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从季超群案看中共国安如何招募留学生

人气 2568

【大纪元2024年10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专题报导)中国留学生季超群的案子揭示了中共对海外留学生进行招募的隐秘手段。法庭文件显示,季在抵达美国前便被中共国安锁定,经过一年的时间被招募成为“沉底鱼”,潜伏在美国社会中,其后开始执行情报收集任务。这不仅断送了他的前途,也最终导致美军“参军换公民”的MAVNI征兵计划全面叫停,封堵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借此获得身份的途径。

两千多页的法庭文件揭示了事件的隐秘细节。

 01:从招聘会开始的阴谋

2013年7月,21岁的季超群(Chaoqun Ji,音译)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随后持F1学生签证飞抵美国,前往芝加哥的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IT)攻读电机工程硕士学位。表面上,他是一名普通留学生,然而,他的背后却隐藏着与中共国安部的联系。

故事要从2013年1月的一场职业招聘会说起。在北航校园内举办的招聘会上,北航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季超群首次结识了“查老师”查荣(Zha Rong,音译)。查荣并未标榜自己来自国家安全部,他对工作岗位几乎没做任何宣传,仅低调地询问季是否有兴趣加入“一个机密单位”,且未透露具体职责。

季超群没有多问,当即表示了兴趣。个头高挑的他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父母分别是税务会计和数学教师,他是家中的独子。季在上海读完高中,据他的高中同学称,季在高中时期就对情报世界产生兴趣,梦想有一天能从事这样的工作。

除了查荣之外,北京的耿正军(音译)和南京的徐延军也陆续加入了对季的联络,这三名国安官员通过短信往来、约见等方式,逐步将季网罗入国安的圈子。这场招募始于2013年1月,经过了夏天和秋天,最终在当年12月正式达成。

中共国安部一向行事隐秘,整个招募过程都在暗中进行,对季的女朋友也保持了极高的保密性。虽然招募过程遮遮掩掩,但流程却是有讲究的。检察官的证人,情报专家奥尔森(James Olson)对这些互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中的深层含义。

第一步是“寻找与发掘”。2013年1月,查荣以“查老师”的身份进入北航校园寻找可用之人,当时即将毕业的季超群因其专业背景和出国计划引起了查的注意。根据本报《中美大飞机谍战》专题报导,查荣实际上是江苏省国安部六局副处长徐延军的上司,而徐延军是专⾨窃取美国主要航空航太公司机密的中共间谍。

检方证人及FBI特工赫尔(Bradley Hull)指出,中共国安经常从大学招人。例如,证据显示,2014年,徐延军曾向南航的张教授发送了江苏国安的招聘启事,要求“通知学生时不要提及安全机构背景,只说是江苏省科学促进会。”后来,徐要求校方通知合格学生并将简历发给他,等他通知符合条件的学生(如党员)参加面试。赫尔认为,由于中国的国家安全法,这些大学只能配合国安的要求。

情报专家奥尔森也说,中共国安部在校园积极招募中国人,通常利用商人、记者、学生等非官方身份的人士,来获取北京感兴趣的资讯。这些人在美国非常活跃,但没有外交豁免权(后果要自负)。奥尔森指出,国安人员自己若无外交豁免权,通常会避免进入美国。

招募过程的第二步是“评估”。在评估季超群时,双方短信联系不多。到4月24日,季告诉查:“查老师,耿正军今天联系了我。你来北京一定要找我。”查回复:“好的,再见。”

在查荣将季介绍给耿正军后,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下一步“发展阶段”。此时,耿正军的目标是将季发展成间谍,他表现得像一位强势(控制型)的朋友,对季展现了极大的关注,经常询问:“你在忙什么?你现在在哪里?你下车了吗?”同时,耿正军为季建立了档案,在一对一的互动中更深入地了解和评估他,密切关注季的行动与心理状态。

02:季终于明白:他们无法出国,想培训我做事

在这个阶段,季超群是否已经确切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当时的季似乎并未深入追问,而国安官员也未直言相告,但迹象显示,季已经意识到了一些事情。

