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旧区更新不过分聚焦商业

市建局:只会沦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地产发展项目

人气 7

【大纪元2024年11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一山香港报导)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昨日(17日)发表网志解释,入标沙浦道项目的发展商在招标条款之上,新增了额外条款,有关条款与市建局的招标条款存在差异。他强调,若旧区更新过分集中私人市场的商业利益,旧区更新只会沦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地产发展项目。

上月,市建局决定收回九龙城启德道/沙浦道发展计划招标,并研究自行发展。

韦志成称,沙浦道项目原计划以招标形式进行,但由于仅收到一份标书,而且标书附加条款与原招标条款不符,市建局决定不审议该标书并收回招标。他认为决定符合程序公义,避免因接受不符合条件的标书而损害其他潜在投标者的利益。

此外,当时楼市疲弱,公布低于市场预期的投标价可能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市建局在此背景下选择保留项目,自行发展,减少负面影响并维护公信力。

沙浦道项目自行发展虽然增加短期成本压力,但是建筑费用仅占总成本的四成,而且开支可分阶段支付,现金流压力可控。

未来出售住宅和商场将带来收入,有助改善市建局现金流,支持其它项目推展。相较于贸然接受低价标书,自行发展的总体成本效益更高,并可在完成部分工程后再次灵活调整方案或重新招标。

韦志成在网志强调,市建局成立的宗旨并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改善旧区环境与住屋质素,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旧区更新应以“规划主导、地区为本”为原则,重视社区裨益,例如增设现代化设施和改善居民生活质素。

若仅考虑商业价值,旧区更新只会沦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地产发展项目,不能满足当前社区的各种需要及长远发展,并非《市区重建局条例》及《市区重建策略》对推动旧区更新的目标。

市建局并非一般发展商,其角色在于统筹土地规划、地区设计和社区需要,并将收购和整地后的项目交由私人发展商建造。然而,市场对部分项目的规划条款接受度低,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佳时,如沙浦道项目。

因此,市建局需探索更灵活的模式,对于市场冷淡的项目,由市建局自行发展是必要的补充,确保旧区更新目标得以落实。

韦志成认为,香港正面对经济转型期,处理旧区更新更工作亦变得更复杂,更新工作应从宏观层面寻求最佳方案,平衡商业与社会利益,让各方参与者共同受益。◇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市建局预留逾150亿重建九龙城旧区
市建局十月起 推三条中上环导赏团路线
市建局:港未来两三年发债融资100至150亿元 或今年9月首轮发债
市建局推中上环“城踪游”“地胆”导赏即日起免费报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