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总理:以色列与真主党有望在几天内停火

“有望在未来几个小时或几天内,我们将达成停火协议”

人气 228

【大纪元2024年10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王君宜综合报导)周三(10月30日),黎巴嫩总理表示,他正在努力争取以色列和真主党在未来几天内实现停火。

黎巴嫩看守内阁总理纳吉布‧米卡提(Najib Mikati)表示,在周三与美国中东特使阿莫斯‧霍克斯坦(Amos Hochstein)通话后,他对在美国总统大选日(11月5日)前达成停火协议持谨慎乐观态度。

米卡提告诉黎巴嫩Al Jadeed电视台:“霍克斯坦在电话中建议,我们可以在月底或11月5日之前达成协议。”

米卡提说:“我们正在竭尽全力,我们应该保持乐观,有望在未来几个小时或几天内,我们将达成停火协议。”

以色列:让6万名北部居民重返家园

周三,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KAN)公布了一份据称是由华盛顿起草的停火协议草案,其中规定初步停火60天。

以色列官员尚未就这份泄露文件发表任何评论。但以色列12频道报导,在周二(10月29日)由总理内塔尼亚胡主持的以色列高阶官员会议上,与会者普遍认为以色列在黎巴嫩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现在应该寻求停火协议。

报导称,内塔尼亚胡表示,只要让约6万名流离失所的以色列北部居民安全返回家园,停火是合适的。

为此,美国中东特使霍克斯坦预计将于周四(10月31日)与白宫高级官员布雷特‧麦格克(Brett McGurk)访问以色列,就以色列与真主党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的可能性进行会谈。

一位美国官员曾表示,他们将讨论一系列问题,包括加沙、黎巴嫩、人质、伊朗和更广泛的地区事务。

以色列国防军周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战斗机袭击了黎巴嫩东北部巴勒贝克和南部纳巴蒂亚的真主党指挥中心等基础设施。

在袭击之前,以军向这两座城市的所有地区发出了疏散警告。以军表示,其目标是贝卡谷地地区的真主党燃料库。

针对以色列轰炸巴勒贝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Matthew Miller)周三重申,华盛顿支持以色列打击真主党据点的立场,同时敦促以色列避免以平民、民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文化遗产地为目标。

真主党:同意在一定范围内停火

去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南部发动突袭,引爆加沙战争。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阵地开火,以声援其加沙盟友哈马斯。在过去一年里,以色列和黎巴嫩武装组织真主党一直交战不休。

周三早些时候,真主党的新领导人纳伊姆‧卡西姆(Naim Qassem)表示,如果以色列想要结束战争,该武装组织将同意在一定范围内停火。

这是卡西姆就任总书记后发表的首次讲话。此前一天,真主党宣布由其接替被以色列击毙的该组织长期领导人、前任总书记纳斯鲁拉(Hassan Nasrullah),担任真主党最高领袖。

据报导,真主党连续第三天在南部城镇基亚姆(Khiyam)及其周边地区与以色列军队发生激战,这是自五周前战事升级以来以色列地面军队进入黎巴嫩境内最深入的一次。

真主党还表示,他们用导弹袭击了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东南部的一个军营。

泄露的停火协议草案

以色列媒体报导的停火协议草案细节与路透社此前援引两个消息来源的报导基本一致。

根据该文件,在最初的60天停火期间,黎巴嫩军队将沿边境部署,并没收黎巴嫩南部真主党的武器。

以色列将在60天停火期的第一周内从黎巴嫩撤军,并由黎巴嫩武装部队(LAF)取代。联合国维和部队将协助过渡。

最终,黎巴嫩将在与以色列接壤的边境地区部署1万名黎巴嫩武装部队士兵。

为期60天的执行期结束后,各方将根据联合国第1701号和第1559号决议,讨论并执行永久停火。

第1701号决议于2006年通过,旨在结束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敌对行动,安理会呼吁建立基于缓冲区的永久停火。第1559号决议于2004年通过,要求解散黎巴嫩境内所有民兵并解除其武装。

届时将成立一个新的国际监测和执行机制(IMEM),由美国担任主席,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UNIFIL)和该地区其它国家将参与其中。

协议草案还规定,以色列“可以选择对违反协议的行为采取行动”,并能够应对来自黎巴嫩境内的威胁。

然而,白宫似乎想与这份泄露的提案草案保持距离。白宫国家安全发言人肖恩‧萨维特(Sean Savett)被问及此事时说道:“有许多报导和草案在流传。但它们并不能反映谈判的现状。”

在新闻发布会上,萨维特没有回答记者关于泄露的版本是否至少反映了谈判基本框架的问题。◇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和《以色列时报》的报导)

责任编辑:李天琦#

相关新闻
布林肯中东斡旋之际 以军与真主党激烈交火
【时事金扫描】以军再斩首 真主党13首脑全灭
以防长:真主党哈马斯不再是伊朗有效代理人
真主党任命Naim Qassem为新领袖 以色列回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