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鉴】

仁心君子:救助仇人活命 不爱宰相高位爱真相

作者:怀忍忍
仁人君子的胸怀,高远无碍,光明磊落。(伊罗逊/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253
【字号】    
   标签: tags: , ,

人家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在历史上不难见到这样的行为操守。唐朝的杜楚客、杜如晦兄弟更实践了以德报怨的大善,救助了“仇人”。五代到北宋初年的王祐,能容人所不能容之度,能行人所不能行之事,成了天下“三槐王氏”的始祖。他们留下了高古义行,令后人瞻仰。

以德报怨

杜楚客,唐朝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人,出生于著名的杜家,他是唐朝名相杜如晦的弟弟。在少年时期,杜楚客就表现出对奇异节操的尊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展现出卓越的才华,逐渐声名远扬。

当王世充在洛阳自称郑帝,与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交战时,杜楚客和他的叔叔杜淹被王世充俘虏。由于杜淹曾经与杜如晦有矛盾,他在王世充面前谗言陷害杜如晦之兄,导致他死亡,并囚禁了杜楚客,不给他食物吃,让他濒临饿死的边缘。

然而,当王世充的势力被平定后,杜楚客请求他的兄长杜如晦,试图救出叔父杜淹。因为杜淹曾杀害了他的兄长,所以杜如晦心中对杜淹有怨恨。但杜楚客坚持劝说,强调家族内部的仇恨只会令人痛苦。他说:“叔父曾经残害了我们家的胞兄,如果兄长您现在也放弃了叔父,不愿意相救,那么我们杜家一门之内,就会充满了骨肉相残的悲剧,难道这不是令人深感痛心的吗?”这番话打动了如晦的心,他感受到了弟弟淳真的大善。于是,他前往唐太宗面前,请求宽恕杜淹的罪行,最终使杜淹免于死刑。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杜楚客担任蒲州刺史,他以卓越的声望和才干着称。随后,他被任命为魏王府长史,并升迁为工部尚书,负责处理王府的政务。他以严格正直和公正无私而闻名于世。

杜楚客的行为展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范,他宽恕了仇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们并救赎了他们的生命。他的行为备受称赞,被誉为当世风范,展现了令人敬佩的品德和气节。

公正无私 不为私利所动

王祐,生于宋朝莘(今河南省陈留县东北)人,字景淑,是著名宰相王旦的父亲。他在五代汉、周之际以卓越的学问和文章才华闻名于世。宋朝初年,他出任潞州知县,后来晋升为尚书兵部侍郎,成为朝廷的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坚守高尚节操,不为私利所诱,不屈从权势,以善行德行着称,赢得了当时人们的高度评价。

在五代时期,王祐曾表达了他的忠言,劝告杜重威不要反叛刘汉(刘知远建立的国家)。在宋朝担任官职期间,他还力拒权臣卢多逊陷害宰相赵普的阴谋。

当时,节度使符彦卿镇守大名,属地内毫无治绩。宋太祖怀疑他有不法阴行,就派遣王祐前去代行大名的职务,以监察符彦卿的行动。太祖告诉王祐说:“如果你能发现符彦卿有罪,我会提拔你担任和宰相王溥一样的官职。”

王祐前往魏地,发现了符彦卿的两名家僮在当地滥用权力,他汇集了他们的罪行,最终将两人流放,没有牵连其他无辜的人。回朝后,他上奏说:“符彦卿并无罪行,我敢以自己的性命保证。”彦卿因此而获免,世人都说王祐有阴德。

王祐又进一步劝谏太祖说:“五代国君因猜忌心重而屠戮无辜,这导致国运无法永续。我祈求陛下以此为戒,使国家免于祸患!”太祖听后极为愤怒,觉得王祐言辞过于率直,于是将他贬职为华州司马。

王祐前往贬官所在时,亲友前来送行,他们对他说:“我们原本以为您必然会成为一位宰相呢……”王祐笑着回答说:“虽然我不会成为宰相,但我的儿子必然会。”王祐的话指的是他的儿子王旦。王祐曾在庭院种植了三棵槐树,这三棵槐树的树荫遮满了庭院。王祐告诉人们说:“我的子孙中,必然会有人成为三公之一,这三棵槐树就是标志。”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成为宋朝著名的宰相,实现了王祐的预言。因此,人们称他们为“三槐王氏”。

王祐一生多行善事,并且在面临善恶选择时坚守正义,即使被贬官,他也无怨无悔,有容人所不能容之度,能行人所不能行之事。他深信自己一生光明磊落、坚守良心,一定会让自己的子孙得到美好的回报。事后果然应验。这证明了天命会报答善良之人。

资料来源:《历史感应统纪》《宋史‧列传第二十八》《宋史纪事本末‧卷二收兵权》@*#

─点阅【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清代女学兴盛,才媛辈出,官眷闺秀的交游聚会,往往充满了儒雅和诗意。出身湖阳世家的恽珠,才思敏捷,少女时期的诗作《锦鸡诗》,独具娴静高华的气质,而且流露出化凡禽为神鸟的超凡脱俗的志向。
  • 世人皆知梅花是早春花木,她为梅花作诗,偏要说:“一枝留待晚春开。”沦落风尘的她,却因为这句诗,在及笄不久的美好年华遇见人生伴侣。从此,二人诗画相酬,山水作伴,成就一段才女配名士的佳话。
  • 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他一生画了三百多幅壁画,并有近一百幅卷轴画被皇宫收藏。民间画工称他为“画祖”,史称“画圣吴道子”。
  • 清代诗坛有一位才女,长于书香之家,嫁入诗礼之族。她身边的亲友,皆是文士、才女,她本人更是这个文学家族中,一颗光华熠熠的明珠。
  • 山东才女王照圆,不仅是郝懿行治学生涯上的贤内助,自己也留下了补注古文的专业著作。
  • 飘然尘外,一洁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飞还歇、徘徊空阶,她也是一只漂泊半生的秋日残蝶。
  • 清代这位出身江南书香门第的小女孩──沈善宝,不仅能诗擅画,甚至能用书画换取钱财,承担养家的重任。她不仅是神童,更是才华与担当兼备的传奇女生。
  • 明清时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闪耀。其中有一位传奇闺秀席氏女,因擅长画兰而以“佩兰”为号。她不仅能教丈夫写诗,双双结为人间诗侣;而且惊世骇俗,成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兰,本名蕊珠,字韵芬,又号道华。她生于常熟望族,祖上世代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诗人吴伟业的外孙,有诗集四卷;两位姑姑皆是闺秀诗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两卷《绿窗小咏》,是家族引以为傲的才女。席佩兰八九岁时,便熟读《诗经》,以姑姑们为榜样,钻研诗艺,积淀了文思敏捷、辞令娴雅的才华。
  • 明清之交的江南无锡,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烟波之风光,也有名流荟萃、诗赋鼎盛之风流。这片吴中繁华之乡,在闺秀文学盛况空前的时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诗词传世的才女——顾贞立。
评论