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河深水急,连一座小桥都没有,人马全都过不去。周瑜不悦,叫来地方官问:“这块是江防要地,怎能没有桥?”随即长鞭一指道:“一天之内把桥造起来!”
一直以来,周瑜似乎对于功名没有太大兴趣,好像更乐于待在叔叔周尚身边打杂,仿佛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帮助孙策征战江东。
周瑜协助孙策征讨江东的出色战绩,终于让袁术注意到周瑜的才能,袁术想任用周瑜为将领。周瑜看出袁术“终无所成”,又不好直接拒绝袁术的征请,于是周瑜自行请求到南方偏远的居巢担任县长。仿佛是冥冥中的安排,在居巢的这段期间,周瑜结识了另一位终生的重要好友——鲁肃。
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鲁肃自小失去父亲,由祖母抚养长大,长得壮硕魁梧,容貌清奇,而且脑筋灵活,总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计谋。
鲁肃家中世代富裕,乐善好施,当时天下大乱,鲁家经常慷慨施舍家财帮助穷困,深得乡里居民的喜爱。鲁肃身为家中的宝贝孙,备受宠爱,平日喜爱学习击剑骑射,还招聚乡里少年,供给他们食宿,训练他们到山中练习射猎,讲习武艺,练兵打仗,俨然像一支私人部队。乡里的父老都说:“鲁家居然生出这种狂妄的孙子,看来是注定衰败了!”
居巢县长周瑜久闻鲁肃声名,一天,带着百名士兵上门拜访,并请求资助粮食。鲁肃家中有两个谷仓,每个谷仓有三千斛米粮,鲁肃当场指着其中一个谷仓,全数捐赠给周瑜。鲁肃的慷慨爽快,令周瑜深受感动,两人从此结为好友。
后来,袁术听闻了鲁肃的事迹,任命他作东城的县长,但是鲁肃观察袁术,治理政事全无章法,不是个能共同成就大事的人,于是就带着家人与百名少年侠士,投奔了居巢的周瑜。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他为吴侯,更与孙策家属联姻,等同认可了孙家在南方的重要地位。
这一年,大约也是时机成熟了。周瑜带着鲁肃,趁机从居巢渡江,投奔了孙策。周瑜与孙策,在分别两年余之后,终于欢喜重逢。
孙策见了鲁肃,也深觉鲁肃是个不同凡响的奇杰。不料,江北忽然传来鲁肃祖母去世的消息,鲁肃只好把家人留在南方,自己一人回到东城奔丧。
横扫江东
周瑜的南奔,让孙策欣喜万分,他赶忙为周瑜建造屋宇,赠与财物无以计数,并亲自安排一场盛大的宴会,迎接周瑜的到来。
在宴席上,孙策向大家介绍说:“公瑾具有非凡的才华,与我年少相交,情同骨肉,当年从丹杨率领军众及粮船来帮助我共举大事,论起功劳,这些馈赠都不足以报答周瑜的大恩啊![2]”孙策授任周瑜为建威中郎将,当时两人都才二十四岁。
随后,孙策与周瑜联手攻下皖城,分别迎娶了当地国色天香的美女姊妹大乔、小乔,传为佳话。孙策、周瑜两人成为了连襟姻亲,关系更加紧密。

接着,孙策又携手周瑜,攻打杀父仇人黄祖,虽然没有掳获黄祖,但消灭敌兵数万人,平定豫章、庐陵两郡,一时震动南方,而周瑜自此奉命镇守战略要地巴丘。
一日桥成
周瑜协助孙策转战江东,展现卓逸不凡的才能。传说,一次,他奉命沿江东下建业(今南京)一带,只见一条河横在前头挡住去路。眼前河深水急,连一座小桥都没有,人马全都堵在河这边过不去。
周瑜叫来地方官询问:“怎么没有桥?”地方官结结巴巴地回答不上来,周瑜不悦道:“这块是江防要地,怎能没有桥?”周瑜随即长鞭一指道:“马上就造!”并下令“一天之内把桥造起来!”
大家一听都吓呆了,“一天之内怎么能造起一座桥来呢?”
只见周瑜亲自坐镇指挥,拆掉周边一座废弃的大石桥,把材料运来造新桥,不到一天功夫,桥果真造好了。后人就把周瑜造的这座桥叫做“周郎桥”,至今桥面还留有周瑜坐骑踩过的清晰马蹄印[3]。
周瑜舞剑 意在言外
北方的曹操求才若渴,他听说周瑜年少有才,智勇兼备,于是,特别派遣辩才无碍且与周瑜有旧交情谊的蒋干,到吴郡游说周瑜投效门下。
蒋干,字子翼。周瑜接见了这位旧交友人,开门见山地问:
“子翼,你费尽心思,长途跋涉过江前来,是为曹氏作说客吗?”
蒋干连忙回答:“我和您同乡,许久不见,我在远方听闻您的伟业,特地顺道来前来探望您高雅的风采,但您却说我是来当说客,岂不是在猜疑我?”
“子翼,我的曲艺虽然比不上古代的音乐大师夔和、师旷,但听了你的弦音乐曲,也足以了解你曲中之意了。”周瑜一派从容,微笑地回答。
周瑜邀请蒋干一同宴饮,席间,周瑜兴起,起身舞剑,并吟唱一曲《丈夫歌》:
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业成。王业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将醉,吾将醉兮,舞霜锋[1]。
音韵铿锵的曲调,尽显周瑜豪迈的英雄气魄,搭配舞剑的飒爽英姿,周瑜以绝美的艺术风华,展现了胸中澄清四海、平定天下的英雄志向。
舞毕,周瑜跟蒋干说:“我刚好有机密的事要处理,您暂且先住下来,事情处理好了,会另外命人来请您相会。”
过了三天,周瑜邀请蒋干参观军营,他一面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一面向蒋干说明:“堂堂男子立身处世,遇到与自己心灵相契的主公,表面是君臣的关系,实际是兄弟般的恩情。主公不仅听从我的意见和计策,还和我共患难同享乐,即使苏秦、张仪再生,郦食其再世,都会拍拍我的背赞赏我的选择,而我对主公坚若盘石的情谊,又怎会是你这年轻人可以说得动呢?”