根据检控官出示的2013年7月8日季与女友之间的微信聊天,季提到了一份工作机会,并考虑是否应该接受,还提到了第八局(反间谍调查局)。

他说:“虽然我不是很满意,但部门主任并没有多说什么,给了我三年的时间考虑。”女友回应:“再考虑一下吧。”

季说:“这工作不适合家庭的未来,我正考虑加入一家二级机构,类似你父亲的单位。如果不行就算了,我有自己的生活要过。”

女友:“为什么不行?”季说:“他们想让我去前线。第二线是技术开发,前线类似于网络管理中心这样的地方。”“第八局,反间谍调查局,负责监视、调查和逮捕外国间谍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八局,虽有趣,但不是理想的工作。”

过了一个月,8月15日,季和女友继续讨论:“我以为我被要求去南京工作。不管怎样,我会处理好。南京方面也理解,没有多说什么,我打算给部门主任打个电话。”女友:“嗯。态度。”

季接着说:“是的。我昨天告诉了那位(耿)大哥。起初,他们没有说清楚,我也过度猜测了。但昨天他终于暗示了,我终于明白了。”女友:“暗示了什么?”季:“他表示他们想培训我替他们做事,因为他们无法出国旅行。”

03:宴请、利诱 国安各方面下功夫

接下来,耿正军通过宴请、款待、为季办事来展现友谊,牢牢抓住季,逐步推进他的计划,这些互动都发生在季出国前。

暑假期间,季与国安特务见了三次面,一次在南京,两次在北京。在北京的一次会面上,耿向季讲述了中共早期特务“龙潭三杰”的故事,为季灌输英雄情怀。“龙潭”的由来,是因中共前党魁周恩来曾说,若非这三名中共特务“深入龙潭虎穴”,中共历史将被改写。

根据检方证人、情报专家奥尔森的分析,这种逐步深化的接触是典型的特务招募手法。在发展阶段,特务可能会透露一些信息试探对方的反应。若反应积极,特务会进一步揭示意图,顺利时进入“推销阶段”,最终“掀开面纱”,此时双方已无需掩饰。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训练。

以下是这一时期的部分短信记录,揭示了耿如何通过日常联络,逐步将他引入国安圈套的手段。

2013年8月7日,耿问季:“超群,在国内还有什么手续需要办吗?如果你需要帮助,请告诉我。另外,出国需要钱吗?是四年制教育吗?每年学费多少?有奖学金吗?”

季:“在中国境内没有手续问题。谢谢耿大哥的关心。我到北京后会联系你的。”

耿: “签证下来后告诉我。你打算一拿到签证就走吗?我以为你明年年初才出国,没想到这么快。现在没时间和你深入聊。出去后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国?明年春节会回来吗?”

8月12日,耿邀请季去北京前门全聚德吃烤鸭。随后几天,耿每天发讯息,询问季的行程及签证进度。8月13日,他问季:“今晚能见面吗?谈话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如果不方便就改明天吧。我刚想起今天是情人节,你和女朋友一起过节吧。”

8月14日见面后的次日(15日)早上,季跟女友微信聊天说:“昨天他终于暗示了,我终于明白了。他们想培训我替他们做事,因为他们无法出国。”

8月15日,耿问季:“超群,你今天回来吗?听着,我们改明天见面吧。”季:“大哥,我还没回来。我们在电话里谈怎么样?还是只能当面谈?”耿:“只能当面谈,你什么时候回北京?”

8月18日,耿问季:“回北京了没?”“你今天有什么安排吗?要陪女朋友吗?这样吧,你制作一份个人简历发给我。我会发给你一个简历模板。”次日耿又追问:“简历进展如何?”“今晚我们在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一楼的金鼎轩吃饭。”

8月28日,季搭乘UA850航班从北京飞往芝加哥,当天耿仍发短信:“为什么不接电话?”

