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投非标融资违约创新高 达8000亿美元

人气 2412

【大纪元2024年10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陈霆综合报导)中国城投公司的非标准债务违约率创新高,分析师预估,整体违约规模高达8,000亿美元(约5.7万亿人民币),这可能让许多个人投资者陷入困境,也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工具(LGFV)坏帐问题正越演越烈。

去年,面对市政部门的坏帐潮,中共中央政府采取了行动,允许地方政府借新还旧。通过发行新债券,地方政府筹集约2.2万亿人民币(约3090亿美元)。同时,中共还命令国有银行提供额外的支持。

这些措施将借贷成本推至历史新低,投资人也纷纷重返市场,争相购买债券相关商品。投资人以为,这些债券产品有国家的隐性担保。

然而,有一个环节没有被解决,即所谓的“非标准债权融资”。

城投债可分为标准化债券与非标准债权融资,后者主要是以理财产品形式及于地方金融交易所发行的产品,例如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融资计划、可转债,或收益权产品等,而主要参与者多为个人投资者。

彭博社指出,中国城投公司的“非标”产品违约率已飙升至历史新高。虽然官方未统计其规模,但分析师估计约为8,000亿美元。

以方璐璐(Lulu Fang,音译)为例。现年60岁的方璐璐经营着一家小贸易公司,她因为购买了贵州政信类产品损失了1,500万元人民币。

她原本指望,这些投资能获得约8%的稳定收益,这比存在银行领利息要好得多。然而,去年产品违约后,她的毕生积蓄竟化为乌有。

“我现在的生活完全是一塌糊涂”,她告诉彭博社,“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养老的钱都存进去了。有人告诉我这些是安全的。这是骗人的。”

中国的各省、城市和乡镇,往往利用“城投债”(LGFV)为包括道路、港口在内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然而,城投债资助的计划却不一定能赚钱,这使得他们必须仰赖政府的支持。

根据上海财汇信息技术(Financial China Information & Technology)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已有60个与城投债挂钩的“非标”产品出现违约或警告还款风险,同比增加20%。这数字至少已是2019年以来的最高水准。

由于“非标”产品发行方或受托人通常不会披露违约金额等细节,20个已知规模的产品合计45.5亿元人民币。

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董事总经理李春燕(Laura Li)表示,尽管中共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城投债的问题,然而仍不见得能确保LGFV债务的偿还,因为这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如果出现违约,将危及金融和社会稳定。

虽然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共中央政府正考虑允许地方政府在2027年之前,再发行高达6万亿人民币元的债券,为资产负债表外的债务进行再融资。然而,一些分析师怀疑这是否会发生。

即使中共真的允许借新还旧,地方政府仍会优先偿还标准化债券。

一位个人投资者的经验表明,一旦非标产品违约,拿回钱的机会并不高。

五年前,赖杰生(Jason Lai,音译)对另一家贵州安顺地区的LGFV产品投资了300万元,但产品最终发生违约。赖杰生是一家北京国企的员工,他曾四次前往安顺寻求偿还。

“从2019年产品第一次逾期以来,我勉强收回的本金还不到10%”,赖杰生告诉彭博社,“我以后再也不买这类产品了。”

责任编辑:李琳#

相关新闻
大陆国内航线票价“大跳水” 最高降幅80%
瑞银下调中国GDP增长 料其对美出口大幅下降
哪吒汽车收钱不交车 多家经销商维权
中国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进入“1时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