薛稷为它们封官拜爵,对其属性的封号极为传神,不仅是文人对文房四宝的珍惜,也含有人品教化的寓意。薛稷将笔视为武将,称毛笔为墨曹都统、毛州刺史。墨为松烟(松木燃烧的黑灰)所制,具香味,称松烟香墨为松烟都护、玄香太守。纸有厚德载物的品性,为图文的载体,故爵位最高,又楮木树皮可制纸,称白纸为楮国公、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砚为石制,称石砚为石乡侯、铁面尚书。《纂异记》记载,薛稷为墨封官的这天,“墨吐异气,结成楼台状”,众人感到神奇,其实万物皆有灵性,各有特性也是当然。
官员失职征召老人服劳役,就发生在赵武的封邑,但身居高位的赵武勇于认错,且能敬重老人。晋国朝廷还有多位仁德君子,使得鲁国季武子认定晋国必然强盛,不可忽视,而愿尽力侍奉,这也是以德治国的感召了。
——转自正见网
看更多 【龙文鞭影】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