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1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韩江综合报导)尽管欧盟对低价倾销的中国电动车祭出关税惩罚,并通过谈判逼迫中国电动车提高价格。但是令人讽刺的是,中国电动车制造商仍然在向供应商极限施压,要求降低零配件价格,意图继续低价策略。
近日网络流传的一封信件显示,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首席执行官何志奇11月26日致信供应商,声称2025年新能源汽车竞争将更加激烈,将迎来“大决战”和“淘汰赛”,要求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以便增强比亚迪乘用车的竞争力。
而在比亚迪的上述邮件曝光之前,上汽大通也向供应商写信,提出了降价10%的要求。
对于比亚迪和上汽大通的举动,供应商怒指,价格战在拖垮整个产业链。
供应商强烈不满 斥“无底线无情压榨”
比亚迪是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手机代工厂之一。2024年7月,比亚迪以31.56万辆销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超过本田、福特、现代、铃木等传统汽车巨头。
有汽车行业专家指出,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处于亏损边缘。以均胜电子为例,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03%。如果所有客户都要求它们降价10%,它们必亏无疑。
对于要求供应商降价10%的传闻,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随后解释,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但是一位曾经给比亚迪供货车门部件的供应商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如果按照比亚迪的要求降价10%,那就是要赔钱的。“车企每年议价确实是都会有,但是,是可以商量3%-5%左右,一下降价10%太狠了。”
这名供应商说,他的公司从初创时期就是比亚迪的供应商,到2017、2018年陆续撤出,主要原因就是不但不赚钱,而且付款周期非常长,大概要10~12个月。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应付账款数额高达2075.17亿元(人民币,下同)。
比亚迪在拖欠供应商巨额款项的同时,又要求供应商降价10%。一名供应商在回信中说,比亚迪的做法“不仅违背商业伦理,更是在无底线地透支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韧性,以及国内供应商的生存能力”。
这名供应商说,比亚迪通过“无情压榨供应商”,以“残酷的价格”打入国际市场。“这种层层压榨的模式,导致国内供应商陷入要么卷死、要么饿死的恶性循环,甚至直接将优秀企业逼入破产境地,最终让行业陷入低端竞争的死胡同。”
中国车企“血雨腥风”价格战
2023年3月,在“政企”联合补贴优惠之下,湖北省掀起史上最强购车优惠潮。原本需要20多万元才能买到的B级轿车,打折之后仅需12万元。此后中国汽车行业“价格战”再也没有停过。
进入2024年以来,比亚迪成为“价格战”的主要推手,年初推出秦PLUS荣耀版,将A级新能源车入门价格降至8万元以下,比老款车型的价格还低2万元。接着,比亚迪又连续推出多款“荣耀版”车型,包括海豚荣耀版、汉唐荣耀版、元PLUS荣耀版等,并且全部大幅降价。
其它车企为保住市场份额,被迫加入价格战,部分A级车卖出“白菜价”,一度出现17万元买宝马i3的案例,相当于五折。今年7月,宝马因价格战导致门店运营亏损严重,宣布退出价格竞争。然而当月销量大幅下滑,宝马被迫重新入局。
价格战冲击整个行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行业收入73,593亿元,同比增长3%;但是利润总额3,360亿元,同比下降1.2%,行业利润率为4.6%,低于工业企业利润6.1%的平均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净利润69.07亿元,同比下降近四成;广汽集团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97.34%;长安汽车净利润35.8亿元,同比下降63.78%。
许多电动车企更是净利润为负数。今年前三季度,蔚来累计交付149,281辆车,同比增长35.7%;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60.28亿元,同比增长19.5%;累计净利润为负155.25亿元,也就是说,每销售一台汽车,亏损10.4万元。其它电动车企也不遑多让。小鹏每卖一辆车就得赔3.89万元,零跑得亏2.55万元,极氪赔4.78万元,小米也是卖一辆SU7赔6万元。
比亚迪是为数不多的净利润为正数的电动车企业。年报显示,去年全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约6023.15亿元,同比增长42.04%,净利润达到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
价格战让欧美车企面临生存困境 “最终或遭灭绝”
中国电动车企极限低价卖车,不仅让自己和本国供应商亏损,还让欧美国家的车企面临生存困境。
比如,来自比亚迪公司的海鸥掀背车价格为9,698美元,比美国电动车的平均价格低了5万多美元。
美国制造业联盟在一篇论文中表示,政府补贴的中国电动车“最终可能成为美国汽车产业的灭绝事件”。
而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今年早些时候告诉行业分析师,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电动车“几乎将摧毁世界上大多数其它汽车公司”。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销量均出现了大幅下降。其中,保时捷的交付量同比下滑了29%,奔驰和宝马的交付量也分别下滑了10%和13%。
中国电动车行业是在中共政府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中共将电动车视为有望占领全球市场的战略行业。根据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从2009年到2023年,中共政府对电动车的支持累计达到2,309亿美元。从2009-2017年,每年的绝对资金约为67.4亿美元。从2018年至2020年期间政府支持资金大约增加了两倍,然后自2021年以来再次大幅上升。
价格战在拖垮整个产业链 欧美征收关税反制
为了保护美国电动车制造业,今年5月,美国将中国电动车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
为了保护欧洲电动车行业250万工人和上下游企业的1030万工人的岗位,欧盟从今年10月底开始,也对中国电动车提高关税。税率因制造商而异:比亚迪为17%,吉利为18.8%,国有上汽为35.3%。在中国生产的大众和宝马汽车将被征收20.7%的关税。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关税。
与此同时,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谈判将继续进行。为换取欧盟取消关税,中国也试图提高电动车的价格。
11月22日,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Bernd Lange对德国广播公司表示,布鲁塞尔和北京即将就中国电动车进口关税问题达成解决方案。他说:“中国可以承诺以必须高于某价格在欧盟提供电动车”,“这将消除不公平补贴造成的竞争扭曲,这也是最初引入关税的原因。”
欧盟委员会9月份表示,已收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提出的欧盟最低进口价格报价,但欧盟已全部拒绝。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说,中共提出的最低进口售价为30,000 欧元(32,946 美元)。
目前,比亚迪施压供应商降低价格的事件,引发外界对中国电动车企是否放弃低价策略的关注。
一名供应商在回应比亚迪要求降价的信中说,“比亚迪在以极致降本和低价战略扩张国际市场的同时,已经埋下了被发达国家抬高关税和全面抵制的隐患。”
信中还说,“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毁掉了自身,更拖垮了整个产业链,牺牲了中国劳动人民和企业的长远利益。”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