04:季正式与国安签“永久保密”协议

2013年8月底,季超群抵达芝加哥后,开始了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IT)的第一学期学习。然而,仅仅两个多月后的11月8日,他便乘坐美国航空187号航班从芝加哥飞回北京,停留一周后,于11月15日返回芝加哥。

五年后(2018年),季超群向FBI的卧底探员陈述,留学第一年期间,他频繁回国。2013年11月,他回北京与女朋友见面;12月学校寒假期间又回了一次,这次机票费用由中共国安报销。2014年再次回国时,国安同样为他支付了机票费。

虽然没有证据显示季第一次回国时与国安部会面或交谈,但有记录显示,季超群于2013年11月回到美国后,南京国安徐延军于11月29日向北京国安耿正军发送了一条讯息,询问是否可以让季在他提交的表格中使用真实姓名。这表明他们对季的招募进展到了更具体的阶段。

季超群是在第二次返回中国时签署保密协议的,即第一学期结束后的寒假期间(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此时,他同意在美国为中共国安部服务,并且未向美国司法部报告。这一决定标志着他从一个潜在的招募对象,正式转变为中共的特务,准备执行其指派的任务。

以下是北京国安官员耿正军与季超群的部分手机短信交流记录,揭示了这一招募过程的决定性时刻。

2013年12月11日耿正军:你到了吗?季超群:到了,昨天(飞机)延误八小时。耿:这么晚?好好休息,稍后再聊。你什么时候回(山东)东营?季:明天回。耿:你下周四来南京可以吗?我计划下周在南京停留两天。季:好的。

12月13日耿核实季的身份证号,并发送12月18日开往北京的火车票订单号码。

12月16日耿:兄弟,回家真好,对吧?请完成你应该做的事情,别忘了星期三的事。季:没问题。

12月18日耿:你赶上火车了吗?季:是的,现在(火车)刚进天津。我到南京后联系谁?耿:查老师和徐大哥在南京等你。徐大哥会在南京南站接你,快到车站时给他打电话。

耿解释因有事无法同行,故安排徐大哥接待,并嘱咐:“放心,他们都是好人。”随后,耿通知徐延军有关季超群及其女友的列车抵达时间。徐回复:“知道了,你告诉他,我将以南航老师的身份出现。”

耿随后通知季:你到南京时,告诉你女朋友:查老师和徐大哥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师(国安的掩护身份)。季:没问题。

晚上,季与徐首次联系,徐答应接他。

12月19日上午:耿:昨天一切顺利吗?季:很好。到达酒店时已是深夜。不想打扰你,大哥。耿: 今天约了徐大哥吗?你们住哪里?季:约定在上午10点见,我们住中山宾馆。耿:请在今天或明天填写表格,完成上次遗漏的关于你的思考和理解的部分即可。具体细节,徐大哥稍后会跟你说。

12月19日下午:耿:今天的面试怎么样?季:很顺利。下次会填好那张表。耿:面谈结束了?你感觉如何?有情绪负担吗?季:没有,符合未来的发展规划。耿: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问我。

12月20日耿:兄弟,你在做什么?季:在南京游玩。今天去了中山陵和明孝陵,和徐大哥一起吃饭。耿:很好,你什么时候回北京告诉我。

12月24日耿:你今天在北京吗?季:是的,已经到了。耿:今晚有空,我想请你和女朋友共进晚餐。中关村的Charme餐厅不错。她几点下班?

2014年1月3日,当季超群仍在中国时,徐延军联系他,邀他下周到南京,季答应。

在与徐延军见面的前三天,季超群与女友讨论了此前耿正军催促他填写的表格。“我还有一篇文章要完成,”季在微信中告诉女友。女友问:“什么文章?”季说:“科学和技术,情报,理解。”

1月10日,季和徐会面。这是一个重要的日期。FBI从季超群的手机中看到,在这一天,他拍摄了一份标注“绝密”文件的照片,即国家安全部的外派人员登记表。“外派”指的是国安部的外派海外特务。

登记表的顶部写着“绝密*长期”,底部写着2013年12月,表格上填写了季超群的姓名、履历、直系亲属,侧面写着:对科技情报工作的理解及培训的收获。表格下方有一段效忠誓言,写着:“出于自愿,我承诺为国家安全部工作,保守其秘密,遵守其规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其决定,致力于其任务,并将我的余生奉献给国家安全事业。”然后是签名和日期。

