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经济政策被逆转 分析:以经济倒逼政治

人气 3611

【大纪元2024年10月25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赵彬综合报导)中国经济近几年来不断下滑。近日,为救股市,中共拟设立2万亿人民币股市平准基金;为救楼市,推出百万套城中村改造等。与此同时,中共国务院高层罕见地全员分赴各地方考察,被指是为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准备。

对于中共在经济政策从“不搞大水漫灌”“房住不炒”,做出上述180度大转弯,近日有官方专家做出解读,称高层对中国经济出现的“新问题”形成“新共识”。其谈到的“新共识”几乎推翻了习近平近两年的经济政策,引发各界关注。

中共社科院建议发债 设立2万亿股市基金

近日,中共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报告称,应尽快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建议财政部今年10月增发1万亿人民币(约1,406亿美元)特别国债,明年上半年进一步增发4万亿至5万亿元(约5,623亿至7,029亿美元)国债,增发特别国债以支持基本民生保障。

为刺激股市,报告建议发行2万亿元(约2,810亿美元)特别国债支持设立股市平准基金(Stock Market Stabilization Fund),通过对蓝筹龙头股及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的低买高卖来促进市场稳定,适度增加保险公司资金投资股市比例,提高地方社保基金通过全国社保理事会代管从而间接入市的资金比例。

曾力挺温家宝4万亿刺激政策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日前公开称,10万亿(约1.4万亿美元)也并不算夸张。

中科院金融研究所等各方的建议能否得到实施?未来几周中共人大常委将举行会议,外界预计将批准数万亿美元的政府支出,成为市场焦点。

中共住建部推出百万套城中村改造 未及棚改1/6

在刺激楼市方面,17日住建部部长倪虹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推出房地产市场多项“组合拳”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有两项:以“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以及年底前将“白名单”计划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约5,623亿美元)。

“货币化安置”方式是政府向被拆迁居民提供货币补偿,让其自行购买房屋,此方式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减少政府建设安置房的压力,在过去的棚改中,对刺激房地产市场起到明显的效果。不过,100万套的规模与过去相比相差甚远,为历次最小,因此刺激效果受到质疑。

中国棚改始于2008年,从2008年到2012年全国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中央及地方政府棚改累计投资超过4,000亿元(约562亿美元)。按此计算,这个阶段的年均棚改套数约为250万套。

之后在2014年至2018年棚改数量达到高峰期,根据住建部数据,2015年至2018年每年棚改开工量均在600万套以上(是这次棚改的6倍),棚改的年投资最大金额达1.84万亿(约2,586亿美元)。

2019年以后,棚改退潮,当年棚改计划削减到285万套,实际开工量为316万套,此后的2020年、2021年实际开工量分别为209万套、165万套。

另一方面,住建部称对列入“白名单”的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到年底将落实4万亿(约5,622亿美元)以上。根据官方统计,截至10月16日,“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已批准贷款达到2.23万亿(约3,134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底,“白名单”专案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超过4万亿。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曾表示,“中国有大约2,000万套没有完工的预售楼(烂尾楼)。”野村报告认为,如果要完成这些房屋的建设大约需要3.2万亿(约4,498亿美元)。

中共国务院高层或为年底经济会议做准备

在中共央行、财政部、住建部各部委“一把手”密集型向外界解释刺激政策的同时,中共国务院高层近日全员出动分赴地方考察,督促落实相关政策。

北京青年报旗下媒体“政知见”19日的消息称,中共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14至17日在河南及江苏调研;副总理何立峰10至12日在山西太原、陕西西安调研;副总理张国清14至16日在湖南调研;副总理刘国中14至17日到重庆、湖北调研。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王小洪15至16日则在天津调研;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14至16日在山东、吉林调研;国务委员谌贻琴近日在海南调研;中共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15至17日在浙江调研;中纪委书记李希14至16日在天津调研。

中共的国务院和党务高层罕见地分赴各地调研,被指与中国经济持续下滑有关。中共官方近日公布的第三季度的GDP年增率为4.6%,低于当局设定的5%的目标。

时事评论人士文昭在《文昭谈古论今》频道表示,高层倾巢而出到地方考察,是为在今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敲定下一步具体的经济政策而搜集最新数据。

文昭认为,“更加具体的经济政策至少要到明年年初才有可能出台,今年剩下的两个月不会有突变性政策出台。这期间中共各部委可能会不断宣布之前推出的利好政策的进展状况,以维持目前股市的‘病牛’状态。”

经济政策大转弯 国务院智囊:高层形成“新共识”

近期,中共在经济政策上做出180度大转弯,把习近平近几年坚持的“不搞大水漫灌”“房住不炒”等经济政策都推翻了,其中原因外界给出各种解读,但未见官方明确回应。经常出席国务院经济会议的官方专家刘元春做出解读。他说,近期高层对中国经济达成“新共识”。

刘元春是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是中共全国第十四届规划委员会委员,常规性出席国家经济情势专家座谈会,为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建言。

10月18日在一论坛上,刘元春就当前中国政策与经济走向发表演讲,对此次重大政策转向做出深度解读。

刘元春说,中国经济出现了“新问题”,包括今年第二季、第三季的GDP成长不达标,与年初设定的5%的目标相左;之前大规模刺激房地产的“517政策”也没有看到效果;此外,地方政府不仅面临没钱用的难题,同时也面临给了钱用不动的难题。

他还表示,“新问题”在高层达成“新共识”,就是“把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从中长期布局定位全面转向短期定位”,并称房地产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其实是稳预期、稳企业、稳信心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前提。

刘元春提及的定位改变意味着,习近平之前推出的对房地产去泡沫、去杠杆等中长期布局被叫停,优先抢救眼前的股市及楼市危机。

对于中共高层达成“新共识”的转变,此前,时政评论人士唐靖远曾对大纪元表示,今年“十一”招待会上,温家宝等政治老人与习近平同坐主座,出现令习尴尬的“老人干政”异常场面,可以很好地解释近期经济政策大掉头的背后是“以经济倒逼政治”的结果。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中国各线城市房价环比跌幅创新高 中共急救市
经济学家析中共央行大灌水导致股疯的本质
王赫:如果再爆股灾 中共还能照旧统治吗?  
杭州女子炒股一天亏100万 男子炒房亏80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