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1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郑香梅韩国采访报导)“请证人详细介绍一下在朝鲜政治犯收容所内的经历。”“证人确定金正恩知晓发生在朝鲜政治犯收容所的事情吗?”11月25日,在审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国际模拟法庭”上,“模拟检察官”李英贤认真地询问每一位证人,试图确认在金正恩治下朝鲜发生着怎样的人权侵害以及金正恩是否对此负有责任。
走出“模拟法庭”,李英贤的真实身份是“第一位考取韩国律师资格证的脱北者”、活跃的人权活动家,他身兼大韩律师协会人权基金会秘书长、韩国统一部顾问、民主和平咨询委员会委员、“北韩人权信息中心(NKDB)”理事、社团法人“北韩人权(북한인권)”理事等多个职位。
1997年,14岁的李英贤因饥饿难耐,跟随舅舅游泳穿越中朝边境图们江,到中国为家人寻找粮食,没想到此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饥饿难耐 逃离故土
李英贤1983年出生于朝鲜的一个海边村庄,幼时喜欢跟伙伴一起在海边游泳嬉戏,那是他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在他11岁那年,朝鲜进入了所谓“苦难的行军(1994年-1998年)”时期,连年饥荒,李英贤的家乡也不例外。
“父亲早逝,母亲靠在农场的劳动所得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和年迈的婆婆。虽然环境艰苦,但在母亲的照顾下,我们快乐地成长着。但是到了‘苦难的行军’时期,我们三兄弟只能到山里找草根和树皮来吃。不久,奶奶和住在附近的叔叔就饿死了。无数人饿死,但是政府却不给我们提供粮食。”李英贤说。
在舅舅的提议下,李英贤跟着他踏上了去往中国的路。他们计划,游过图们江到对岸的中国城市——吉林省珲春市,先饱餐一顿,再讨一袋米带回来给家人吃。
“1997年6月初的一个傍晚,我和舅舅跳进了图们江,当时正值雨季,水势很急。我在水中拚命挣扎,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但是,一周都没有好好进食的舅舅被一股激流冲走了。”竭尽全力爬到对岸的李英贤坐在江边,眼泪止不住地流。
舅舅被冲走,生死难测,身无分文又人生地不熟的他该何去何从呢?
寄人篱下 辗转中国5年
情绪稳定后,李英贤决定不回到朝鲜。他在附近讨食时,一对好心的朝鲜族夫妇收留了他,给他饭吃。
后来,李英贤通过附近的朝鲜族联系到了中国的远房亲戚,亲戚把他送到了一个基督徒办的脱北者收留所。那里的韩裔传教士又把李英贤送到了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个朝鲜族家庭,在那里,李英贤住了下来。
“这对夫妇,男的是基督教执事,靠接待外国来的韩裔传教士维持生计,女的是家庭妇女。他们家的生活也不是很宽裕,我去了之后给他们增添了不少负担。于是我就跟着一个汉族邻居,出去做些刷墙、木工之类的粗活。当时一碗面卖2元人民币,我打一天工大概可以赚7~8元。我把挣到的钱全都给了执事的夫人。”李英贤说。
后来,韩裔传教士又安排李英贤到辽宁省丹东市的一所朝鲜族中学上学。李英贤扮成汉族,进了学校。但由于中文水平有限,很快就引起了校方的怀疑。为了不暴露脱北者的身份,李英贤连夜逃离了丹东,辗转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所明面上是学校的脱北儿童收容所。
尽管如此,在中国的每一天对李英贤来说都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公安随时都有可能闯进来把他带走,送回朝鲜。而一旦回到朝鲜,他将面临审判,甚至连累家人。
于是,李英贤决定通过所谓“中介”,进入第三国蒙古,通过韩国驻蒙古大使馆进入韩国。
踏上韩国的土地 成为首位获得律师资格证的脱北者
2002年5月17日,韩日世界杯正酣之际,19岁的李英贤踏上了韩国的土地。他回忆说,“当时我一边感到幸福和安心,一边担心躲在中国生活或者已经被强制遣返朝鲜的同胞们的安危。我对自己发誓,我要用尽一生来实现每一个朝鲜同胞的梦想——让朝鲜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第二年,李英贤开始在位于釜山的一所高中就读。高中毕业后,在面临专业选择时,李英贤说,“从在中国的时候起,我一直受到基督徒的帮助,我自己也成为和他们拥有同样信仰的人,我相信神明,每当面对人生的转折点,我都会不停地祈祷,我要成为神的使者。那时也是一样,我每天虔诚地祈祷,周围的人也帮我一起祈祷,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我要成为一个人权律师,为改善朝鲜人权尽一份力。”
教会的长辈都劝他不要把目标设得太高,要务实一些。但李英贤没有动摇,经过努力考上了延世大学法律系。
大学毕业后,李英贤进入国立庆北大学法学院。法学院毕业后,李英贤开始挑战律师资格考试。在韩国,每个人有五次机会报名律师资格证考试,四次落榜后,李英贤终于在2019年第五次考试时通过考核,拿到了律师资格证,成为第一个获得律师资格证的脱北者。
李英贤说:“17年的求学路上,KPX文化财团始终给我提供奖学金,让我顺利完成了学业。我不会忘记他们的帮助,也立志将这份关爱传递下去。”
捍卫人权长路漫漫 盼有一天与家人重聚
转眼5年过去了,李英贤的生活忙碌而紧张。“我每天必须处理各种刑事、民事纠纷,参与各种人权活动,常常忙到半夜3点才下班。昨天(11月24日)也是凌晨5点才到家,今天晚上还要继续。”李英贤说。
他每天“加班”主要是为了准备朝鲜人权相关的研讨会、活动、论坛资料,他表示,既然要完成使命,就必然会有所牺牲。为了兑现对神的诺言,这些牺牲都是值得的。
当被问到“如果有一天回到家乡,首先想做的是什么?”的时候,李英贤露出了浅浅的笑容,说道:“我要找到妈妈,对她说,我回来了,然后吃一顿妈妈做的家常饭……”
李英贤来到韩国后,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家人近况,遗憾的是至今杳无音信。尽管如此,他依然怀揣希望,在捍卫人权的路上坚定地向前走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朝鲜同胞获得自由,并期盼有一天能与家人重聚。
责任编辑: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