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0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王君宜编译报)从汽车到物流,德国企业普遍看好印度的增长潜力。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将于本周四(10月24日)率领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新德里。
朔尔茨将率领包括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在内的大部分内阁成员,于周五(10月25日)与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会面。随后,他们将参加德印政府磋商,讨论贸易协议以及国防领域的合作。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将提前一天抵达,主持两年一度的德国商业亚太会议。
此次访问正值德国经济面临困境之际,其出口导向型经济连续第二年萎缩,而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可能对德国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德国因其对廉价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而备受困扰。因此,德国采取了“去风险”战略,以减少对北京的依赖。
虽然印度尚无法完全替代中国为德国的出口经济助一臂之力,但德国相信,印度广阔的市场将有助于德国减少对北京的依赖。这里有大批技术熟练的年轻工人,成本低廉,经济增长率约为7%。
德国工商总会(DIHK)外贸主管福尔克‧特里尔(Volker Treier)表示,2022年德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约为250亿欧元(270亿美元),约占对华投资额的20%。他认为,到2020年代末,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至40%。
特里尔表示:“中国不会消失,但印度对德国公司来说会变得更加重要。”
“可以说,印度是一个试金石。如果要降低中国风险,那么印度就是关键,因为该国市场规模大,经济充满活力。”
“中国+1”战略
毕马威(KPMG)和德国海外商会(AHK)的一项研究显示,德国企业认为官僚主义、腐败和税收制度是在印度投资的障碍。尽管如此,他们对印度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82%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五年的收入将增长;约59%的受访者计划扩大投资,而2021年这一比例仅为36%。
例如,德国物流巨头DHL计划到2026年在印度投资5亿欧元,进军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该公司供应链负责人奥斯卡‧德博克(Oscar de Bok)说道:“我们看到亚太地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其中印度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下滑,国内生产成本高企,正在考虑在印度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大众在印度已有两家工厂,并于2月份与当地合作伙伴马辛德拉(Mahindra)签署了供应协议。
该集团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Arno Antlitz)在5月份表示:“我们不应该低估印度市场的潜力……以及中美之间监管的不确定性。”
同样,总部位于科隆的发动机制造商道依茨(Deutz)今年宣布与印度第三大拖拉机制造商TAFE达成协议,TAFE旗下子公司TAFE Motors将获得授权生产3万台道依茨发动机。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合伙人乔纳森‧布朗(Jonathan Brown)表示:“印度的主要优势在于政治稳定和劳动力成本低。因此,你应该制定‘中国+1’战略,让印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布朗说:“要想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困难重重。但一旦站稳脚跟,潜力巨大。但仅仅在当地销售德国产品是行不通的。”
德国与印度的贸易在2023年创下新纪录。预计到本世纪末,印度将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经过持续16年的21轮谈判,今年3月,印度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签署了贸易和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EPA)。根据协议,EFTA将在15年内向印度注入1000亿美元的投资,并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的报导)
责任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