国安部外派人员登记表的顶部写着“绝密*长期”,此为呈堂的翻译文件。(取自法庭文件)
表格上填写了季超群的姓名、履历、直系亲属,侧面写着:对科技情报工作的理解及培训的收获。(取自法庭文件)
国安部外派人员登记表的下方有一段效忠誓言。(取自法庭文件)

季在拍摄这张表格时尚未签名。检方认为,这仅表明他在签名和填写之前拍了一张照片。他还拍了一张培训手册的照片,是一份剧本,标题为“当你在美国时,如果FBI敲门,该如何应对”,表明季正在接受培训,尤其是如何在美国面对FBI问话时作出回应。

检方如何确定季超群同意成为中共国安的下线呢?因为他收了钱。2014年1月10日,他与徐延军会面并拿到了表格,同时收到了钱。当天,他在微信上与一位他称之为“爸爸”的人有一段对话。

他说:“我收到了6,000。”爸爸回复:“很好。注意安全。遇到事情一定要问为什么。与人交往时要揣摩别人的心思。学会感恩。”季超群说:“是美元,不是人民币。”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用手机拍了现金的照片:一叠100美元钞票放在床单上,可以看到有人在数钱;另一张照片是一些100美元钞票排成扇形的特写。爸爸回复:“有机会时要感谢、回报他们。节日来临时记住他们。即使不能送礼物,也要表现出礼仪。有机会就给他们带剃须刀。”

季超群发给父亲的照片:一叠100美元钞票放在床单上,可以看到有人在数钱。(取自法庭文件)
一些美元现金随意的放在茶几上。(取自法庭文件)

与国安的关系确立后,季在1月12日返回北京前,直接要求徐“请帮我买火车票”。

检方表示,这份外派人员登记表是一份关键文件,辩方无法辩称季不知道自己在与谁打交道。到2014年1月,季超群已经知情并自愿了加入这场阴谋。

05:季拉朋友当下线 许诺分佣金

五天后,季回到芝加哥,迅速联系了他的高中挚友余文志(音),试图拉老友充当自己的情报来源。因为国安要求他“出去交朋友”。余文志是季在上海读书时的高中同学,此时在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后来获得硕士学位。

这是2014年1月20日两人的对话:

季:你能收到彩信吗?
余:收到。你还敢拍这个。
季:偷拍的。我给你看最后一页,看完记得删除。(图片显示国安部外派登记表)
余:明白了。
季:白痴。(季随后发送了另一张美金钞票的照片,并注明:运作基金。)
余:这么多钱。应该尝尝美国的按摩。
季:按摩只需100美元好吗?我这一次就拿到了两万美元现金。
余:就这样拿钱没问题?放在背包里?
季:嗯,现金。这就是他们给我的现金。
余:混蛋。
季:什么?
余:没什么。从今往后,我有了靠山。我大哥现在可是个有强大后台的人了。
季:XXX(粗口),到你们学校打听打听。有发动机专业或飞机设计专业的人吗?飞机发动机。
余:我就是学这个专业的。我下学期的选修课是飞机设计,推进器算吗?
季:算。帮我多认识一些这方面的人。我给你提供资金。你帮我打听一下。我把佣金分给你。

接下来似乎没有发生什么事,没有证据显示余文志介绍任何人给季超群。此后,季又两次短暂回国,一次是在2014年5月19日,另一次是在2014年12月。期间,他于6月11日在北京的一家茶馆与徐延军再次见面。同年11月,徐问季:“年底回来吗?”随后,季于年底返回中国,并于2015年2月回到芝加哥。

根据法庭文件,季与徐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共交换了三十多条短信。

06:执行任务 为中共国安收集情报

时间快进到2015年8月24日,徐延军给季超群发了一条短信:“你在吗?我有件事想请你帮忙。”随后,他发来一份名单和三个人物查询网站的连结,要求季在这三个网站分别查询名单上这些人的信息,并为每个人生成一份背景报告。他说,此类查询需要支付费用,并必须使用外国的Visa卡。