蒋干听了只能微笑以对,不好再说什么了。
回去之后,蒋干向曹操描述了这趟说客之旅,周瑜既与他欢宴,又为他舞剑长歌,接着还带他参观军营,展示军威,更展示孙策赏赐的无数珍玩,对他娓娓道来与孙策相知相惜的情谊。蒋干慨叹道:“周公谨与孙伯符之间,是无法用言辞离间的。”
中原的人士听到这件事,也都十分佩服周瑜的雅量高致,连拒绝故人的不言之请,都做得如此优雅周全,点滴在心[4]。
孙策与神仙于吉
然而,孙策与周瑜两人相得益彰、飞扬得意的日子,并不久长。
建安五年,袁绍、曹操的军马在官渡对峙,这场战役将决定谁能一统北方,战况十分紧张。孙策一向有心怀大志,希望能像父亲一样,对汉室尽心力,并建一番伟业。于是,孙策打算趁两方交战的机会,暗地袭取许都,迎走汉献帝。
孙策向来有单独骑马行猎的习惯,这日,他一如既往,单独骑马在山林小径中行走,却遭到昔日仇敌埋伏,被刺杀身亡,年仅二十六。
不过,也有许多资料显示,孙策的早死可能另有原因。

顺帝年间,琅琊地区一个叫宫崇的人求见顺帝,他献上一本神书《太平青领道》,声称这是他的上师于吉在曲阳所得到的[5]。五十多年后,百岁的道人于吉却出现在江东传道,他建造精舍,传习道书,并用符水替人治病,在当地有很多的信徒[6]。
当时,孙策出兵准备渡江,时值旱灾,很久都没下雨。一天,孙策看到众人围绕在于吉身边,十分恼火,派人把于吉抓起来绑在烈日下,命令他祈雨,如果能祈得落雨,就会赦免他,如果没效,就要将其处死。
不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到了中午时分果然大雨倾盆,溪涧里水都满溢出来了。将士们很高兴,以为于吉一定会被赦免,兴高采烈地前去祝贺慰问于吉,但孙策仍然执意要将于吉处死。将士们的女眷纷纷前去恳求孙策的母亲孙太夫人,孙太夫人为于吉求情:“于先生帮助大军祈福,医护将士,你可不能杀害他。”
这回,孙策却不管母亲的劝说,杀害了于吉。将士们很悲痛,偷偷地为于吉收尸。那天夜晚,忽然涌起一片云覆盖于吉尸身。次日一早,尸首却不知去向[7]。
不久,喜欢射猎的孙策带着几个侍从出去射鹿,孙策所骑的骏马,一下就把侍从远远抛到后方,此时孙策遇到敌营的人,混乱中,孙策被箭射中脸颊逃回营中。
医生嘱咐只要好好养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但是,孙策独坐时常常见到于吉的身影出现在左右,感到很惊疑。一次,他照镜子时,看见于吉在镜子里,回头一看,却不见了于吉。几次下来,孙策终于忍不住,愤怒地扑到镜子前愤怒咆哮,遂因伤疮裂开,不治死亡[8]。(待续)
注释:
[1] 罗贯中原版《三国演义》
[2] 江表传曰: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3] 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江表传注: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闲,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闲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5] 江表传曰: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策尝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賔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賔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賔者禁呵不能止。策即令收之。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母谓策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诸将复连名通白事陈乞之,策曰:“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着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今此子已在鬼箓,勿复费纸笔也。”即催斩之,县首于巿。诸事之者,尚不谓之死而云尸解焉,复祭祀求福。
[6] 志林曰: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师于吉所得神书于曲阳泉水上,白素朱界,号太平青领道,凡百余卷。顺帝至建安中,五六十岁,于吉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又天子巡狩,问百年者,就而见之,敬齿以亲爱,圣王之至教也。吉罪不及死,而暴加酷刑,是乃谬诛,非所以为美也。喜推考桓王之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是时曹、袁相攻,未有胜负。案夏侯元让与石威则书“袁绍破后也。书授孙贲以长沙,业张津以零、桂。”此为桓王于前亡,张津于后死,不得相让,譬言津之死意矣。 臣松之案:太康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春秋。建安六年,张津犹为交州牧。江表传之虚如志林所云。
[7] 搜神记曰:策欲渡江袭许,与吉俱行。时大旱,所在熇厉。策催诸将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见将吏多在吉所,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于吉邪,而先趋务之?”便使收吉。至,呵问之曰:“天旱不雨,道涂艰涩,不时得过,故自早出,而卿不同忧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态,败吾部伍,今当相除。”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将士喜恱,以为吉必见原,并往庆慰。策遂杀之。将士哀惜,共藏其尸。天夜,忽更兴云覆之;明旦往视,不知所在。
[8] 吴历曰:策既被创,医言可治,当好自将护,百日勿动。策引镜自照,谓左右曰:“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椎几大奋,创皆分裂,其夜卒。 搜神记曰:策既杀于吉,每独坐,仿佛见吉在左右,意深恶之,颇有失常。后治创方差,而引镜自照,见吉在镜中,顾而弗见,如是再三,因扑镜大叫,创皆崩裂,须臾而死。
文章转载自干净世界【悠悠千古事】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1g2kugphn3g4oCdixIFpH5YAj1kq0c
看更多【三国英雄——周瑜】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