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香港民意研究所早前调查指,市民对新一份《施政报告》的即时评分为44.4分,较上一份的51.1分下跌6.7分。香港民研进一步发表市民给予评分的原因,认为报告缺乏有效政策、公共支援不足、与公众需求脱节。
香港民研于10月16日《施政报告》发表当日,以网上调查,访问获随机抽样电话短讯邀请的市民以及“香港民研意见群组”成员回答两道开放式问题,分别为对《施政报告》所给予评分的原因及对《施政报告》的其它意见,相关问题最终共有976名18岁或以上受访者回应。“没有”成为市民解释其《施政报告》评分时最常出现的字词。
受访者批无具体措施改善市民生活
民研通过AI归纳,得出市民表达“没有”或相近意思的原因,包括许多回应者认为,目前没有任何新政策能有效地解决香港迫切的经济挑战,亦没有具体措施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回应者强烈认为政府的提案只是口号,没有实际应用”。
同时许多受访者认为,报告没有任何措施,旨在支援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市民明显期望有更多实质的福利计划,但《施政报告》并没有满足他们的期望。亦有批评指,报告缺乏旨在缓解居民面临的住屋问题的政策。
多名回应者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没有真正参与公众意见或需求,在政策意图和结果方面缺乏透明度和沟通。调查中的普遍的看法,是政府的重点与一般民众所面对的现实不符。
受访者望扩大福利
调查中市民较常提及的政策和措施范畴方面,许多受访者建议直接向低收入家庭发放现金,并有人呼吁制定有针对性的创造就业计划,解决青少年和边缘社群的失业问题。回应者又强调,需要更多超越传统措施的创新经济方案,以真正解决当前的挑战。
另外,受访者强调改善社会福利,认为有必要增加长者照顾服务的经费,并批评报告缺乏旨在改善精神健康服务和社区支援计划的新措施。
对于政府规管㓥房,并提出合规定的“简朴房”标准,许多回应者对简朴房的概念表示怀疑,认为这只是㓥房的改头换面,没有真正的改善。回应者并强烈要求制定旨在降低房屋价格的政策。
学者倡听取市民意见
香港伍伦贡学院社会科学院兼任讲师黄志伟认为,对上述的《施政报告》的民情评价不感奇怪,认为政府要多点就改善经济民生,举行公开讨论,例如几年前的“土地大辩论”,或到各区大会堂办咨询会的形式。他以“简朴房”为例,认为政府要公开讨论、咨询,否则市民不理解如何改善㓥房居民生活、低收入人士的住屋需要。他回顾殖民地时代,香港政制非全面开放,但是港英政府肯通过咨询制度,广纳不同人士意见,并反映在政策上,赢取市民对政府的好感。
他分析,市民对《施政报告》的期望不特别高,是希望有实质方案、对症下药,官员应听取意见,不应只处理抽象的数字。◇
责任编辑: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