名单上包含八名华裔美国科学家及其所属机构,如波音公司和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等。这八人在美国航空航天和科技等战略关键行业工作,涉及卫星、激光武器的开发,半导体技术的研究,或运用人工智慧提升机器(包括航空母舰与航空引擎)的智能化能力。看来,徐延军已经盯上了他们。

“你比较适合提供这种帮助。结束后向我报销,我会把钱寄给你。”徐延军说。季问:“应该把文件发到耿的邮箱还是QQ账号?”徐回答:“压缩文件,加密后发到我的QQ账号。”接着徐补充道:耿已经调到其他部门了。

徐对这些科学家已有一些信息,但他希望获取更多资讯以进行评估。他还告诉季,他们想要测试这些网站的效率,比如Spokeo和Intelius。

检方认为,徐声称“必须使用外国的卡”,显示他不希望自己的名字与这些背景报告有任何联系。他想获取这些报告,但同时又避免留下能追溯到自己的痕迹。

中情局前特工奥尔森(James Olson)作证说,这些背景报告虽然花钱就能买到,但仍然能提供重要线索。比如某人的房子值多少,这可以帮助徐判断其财务状况是否稳定。如果财务状况不佳,那么他们就存在脆弱性。他们结婚了吗?他们的邻居是谁?这些都是徐用来决定如何从这些人身上获取有用信息的途径。

他解释,这是一个初步的识别过程,目的是找出可能帮助中共获取先进技术的科学家。中共特工有不同的类型,有些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间谍,而其他人,比如季超群,则不是专业间谍。他们是那些协助专业间谍完成目标的人,帮助国安达成目标。

季按照任务要求购买了报告。8月30日,他将报告发送至徐的QQ邮箱,主题为“期中考试论文”,共有八个压缩包,总价407美元。徐说:“我会给你1000美元。给我你的中国账号,最好是美元账户。这张卡最好在你的名下,如果没有,就用你家人的卡。”

9月18日,应徐的要求,季再次以“9月报告”为题,发送了第九份背景报告到徐的QQ邮箱。

07:为留美国 将空壳公司列为雇主

在2015年2月,当季仍在IIT学校就读,尚未毕业时,他告诉耿正军:“这里很冷。我会尝试在暑假期间找到一个实习职位,以便能继续留在这里。如果找不到职位,我会继续我的博士学业,想办法留在这里。”

2月18日,耿给季短信:“坚持下去。按你的能力,应该没有问题,我对你有信心。我的电话号码不变,有空给我打电话。”季:“保持联系。”

2015年12月,季即将毕业,他知道根据美国移民局(USCIS)的规定,持F-1学生签证的学生在毕业后必须在60天内离开美国。然而,他不想离开,因此他要找办法。

其中一个方法是参加“选择性实习训练”(OPT),这是一项临时工作计划,允许毕业生在美国工作一年,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这被视为转换为H-1B工作签证的跳板,前提是必须在与学业相关的领域工作。自2016年起,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毕业生可以将实习时间延长至两年。

季于10月20日提前联系学校,表示想申请OPT,学校提供了OPT I-20表格,让他向移民局提交申请。随后,他获得了一张工作授权卡(EAD),有效期从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但前提是必须找到工作。一旦找到工作,学生需向学校报告。这是他能留在美国的关键,但他始终未找到工作。

当季的90天求职期限即将结束时,他选择购买一份虚假工作。2016年5月3日,他联系了一家中国人开设的空壳公司Findream,支付了200美元,当天便获得了一封虚假的工作邀请信,声称他被聘为实习生。季要求将工作邀请的开始日期提前,Findream随即将发信日期从5月改为4月,并在信中假称“你的实习将于2016年4月25日开始”。

