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1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杨旭综合报导)中国过剩的钢铁产品倾销全球市场,把多家全球钢企拖入困境。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公司周一(25日)宣布,计划在六年内裁员11,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40%。此外,韩国最大钢铁企业浦项制铁决定出售在中国唯一钢铁厂,而且今年接连关闭了旗下的第一钢厂和第一线材工厂。
蒂森克虏伯计划裁员11,000人 占员工总数40%
蒂森克虏伯周一宣布,计划在六年内将员工人数从目前的27,000人缩减至16,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40%,并将“竞争力的严重压力”归咎于廉价进口商品(尤其是来自亚洲的商品)的增加。
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提高蒂森克虏伯钢铁自身的生产力和运营效率,并实现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水平。”
到2030年底,通过“生产和管理调整”,减少其欧洲钢铁业务约5,000个工作岗位,企业销售领域将再外包或裁减6,000个工作岗位。
为了解决市场产能过剩问题,该公司计划将产能从目前的1150万吨削减至870万至900万吨的水平。
蒂森克虏伯是一家德国的工业和技术跨国集团,2022-2023财年的销售额为380亿欧元,涵盖五大业务领域:汽车技术、减碳技术、材料服务、钢铁以及船舶系统。但该公司2023-2024财年亏损15亿欧元(16亿美元),而前一财年亏损约20亿欧元。
根据“2023年主要钢铁公司产量排名”,蒂森克虏伯是欧洲第二大钢铁企业。
蒂森克虏伯钢铁业务负责人丹尼斯格林表示,希望避免裁员,而是通过自愿离职来减少员工。然而,代表大部分劳动力的工会IG Metall称该计划对员工来说是一场“灾难”。
CNN报导,这一消息对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来说是最新的打击,该国知名制造商面临着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猛烈竞争、劳动力成本高昂和高税收等传统劣势,以及因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而推高了的能源成本。
大众汽车本月初表示,计划将员工工资降低10%,关闭德国本土的至少三家工厂,并裁员数万人。
中国钢铁过剩产能正在引起更多的贸易摩擦
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中国钢材出口量为1015万吨,全年出口量预计将超过一亿吨,创八年新高。
中国钢铁出口的激增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抱怨。包括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一些国家针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加征了反倾销关税,因为中国钢材凭借低廉成本优势大量涌入它们的市场,损害了这些国家企业的利益。
中共商务部贸易网站显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正面临多国贸易调查,今年以来欧盟、美国、巴西、越南、马来西亚等12个经济体对中国发起了28起贸易调查。
受中国过剩钢铁产能冲击的钢企,蒂森克虏伯不是唯一的一家,韩国浦项11月初决定出售在中国的唯一钢厂。
11月7日韩国浦项集团表示,公司决定出售位于江苏省的张家港浦项不锈钢(PZSS)公司,已经开始物色投资方。出售背后的原因是持续亏损。2023年亏损1亿3000万美元,在38家浦项海外法人中亏损金额最高。此外,中国经济放缓导致建筑用不锈钢市场前景黯淡,加之中国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顽疾,中长期预期也不甚明朗。
此外,浦项此举还旨在避免美中贸易矛盾带来的不确定性,因为川普公开宣布将对中国钢铁进口产品征收60%以上惩罚性关税。
浦项制铁(POSCO)11月19日发布消息说,公司旗下位于韩国本土的第一线材工厂结束45年零9个月的运转,正式关停。今年7月POSCO曾关停了旗下第一钢厂。
浦项制铁2023年钢铁产量3844万吨,位居世界第七,是韩国最大的钢铁企业。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