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语:“下次”的重量

作者:青松
真诚的期待,让一句原本云淡风轻的话增加了重量。(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50
【字号】    
   标签: tags: , ,

今天,与许久未见的朋友吃饭。我们定了半天包间,两家人到一起聊聊天。

生活忙乱,平时每家都有自己的一摊杂事。朋友刚买新房,这段时间一直忙装修,很难抽出半天时间聚会。我们也因为琐碎问题四处奔波,很少能空闲半天。这次推开所有杂事,克服各种困难聚在一起,真的很宝贵。

孩子们性格相投。他们先是耐心切磋棋艺,然后玩各种稀奇古怪的玩具,最后练习写字,研究每个笔划怎么写最漂亮。总之,这些平日里最普通不过的事情,现在突然变得有趣起来。几个小朋友十分享受相聚的时光,几个钟头好像一忽儿就过去了。

等包间预定时间到了,我们收拾东西准备走,小朋友不舍得分开。尤其朋友家的女儿年纪最小,说话嫩生生的,拉着哥哥姐姐的手不肯松开,想让大家继续到她家玩。我上前安慰小姑娘,说“我们下次再聚”。

“下次”是我们经常说出口的词。当下实现不了的事,我们便会说等“下次”。成年人都懂,往往也会回应“下次再说”。或许“下次”只是我们摆脱当下困顿的挡箭牌,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下次到底能不能实现。

小姑娘很执著,盯着我的眼睛问“下次是什么时候”,我竟一时答不上来。按着目前两家的情况,想再像今天这样拿出大把时间聚会,真的很难确定要等多久。于是,我哄小姑娘说“也许很快”。朋友也应和着哄孩子,说今天都有事要忙,后面只要有空就约起来。

最后,小姑娘眼泪汪汪地答应了,提醒大人要快一点约“下次”。我们挥手告别,开车离开,但小姑娘的“下次”和她期待眼神却深深印在我心中。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一定早点安排,不让孩子的期盼落空。

太多时候,我们说的“下次”都是敷衍。孩子不同,会认真对待,甚至想要定下再次相聚的具体时间。这种真诚的期待,让一句原本云淡风轻的话增加了重量。同样一句话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怎能不让人深思……@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文化中的养生之道重在平日身心的调养,胜于生病时吃药。介绍给你古人的“七养”、“四休”、“四印”等等养生之道。古人诗云:“北宅南庄不足夸,好儿好女眼前花。一朝身没一丘土,又属张三李四家。”你怎么看呢?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扫送别诗中的悲怆之气和悲苦之态,使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跃然纸上……
  • 战争中的的神迹,一人俘虏132人怎么做到的?为神服务与向国家效忠,在战场上如何两全?悬崖上的军医,硝烟中如何一人救下75名伤员?
  • 退休后,朋友矢志办读经班。在传统节日、节气中,精选古诗词、文选等文化教材,自印成简易书册,同时要孩子自己作封面,设计封面图,让孩子读起来更有成就感。上课期间,除了老师讲解外,还要孩子们在教材里找出重点,互问互答,脑力激荡之余,更增添孩子们情感的密度。
  • 上任之前,同僚为他设宴送别。面对着春光将逝的景致,想起自己努力实现却遥遥无期的北伐战争,辛弃疾越发感到风雨的无情和理想破灭的苦闷。在宴席上,他把酒也难欢言,饱蘸着血泪,写下一首文辞豪壮而情感深沉的慢词《摸鱼儿》……
  • 二零二三年上映的电影《返朴》由导演北野武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 五月初临,门前的山樱树,由四月时满树缤纷变成此刻一地落樱。时间不知不觉间溜走。四时有序,然已两度目睹门前这树花开花落。
  • 6月8日,初夏的美国新泽西州云淡风轻,近百名在1970年代成功逃港、如今白发苍苍、年逾古稀的老人再次聚首,信守他们立下的“年年岁岁 永不相忘”的诺言,第三年来到“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前,拜祭当年用生命博取自由但魂断逃港路上的同代人。
  • 来自军方以及医院亲历者的一手证词,“那绝不是人类”!瓦尔吉尼亚医院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主导者是美军?
  • 人生,最宝贵的不是想得而得不到,要留却已失去的东西;而是珍惜拥有、立足当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