之后,季回到学校,谎称已找到工作,因此得以继续留在美国至2017年2月。

但这一切都是虚构的。Findream自称是一家位于加州山景城的新创科技公司,由30岁的中国公民黄薇云(Weiyun Huang)创立,另外还有一家Sinocontech,但这两家公司实际上都只存在于纸面上。法庭记录显示,从2013年9月到2019年4月,超过2600名中国学生声称是这两家公司的“员工”,其雇员数量甚至超过脸书和苹果。季超群案爆发后,黄薇云于2019年7月因大规模签证欺诈被联邦政府起诉。

08:参军入伍 以便获得美国公民身份

季超群同时考虑加入美军,以寻找留在美国的途径。Findream的方案为他提供了一个过渡,直到他在军队获得公民身份,能够永久留在这里。

在获得EAD卡后不久,季于2016年5月通过美军储备人才征兵计划(MAVNI)签约加入美国陆军预备役。该计划允许新移民通过参军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同时军方能够招募具备紧缺技能的人才,如懂中文的人。季联系了军队招募官,将EAD卡发送给他,告诉军队他在美国的合法身份。

他成为陆军预备役的一员,担任加油员。然而,他的EAD卡仅有效一年,如果想要延长停留时间,就必须找到一份有薪的STEM工作,而非实习。

当2017年2月EAD卡到期临近时,季超群再次联系了空壳公司Findream,表示需要一份STEM OPT工作。对方回应:“太好了,请支付900美元”。于是,他照做,寄出了900美元。他们随后寄给他一封假的就业信,告诉他将赚取每小时20或25美元,每周工作20小时。

接着,他回到IIT告诉校方自己找到工作了,在Findream公司担任软件⼯程师。学校便为他发放了另一份I-20表格。他随后前往USCIS,获得了一张新的EAD卡,这样他就可以合法留在美国直到2019年2月。

这两件事的时间线基本上平行的。因此,当他在购买Findream的信件时加入陆军后备役,Findream的假信件成为了他从F-1签证的学生转变为陆军公民身份的桥梁。

在陆军⾯试和安全审查申请过程中,他对陆军撒谎,告诉他们自己与任何外国情报机构没有联系,与中共国安部也没有关联,从未与任何外国政府的人交谈过。基于这些谎言,陆军接纳了他作为后备役,希望将他培养成美国士兵,并支付了报酬。

入伍后,季告诉朋友他在美国国防部当卧底。2018年1月12日,他与一位名叫曹中庆(Chaozhongqing音译)的朋友进行了如下对话:

季:嗨,我是国防部的卧底。哈哈
曹:混蛋,是真的吗?在国防部研究什么?
季:在军队里,让我做情报工作。我想我没有任何情报。
曹:真的去做情报了?哈哈,记得这是你高中时的目标。你在哪个国家,美国吗?既如此,你这个情报人员怎么还在用微信?美国人会把他们都抓住。
季: 我们两个什么都没说。哈哈。不过,微信记录在美国是可以直接访问。

09:FBI设局 揭露季超群被国安培养的身份

2018年4月初,季超群的上线、江苏省国安厅六局副处长徐延军在比利时被捕。半年后的10月9日,他被引渡到美国,这是美国首次成功引渡一名中共情报官员接受审讯。徐被控窃取美国航空和航天公司的商业机密,这涉及FBI的另一项调查,详见本报《中美大飞机谍战》系列文章。

至此,FBI开始注意到曾与徐延军有联系的季超群。FBI发现,季曾向徐发送一封题为“期中考试论文”的邮件,实际内容是八名美国科学家的背景报告。

因此,FBI策划了一个行动,派出一名姓陈的探员,携带窃听器与季超群接触。2018年4月下旬,陈探员假装是南京“查大哥”的手下,告知季徐延军被捕的消息,情况严峻,并询问他们之间的通讯是否存在问题。

在阅读了徐被捕的新闻后,季表示没有人告知他这个消息,也认为自己不会有麻烦。他解释说,他从中国大学毕业后直接来到美国,期间没有任何空白期,因此不应有问题。此外,他提到自己是根据上司查荣的指示行事,与徐的联系非常少。他曾用假名在互联网上代购报告,并将加密的压缩文件发送给耿,为此注册了多达20个用假名的电邮地址。

