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1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台湾公共策益、台湾智库等多个单位27日共同举办座谈会,就主题“健康新台湾、台湾新世界—生物科技产业如何串连台湾与世界”,邀请学者专家与会分析。
主持人、CET Academic Programs台湾中心主任张竹芩认为,台湾虽然面临健康危机和产业困境的挑战,但生物科技产业仍在逆境中扎根茁壮。大家将从产业、学术、经济和投资的角度,深度解析台湾生物科技产业。
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表示,台湾面临快速高龄化与医疗人力不足的双重挑战,亟需透过政策转型、跨域合作及资源整合,推动生技产业的升级与创新。从前总统蔡英文提出的五大创新产业政策(包括生技医疗产业)到总统赖清德推动的“健康台湾”愿景,台湾在健康科技与生技医疗领域的重视不断加深。
董思齐认为,政府应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串联研究机构、产业与国际伙伴,打造资源共享的生态系统,同时加速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国际接轨,推动区域平衡与医疗平权的落实。
董思齐强调,台湾在智慧医疗与健康照护技术的应用上已展现出国际竞争力,但未来仍需深化创新与合作,特别是在促进医疗资源不足地区的健康公平,展现人道关怀与台湾的软实力。他呼吁青年世代积极参与健康生技产业的发展,将创新思维付诸实践,推动台湾成为全球健康科技的重要参与者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创新局,让台湾价值透过健康科技走向世界。
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何美乡指出,SARS疫情暴露出“健康一体(One Health)”的风险;人类残忍地对待动物,导致它们在恶劣环境中交叉感染疾病,终于引发影响全球的流行病风暴。此外,慢性病是新冠等各种新兴感染症重症死亡案例的共同风险因子,因此他们投入防治慢性病,有助于降低突发性新兴感染症的冲击。
何美乡强调,“健康是一体的”,温室效应也会对农作物的营养素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全民的健康不是只由卫福部守护,也需要农委会、环境部、私人企业与公民团体的参与和协力。
安基生技新药董事长兼总经理黄文英表示,“新药产业就是国防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障台湾人民的健康快乐。她分享,开发新药是辛苦且漫长的路,从寻找研究标靶和动物实验开始,逐步转译为人体可用的药物,然后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整个过程至少需要10到20年,中途失败的比率更高达9成。因此,台湾需要串联世界的新药开发量能,鼓励更多人才投入新药产业,才能让它顺利成长为下一座护国神山。
艾拉伦台湾与亚太区(日本除外)策略伙伴和市场总监张东凯表示,台湾是少数针对罕见疾病制订专法的国家,因此在罕病照护上领先许多国家,有潜力成为亚太罕病照护中心。而台湾健保资料是全球少见且完整的健康数据,能提升生技发展创新速度,发挥永续价值。张东凯建议,政府应在资料受到完善规范保护,并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开放产业使用健保数据,这也将成为台湾生技产业在国际上的优势。
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六所副研究员徐庆柏分析,生技产业发展的时程比其他产业更长,因此需要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例如新创阶段的政府资源投入,以及透过法规来营造适合生技产业发展的环境。他指出,生技产业的国际化也非常重要,台湾可考虑成立基金,在全球各国购买通路,输出整体的医疗解决方案。
台湾教授协会会长陈俐甫表示,台湾的生技传统可追溯到日治时代,当时的药理学家李镇源已研发出锁链蛇毒血清以及疟疾解药,拯救无数生命;台湾多元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让他们拥有研发生物科技的天然优势。他说,生技产业是跨学科、高资本的技术密集产业,且法律诉讼风险偏高,亟须不同专业的国际人才投入。
与谈结束后,主持人和青年们也针对“再生医疗”、“医学伦理与法律”、“支持生技发展的国家基金”、“谁是生技产业需要的跨领域人才”等提出问题,与谈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与回答。
责任编辑:叶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