季还透露,他于2017年7月递交了美国公民的入籍申请,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年,预计在2018年8月能收到结果。许多像他一样的人都参加了MAVNI计划,该计划可以绕过绿卡的步骤,帮助他们快速成为美国公民。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最快的入籍途径。相比之下,通过H-1B签证到获得绿卡需要六年,而从绿卡到成为公民还需要更多时间。

此外,他提到中共国安曾在他来美国之前给了他两笔现金,用于支付机票费。他先购买了机票,将收据发给耿,并在2013年12月学期结束后回国与徐延军会晤时,获得当面报销了4千至5千美元的机票费用。大约在2014年,他又收到一笔款项,让他感觉“有点给得多”。

“他们有没有要求你用这笔钱做什么?”陈探员问道。季回答:“他们只让我结识一些美国朋友,但没有指定具体人选或类型。我打算通过参军调整身份,然后快速进入美国对中国人有限制的地方。”

陈探员进一步询问是否有途径取得军方的机密文件。季回答说:“现在不行,我必须先成为美国公民,然后换一份需要安全许可的工作。”当时他只是担任加油员的军职,但他相信成为美国公民后,能获得最高机密的许可。

季还表示,虽然目前只能获取军队内部的不完整资料,但凭借军事身份证,他已经能访问多个军事基地并拍摄了航母的照片,并未遇到任何问题。季还暗示他能在MAVNI项目中招募其他可能愿意为国安工作的中国公民。

当陈探员问他能为查荣和中国提供什么具体帮助时,季回答:“我会全力配合”。他自告奋勇表示,一旦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凭借军人身份,他将申请与秘密安全许可相关的职位,看看哪些机构有职位空缺,例如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NSA),或美国太空总署(NASA),这些都是掌握敏感信息的政府机构。

他特别提到想进入NASA,认为那里人手短缺,而从事网络安全的人能接触到所有数据。“比如说,一个小组正在进行NASA研究。当他们的资料汇集到一个数据库中时,由于我们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我们就可以看到所有研究的成果。”

10:季超群的上诉被驳回

2018年9月,季超群被捕。2022年9月,在听取证据后,陪审团裁决季超群犯下“串谋充当外国代理人且未通知美国司法部长”及“向美国陆军做虚假陈述”两项罪名。2023年1月,季超群被判处8年监禁。其上线徐延军则因间谍罪于2022年11月被判20年监禁。服刑结束后,两人都将⾯临遣返。

判刑时,审案法官古兹曼(Ronald Guzman)表示,他对季的“长远”计划感到不安,该计划包括加入美国陆军以获得快速入籍,进入敏感基地,并借此进入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他有更多的想法”。

季随后提出上诉,辩称他为中共国安代购的8名美国公⺠个⼈资料是网上付费即可获得的背景资料,属于合法商业行为。他还声称地区法院判处的96个月刑期过重,不仅超出检辩双方的建议,更远高于检方所建议的33个月,因此判决不合理。

然而,第七巡回上诉法院于今年7月10日驳回了季的上诉,维持原判。

巡回庭法官伊芙(Amy J. St. Eve)在判决意见书中指出,违反《美国法典》有关外国代理人法律18 U.S.C. § 951的行为“不取决于行为的性质,而取决于该行动是否代表外国政府且事先未通知美国。”

她解释说,重要的不是这些行为在技术上合法与否,而是是否有证据表明被告在知情的情况下按照(中共国安部的)要求行事。

在量刑问题上,判决书认为地区法院享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巡回庭法官强调,美国判例法中并未禁止量刑法官偏离双方的建议,法官也无需对刑罚的具体长度做逐月解释。“地区法院解释说,本案中的一些因素建议延长刑期,其中包括季明显地承诺将自己作为长期潜伏特工。这一解释已经足够。”

责任编辑:郑桦#

相关新闻
留学生抗共组织发起人:反抗中共是自我救赎
“国际特赦”台北座谈会曝中共跨境镇压留学生
台湾男指控美法歧视非公民 纽约巡回庭否决
华人纽约法拉盛集会 谴责中共向美国输出芬太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